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青瓷的起源和发展 青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一、飞机的起源和发展?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本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初期的飞机都使用的是单台发动机,在飞行中,常常会出现发动机突然关车的故障。这对飞行安全始终是个威胁。1911年,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这种飞机装有3副螺旋桨,2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  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舱仪表和领航设备的研制取得进展,陀螺技术应用到飞行仪表上。这个装在万向支架上的旋转飞轮能够在空间保持定向,于是成为引导驾驶员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飞行的各种导航仪表的基础。这时飞机中就出现了人工地平仪,它能向飞行员指示飞机所处的飞行高度;陀螺磁罗盘指示器,在罗盘上刻有度数,可随时显示出航向的变化;地磁感应罗盘,它不受飞机上常常带有的大量铁质东西的影响,也不受振动和地球磁场的影响。这些仪表以灵敏度高、能测出离地30多米的高度表和显示飞机转弯角速度的转弯侧滑仪,此外还有指示空中航线的无线电波束,都是用来引导驾驶员通过模糊不清的大气层时的手段。  飞行仿真器又称飞行模拟器,它是一种可以在地面模仿飞机的飞行状态。1930年,美国人埃德温·林克发明了第一个飞行仿真器,并且以自己名字命名为“林克练习器”,尽管它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但它已经体现了不使用真实飞机就能安全、经济地反复进行紧急状态动作训练的优点。如今现在的飞机模拟器已经由计算机、模拟驾驶舱、运动系统、操纵负载系统和视景系统等组成。是现代航空科研、教学、试验等不能缺少的技术设备。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本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  喷气发动机研制出之后,科学家们就进一步让飞机进行突破音障的飞行,经过10多年之后这项工作终于被美国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桑格菲尔地区,贝尔公司试飞能冲破音障的飞机。上午10时一架巨大的B-29轰炸机,在机舱下悬挂着一驾造型奇特的小飞机起飞了。这架小飞机命名为X-1火箭飞机。X-1飞机装有4台火箭发动机,总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险的液氢和酒精。当B-29轰炸机把它从空中放下的时候,它的4台火箭发动机相继点火,声如雷鸣。当飞机发动机启动1分28秒后,马赫数达到1?0,飞机达到了音速。这时X-1飞机的燃料几乎用尽,速度变得更快,达到马赫数1?06,这时的高度是13000米。尽管试飞成功,但由于X-1飞机不是靠自身的动力起飞升空,这个纪录没有被承认。  飞机的发明,使人们在普遍受益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满足。飞机起飞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应的跑道和机场。这就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有人开始探索可以进行垂直起落的飞行器,通称直升机。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机。西科斯基原籍俄国,1930年移居美国,他制造的VS-300直升机,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桨,后来经过多次试飞,将3副尾桨变成1副,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VS-300直升机诞生之后,影响巨大,尤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发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处在活塞式发动机时期,此后就进入了喷气涡轮轴时期。旋翼材料结构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为金属木翼混合结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为金属结构,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为玻璃纤维结构,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新型复合材料结构。  本世纪20年代飞机开始载运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开始把大量的运输机改装成为客机。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运输机和超音速运输机,逐渐推广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著名的有前苏联生产的安-22、伊尔-76;美国生产的C-141、C-5A、波音-747;法国的空中客车等。超音速运输机有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式和原苏联的图-144。然而,超音速客机的发展并不乐观。“协和”式飞机售价过高,影响效益,因而已于80年代停止生产。前苏联的图-144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由于发明了飞机,人类环球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行是16世纪完成的。当时,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足足用了 3年时间,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也花费了43天的时间。飞机发明以后,人们在 1949年又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飞行 37700公里。强中更有强中手。超音速飞机问世以后,人们飞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国人普斯贝特只用14个小时零6分钟,就飞行36900公里,环绕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可以飞到地球的各个角落,这对于生活在20世纪以前的人类来说,难道不是一个人间奇迹吗?  错综复杂的空中航线把世界各国连接起来,为人们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运。早在本世纪20年代,航空运输就开设了定期航班,运送旅客和邮件。如今,空中航线更是四通八达,人们随时都会看见银色的飞机,如同一只大鸟,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掠而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而在20世纪以前则是不可思议的。从此,险峻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大洋再不会让人望而生畏。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不断地交流,人们播种友谊,传达信息,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人类的文明。  飞机的发明也使航空运输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多为工业发展所需的种种原料拥有了新的来源和渠道,大大减轻了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特别是超音速飞机诞生以后,空中运输更加兴旺。那些不宜长时间运输的牲畜和难以长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飞机而跨越五湖四海,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赏共享。当年连贵妃娘娘都不易品尝的岭南荔枝,如今也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类向地球深处进军时,飞机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人们使用装备了照相机或者一种称为肖兰系统的电子设备的飞机,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对广大地区,包括险峻而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测绘。把空中拍摄的照片一张张拼接起来,就可以绘制极好的地形图。这比古老的测绘方式要简便易行得多。就连冰天雪地、人迹罕至,一度只是探险人员涉足的北极和南极,现在乘坐飞机也可以毫不困难地到达。  当然,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更为惊人。不仅可以用于侦察、轰炸,而且在预警、反潜、扫雷等方面也极为出色。在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飞机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当然,飞机在军事上的应用给人类也带来了惨重灾维,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毁灭性破坏。但是和平利用飞机,才是人类发明飞机的初衷

