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及特点

一、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种类通常分为饪食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工具、杂器等七大门类。

我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至少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独具特色,尤其是商周青铜器,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历代青铜器只有少数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是地下发掘出土的。

二、西周青铜器的种类?

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西周是中国古 代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种类有一个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过程。西周时期有许多铸工精湛、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且多有长篇铭文,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资料。

迄今所知,西周青铜器的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所在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王臣铸作的铜器占西周青铜器的很大比例。诸侯国的铜器也有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如燕、鲁、卫等,反映了西周社会宗法分封制的特点。边远地区如巴蜀、吴越等古国的西周时期铜器,多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其礼器和乐器的形制与制度受中原周器的影响较大,但兵器、工具和杂器等多保留本地土著的传统。

三、殷墟青铜器的种类?

殷墟青铜器基本器类为鼎、斝、爵、觚。

四、夏朝时期青铜器种类特点?

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多方面,功能也有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五、河南青铜器有哪些种类?

种类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礼器有鼎、斛、簋、觚、爵等,乐器有铙、铃、钲等,兵器有戈、矛、钺、刀、镞等,工具有锛、凿、斧、锯、铲等,生活用具有铜镜、杖首、漏、勺、箸、器座、角形器等,装饰艺术品有人面具、人头面具、铜牛、铜虎、铜铃等。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中国日用青铜器的种类?

作用:食器,古代中国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用作祭祀的礼器

造型:常见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有盖和无盖

02

簋(guǐ)

作用: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

造型:常见有双耳,方座、圆座或有足。

03

鬲(lì)

作用:鬲是炊器,亦是礼器。《尔雅•释器》说鼎,“款足谓之鬲”,《汉书•郊祀志》称鼎“空足为鬲”,所以鬲的形制与鼎近似,而空足,与腹腔相通。

造型: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西周较为盛行,多数折沿,折足,弧档,无耳;春秋战国,随葬的铜鬲常以偶数的组合与铜鼎,一起使用。

04

甗(yǎn)

作用: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lì(是锅),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zèng,就是笼屉,甑底部本身就是网眼),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造型:一般上部为甑,下部为鬲;甗出现于商早期,至西周早期形成方形甗,至春秋后期基本甗均为连体式(即甑、鬲连铸)。

七、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布地区?

青铜器出土地点的地域分布特点:一般分布在河南、徐州,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内蒙等地多有较多的发掘。 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青铜器一般是在唐代以前,跟当时政治中心有关系。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但是应用相对广泛的是在中国。在中国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几个地方是郑州商城,陕西宝鸡,河南安阳。

八、中国古代魔法种类?

首先不叫“中国古典魔术”

因为: 魔术是——Magic的翻译,而Magic在英语中的含义是魔法

其次,中国的叫——中国古彩戏法

再次,“古彩戏法”在封建社会属于“百戏”与“杂技”是近亲。

按照杂技中的分类可以借鉴到“古彩戏法”包括:剑、丹、豆、环

剑:不是指口吞宝剑,古彩戏法中的“剑”指的是——针;(多为缝衣针做)

丹:不是指丹药,古彩戏法中的“丹”指的是——大球(多为金属做);

豆:不是指吃的豆子,古彩戏法中的“豆”指的是——小球(多为泥做);

多说一句——仙人栽豆不是仙人摘豆

环:不是指手环,古彩戏法中的“环”说的是——“连环”(多为金属做)。

关于分类:可以参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幻术:剑丹豆环》

九、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哪些?

主要是铙(新干发现有镈)和铃。

形似以后的钟,有柄可执。有人认为它与钲不易区分,故又称之为钲(容庚)。按文献记载,二者是同一类乐器,形相同,仅有大小之别。如《说文》金部:“钲,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又说:“铙,小钲也”。如此则钲大铙小了。文献中钲又作镯,又名丁宁。周铭中有名钲者。

但有人认为铙、钲有别(罗振玉),文献依据是《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其它文献也有类似者,即把钲、铙并列而言。考古界目前尚未统一。晚商偏早时出现。如妇好墓、温县小南庄(《讲义》图版拾伍)。所见皆口朝上,柄朝下,柄内中空,过去还发现柄内有木痕者(《殷通论》),当是安在木柄上,以便用手执或安插在其它物件上。其身上花纹多为兽面,亦以口向上为正,也可证明是口上柄下使用的。一般为三个一套,妇好墓五个一套,均大小相次,有如周代编钟,其为乐器当无疑问。依《周礼》是一种军乐。

中原发现不多,且个体不大。铙在长江中游,特别是湖南有较多发现,有的也成套,且个体多较大,有的通高约半米,重达200余公斤。关于铙之发源地,说法不一。

夏代发现过几件。与以后之铃不同之处是一侧有扉,这在以后不见。

早商未见。晚商有铃,形小,多无扉,往往与狗,马同出,俗称狗铃、马铃。显然是系在狗或马身上的铃铛,而非乐器。周墓中亦有。

十、中国古代带有祥云纹的青铜器?

