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怎么鉴定钧窑瓷器的新旧,钧瓷做旧鉴别方法

各种瓷器的做旧主要是釉面的做旧,釉面的 做旧主要是消除贼光加上包浆,消除贼光方法用麂皮、氢氟酸、尿水浸泡、埋土里等,具体不介绍了;加上包浆主要使用麂皮反复摩擦,即消除贼光,又产生包浆;埋在土里的瓷器认为产生“土沁”,也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种种方法不一而足,但是主要的鉴别点细看瓷器釉面有伤痕,釉色釉质很呆板,这就可以看出来。谢谢

清代钧窑瓷器的特征

清代钧瓷的特征大致可用“飘逸”概括。清代钧瓷可分为两个活跃期:一是康雍时期,二是光绪年间。清代,整个制瓷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南方瓷业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尤以景德镇为甚。此时景德镇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并仿烧宋代名瓷。特别是雍正皇帝对宋代名瓷十分青睐,因此,宫廷不仅大量收藏宋代流传下来的名窑瓷器,而且还命景德镇御器厂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以仿钧最为成功。据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景德镇御器厂协理陶务的唐英曾派厂署幕友吴尧圃来禹州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这说明清朝宫廷对仿钧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唐英仿钧之时,禹州的钧窑可能有少量烧制者,但已不能生产上乘的贡品了。清代后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使中国陶瓷业受到严重打击。为了挽救我国的陶瓷工业,民族工商业者在清王朝提倡的“振兴实业”的口号下,创办了一些新式瓷厂和公司。光绪五年(1879年),神垕镇陶工卢振太、卢振中及振太之子天福、天增、天恩兄弟三人,受古玩商人高价收买宋钓的影响,立志恢复钧瓷。经过多年反复试验,终于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出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器。他们还用悟火(还原焰烧成)方法,用风箱炉烧制小件仿宋钧瓷。卢氏第三代艺人广同、广东、广华、广文等为恢复钧瓷矢志不渝,终于使失传已久的钧瓷于清光绪年间恢复生产。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禹州知州曹广权为给慈禧太后祝寿,征集工匠在州衙内设窑烧造钧瓷贡品,做了钧瓷炉、瓶、盆、寿桃等36件寿瓷上供。这些寿瓷形神兼备、莹润超玉,慈禧太后称赞不已。从此,钧瓷又登上艺坛,进入宫廷,受到多方重视。审视清朝的钧瓷,当着意于“飘逸”的风格。主要因苑丝缕、火焰青、火焰红等釉色为代表的流散、飘洒状,与唐、宋、元、明各时期的钧瓷相比,其色斑活而透变、变而有幻、幻而有样,潇洒飘逸,随人意现,无羁无绊,故人们称“飘逸”为清代钧瓷的主要特征。总之,清代钧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釉色的突破,在南北方文化的撞击中,完善了北方粗犷豪放的造型、典雅古朴的釉色,透射出一种“飘逸”之神韵。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