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理论上将人类起源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古猿阶段;亦人亦猿阶段;能制造工具的人的阶段。后阶段包括猿人和智人两大时期;它们又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结束后,人类的体质形态仍在继续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人们把这一发

三、寒的起源和发展?

“寒”这个字,其实就是一幅寒冷天气的图画。《说文》:“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草荐覆之,下有冫”。“寒”上面的“宀”是个房子,茅草的,四面透风。让人想起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时候还是八月,秋雨连绵,已经冻得没处躲藏了,可想而知冬天是什么样。“寒”的中间是个人,裹着草褥子,正发抖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农村盖菜窖的那种草褥子,就基本是那样的。“寒”下面的两点是“仌”的变形,也就是冰。在金文中,在“人”的下面还有一个表示脚的“止”,大概指这种环境下人的脚冰凉冰凉的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茅草屋、破草褥子,连屋里都滴水成冰,御寒基本上靠抖,这个画面可不就是“寒”的真实写照吗?

老百姓为什么裹草褥子,不裹棉褥子呢?因为那时候没有棉花。棉花是引进的,明朝的时候才开始广泛种植,在之前老百姓穿的多是麻的、葛的,还有一些劣质的动物皮毛。保暖性比较差。当然也没暖气,通过炭火取暖,所以柴和炭是冬天最重要的物资。要是有人“雪中送炭”,那真是要感激涕零了。还有很多人家,连炭都买不起,只能挨冻,所以“寒”就代表穷。“寒门”“寒窗”,都是说明家里没钱,冬天保暖跟不上。

因为古代御寒很难,老百姓遇到冬天,简直就掰着手指头一天天熬,要不怎么发明了《数九》歌呢。从冬至开始数九,到了大寒,基本上是四九前后,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的第三候就是“水泽腹坚”。这时候,河里的冰已经不是冬至第三候的“水泉动”状态了,能一直冻到河中央,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层,即使人在上面走,也不会开裂了。

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叫邵雍,他写过一首诗,题目就叫《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前些天的雪还没化呢,又开始下了。台阶前,井上的辘轳架都冻上了。让我想起小时候,没有自来水,大家都是到井边打水。夏天挺乐意去,因为很凉快,到了冬天,井四周因为有不小心洒的水,都冻成冰了,一走一出溜,得非常小心翼翼。这时候打水,简直太考验技术了。有时候北风呼啸,脸像是刀割一样,嘴都冻麻了,就是“言语不能吐”的状态。

不过,熬过大寒,就是立春了,新的一个周期即将开始,春暖花开也就不远了。所以,大寒时节,在寒意中总是带着一些希望,透出一些生机,就如同白雪中的点点红梅。

四、票号的起源和发展?

