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是哪里出土的 毛公鼎是哪里出土的文物
一、毛公鼎出土于哪里?
毛公鼎出土于中国宝鸡市岐山县。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什么是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美,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作用主要是毛公用铭文训示后人要不忘朝廷恩典,精忠报国。对于后人来说,该鼎是研究西周时期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三、中毛公鼎是?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
馆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属年代:西周晚期。出土地点: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出土年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规格: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
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四、毛公鼎是商代君王?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五、毛公鼎的简介?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公分,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2]
六、毛公鼎的特点?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美,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其作用主要是毛公用铭文训示后人要不忘朝廷恩典,精忠报国。 对于后人来说,该鼎是研究西周时期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七、毛公鼎的资料?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八、金缕玉衣是哪里出土的?
金缕玉衣(附鼻塞、耳塞、口含、手握),西汉中期 (公元前206年—24年),长180厘米宽125厘米,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玉衣出于西汉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个玉片,用金丝缀合而成。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玉衣为上古贵族的敛葬服饰,始于战国末期而盛于两汉,根据身份与等级的不同,玉衣的联缀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
九、毛公鼎是篆书还是楷书?
毛公鼎铭文为大篆。
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十、稻谷出土于哪里?粟出土于哪里?
稻谷出土于(河姆渡)遗址,粟和储存粟的陶罐出土于(半坡)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