有的

“祥云”图案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云纹。古人出于对云的敬畏,在纹饰上变化出各种和云有关的图案,运用于器物、服饰、建筑等,特别是在宗教中大量使用。同时云纹样也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

  北京的考古发现中,出土了许多带有云纹的文物。

  早在商周时期云雷纹就出现在青铜器上

  北京西周时期礼器和祭祀用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雷”字的象形,它是以涡形纹为主体的几何云纹和雷纹的总称。在结构上,云雷纹形态是旋转状,以作方折变化的“回”形为基本单位。

  房山琉璃河西周中期墓葬中出土的云雷纹簋,侈口,下腹部外鼓,圜底近平,双耳作兽形,下有珥,似兽尾,圈足。颈部及圈足部位饰云雷纹,颈部加饰兽首。高16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17.2厘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卷云纹。与云雷纹相比,卷云有“简化、打散”的变化趋势。前者表现为多重回转的旋线被简化成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呈现出来的勾卷形宛如积云圆卷的图案化形态,从此成为云纹流变中最恒稳的构型元素之一,并构成以后进一步定型的云纹之“云头”的突出特征。

  延庆玉皇庙墓地出土的春秋早期单耳云纹,高6.9厘米、长14厘米、宽12.7厘米,鎏金铜胎,平面呈椭圆形。上腹内收,鼓腹平底,长边一侧肩、腹交接部位铸圆形环耳一只。两短边各铸饰一个小鼻钮。腹部偏上饰带状勾云纹,下接三角纹。

  2006年在房山南正遗址出土的战国晚期云纹半瓦当。夹砂灰陶含云母,残存半部分,心部方格纹出四叶,叶间为卷云纹,外饰两周凹弦纹,宽边轮。直径15.5厘米。

  秦汉时期漆器装饰以云气为主体

  秦汉时期云纹形式更为丰富,尤其体现在大量出现的漆器上。汉代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为主体,并伴以现实或想象中的动物、人物和神灵怪兽。

  这种云纹即为云气纹。云 气纹把直线变为曲弧的延长形式,是一种更为自由随意的形式。构成形式不拘一格,色彩有的仅用红黑两色,明快强烈;有的则比较丰富,层次变化微妙含蓄。给人一种充满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的感觉。

  2000年老山汉墓出土的大型漆案,长290厘米、宽100厘米。黑地红彩,间杂其他颜色。瑞兽与云纹相结合,云兴霞蔚。形象生动,画工细腻,线条十分流畅。

  魏晋隋唐时期云纹渐入百姓生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云气纹与狮子纹、忍冬纹、锯齿纹等纹饰相合,并与莲花纹和佛光等并用,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安定,特别是唐代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云纹被广泛地运用于铜镜等各类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的装饰。

  《大唐狄公案》中有一例《五朵祥云》案,就讲述了一个利用“祥云”纹样的香炉伪装杀妻的故事。

  大兴亦庄80号地出土的唐代铜镜,直径4.2厘米、通高0.7厘米、厚0.4厘米。镜面微外鼓,背面中心有一圆钮,上有一孔,钮的四周饰卷云纹。

  此外,在外来纹样的影响下,唐代云纹不断地变化,发展形成朵云、卷云纹等。其中多以旋涡形、S形、波形等形式构成其骨架,旋绕盘曲,有祥云之气,有佛物之态。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卷草纹、宝相花的纹样也受到了云纹的影响。

  辽金元时期用云纹装饰建筑物

  辽、金、元时期,云纹的应用不仅见于日常器物,也见于建筑构件上的装饰。

  辽代的朵云在云气纹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云尾变长变飘逸了。这和宋辽代纹样秀丽雅致的整体风格相符合。

  2008年在大兴区新城北区16号地发掘的辽代墓葬中,其中一座在墓门位置绘有祥云图案。墓门的撩檐枋有7根檐椽,中间5根之间皆有黑线勾勒的4朵祥云图案,2朵为一组,云头相对而飘。

  房山金陵是金代的帝陵区。金世宗兴陵的墓门上雕刻极为精美的高浮雕腾龙及云纹,还出有云台石坐龙、云纹衬底石栏板、云纹柱础等。满天缭绕的云气强化了雄健有力、生动洒脱、腾云驾雾的龙纹。

  北海公园北岸澂观堂门外的铁影壁,很多人都见过。它建于元代,通高1.88米,檐口长3.56米。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刻,上为单檐歇山顶,刻有屋脊瓦垅及勾头,两面浅雕云纹、异兽等纹饰,古朴雄健。因颜色和质地像铁,故称铁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