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取义“如日初升,繁荣昌盛”的日升昌票号诞生了。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营业繁荣,业务发展迅速,到道光三十年(1850)已在北京、苏州、扬州、重庆、三原、开封、广州、汉口、常德、南昌、西安、长沙、成都、清江浦(在江苏)、济南、张家口、天津、河口(在江西)18个城镇建立了分号。

  咸丰、同治(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随着清朝的没落、民国的衰败,那段辉煌的里程,已经从战乱的硝烟中渐渐淡去。

票号发展前期的盈利主要来自汇费收入的话,其中后期的盈利则主要来自放贷利息收入,并由此形成了中国近代资本的雏形,在促进工商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昆曲的起源和发展?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

六、宫的起源和发展?

宫姓还有以下几个起源:

1.南宫氏的后裔,有的改姓宫。

2.周官“宫人”的后裔,以官职为姓。(此两支宫姓,皆为姬姓之后

七、蒜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真正有记载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大蒜,记载在东汉文学家王逸编纂的《正部》里,上面是这样说的:

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

意思就是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带来了苜蓿和大蒜。而在史学家班固等人编纂的《东汉观记》里称:

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

说李恂为刺史时,种植胡蒜,这里的胡蒜,说的就是大蒜。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很多东西,很多瓜果蔬菜都是那时候传入中国的,包括大蒜。在汉朝以前,我国历史文献中的调味品中有 葱、姜、芥、韭、薤等,唯独不见大蒜。

所以,汉朝时,大蒜进入我国,带进来的人是张骞。

至于发展要从唐朝说起,在《唐书·宗楚客传》中这样写:

楚客讽赵延喜陈符命……内出瑞蒜也

李延寿在《南史·张融传》中记载:

豫章王大会宾僚,张融食炙,始行毕,行炙人便去,融欲求盐蒜,口终不言,方摇食指,半日乃息。

总之,到了唐朝时,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非常多,不但技术成熟,并且成为大众喜欢的一种调味品和食品

八、冰箱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第一台家用冰箱出自德国 冰箱是咱国人生活中绝对少不了的电器之一。早年间没有电冰箱的时候,不少人家都会准备一个大木头柜子,柜子下面可以存放冰块,在中间架子上可以存放各种需要冷藏的食物。但即便是这样,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条件享受得到。 不过说起第一台电冰箱的发明,还要追溯到19世纪。一位英国人雅可比·帕金斯,在1834年发现液体蒸发的时候会产生冷却效应,于是寻来一群工人建造了一个简单的工作模型。

模型正式投入运转的当天,的确产生了一些冰块。

随后一位名叫哈里森的苏格兰印刷工在清洗金属印刷铅字的时候注意到了液体的冷却效果,并在维多利亚州的一家啤酒厂里搭建了一个制冷车间。

 第一台家用冰箱的诞生是出自德国的工程师卡尔·冯·林德之手。不过可惜当时电仍未被大范围应用,因此冰箱进入家庭的规模仍然有限。

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才有发明家将电动设备引入家用冰箱,最终诞生了家用电冰箱。

九、锁的起源和发展?

世界最早的锁具源于中国的木质锁,或称木结构锁。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早期的木质锁。

十、英语的起源和发展?

1.

英语的最早形式被称为古英语或盎格鲁撒克逊语(公元550-1066年)。

2.

古英语是由一组北海日耳曼方言发展而成的,这些方言最初是由日耳曼部落在弗里西亚,下萨克森,日德兰和瑞典南部沿海地区所说的。

3.

从公元5世纪CE,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英国的罗马经济,行政崩溃。到了7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日耳曼语在英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取代了罗马不列颠的语言:古布立吞语,一个凯尔特语和拉丁语,被带到英国罗马人占领。

4.

古英语分为四种方言:盎格鲁方言和撒克逊方言,肯特什语和西撒克逊语。通过9世纪阿尔弗雷德国王的教育改革和威塞克斯王国的影响,西萨克森方言成为标准的书面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