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青花瓷器器型大全 青花瓷器器形大全

一、元代元青花瓷器底款大全?

一、梅瓶、大罐等琢器呈现不规则的环形足,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不很圆。底部多不施釉,但会有制作时留下的不经意的粘釉痕迹。部分玉壶春瓶底部施釉,带有明显的刷釉痕。沙底可见明显的旋削痕及收刀点。

二、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深浅不一。器底厚重、圈足厚宽。从圈足呈八字形旋削修胎;足底普遍有螺旋状旋坯痕、跳刀痕和乳钉状突出点。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在元瓷的沙底上可以看到沙眼,刷痕,黑色的铁质斑点及窑红现象。

三、元青花的胎体普遍较厚重、胎质坚硬;胎内所含的杂质及铁质较多,呈现出颗粒状态突出,瓷胎断面处会有有偏狭形气孔或杂质留下的缝隙。元青花的瓷胎老化干燥,但断面会呈现糯米光泽,这种情况在玉壶春瓶上最为明显。大部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二、古代瓷器器型排名?

回答如下:古代瓷器器型排名如下:

1. 青花瓷:以青花为装饰,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2. 官窑瓷:官窑是唐宋时期的官方窑炉,烧制的瓷器质地细腻,釉色温润。

3. 粉彩瓷:以粉色为主色调,具有浪漫、柔美的风格。

4. 汝窑瓷:汝窑是南宋时期的民窑,烧制的瓷器质地细腻,釉色温润。

5. 铜红瓷:铜红是一种独特的釉色,具有金属光泽和渐变效果。

6. 白釉瓷:以白色为主色调,简洁、清雅。

7. 雕花瓷:在瓷器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花卉,精美绝伦。

三、瓷器器型价值排序?

1、钧官窑多为皇宫御用陈设用品,主要是各式花盘及盆托、鼓钉洗,甚至没有实用价值的出戟尊等。

2、汝窑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物底部会留有支钉痕,多为3~5个,也有6个的,器物以盘、洗较多,另有碗、碟、瓶等

3、官窑主要瓶型有瓶、尊、碗、盘等,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4、哥窑器物主要有各式瓶、炉、洗、盘等,相传哥窑是从官窑发展而来,常说官哥不分,一般“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做为简单判断。

5、定窑为宋代白瓷之冠,宋代五大名窑当中定窑传世品最多,主要器物有盘、碟、碗、罐、盒等

四、元青花创新器型特点?

元青花在继承宋代青白瓷胎釉,河北磁州窑、江西吉州窑釉下彩绘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釉下青花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胎体厚重,大件器物多,器型端庄浑厚,古雅大方,装饰富有层次,纹样繁密,团笔酣畅有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五、瓷器鉴定的器型鉴别?

根据造型来鉴定瓷器,也是鉴定工作中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陶瓷器的形状,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有密切关系,能较好地体现各时代的特色,随同时代的演近而渐趋繁复,而古代的形状是比过简朴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器形相当大。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cm,青花和釉里红的口径也在45~58 cm左右。由于胎体厚,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缺陷,因而很多文献都有元瓷粗率之说。明清瓷器明代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特别平稳。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如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造型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如最有名的五彩扁肚撇口把杯,高士杯、三秋杯等都是异常轻盈秀雅的代表作品,为仿品望尘莫及。明弘治传世作品不多,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扦屏、墩式碗等。嘉、万历之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正如《景德镇陶录》记载有“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说法。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宜、成化时期的作品来显得有些粗制滥造。清代无论在器形或和种类方面都有显著增加,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以及明代永、宣、成窑瓷器不仅胎釉,纹饰惟妙惟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相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遂变为粗笨,失去了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却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除了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外,还须了解或掌握一些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许多同类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极为相似,而仔细观察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就不明显了。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较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其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壁多向外稍撇。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的盘、碗底部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的“跳刀”,而在官窑中则极少见。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胎釉原料和纹饰书法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粗看起来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但仔细加于观察,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宜德碗腹微削。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之前与真器虽然相同,但经高温烧制后,其形与真器相比或多或少都有所差别。这可能是原料的来源,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所造成。根据瓷器造型鉴定雍正瓷器: 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根据纹饰来鉴定雍正瓷器: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抚媚。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绘画纹饰有:缠校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由雍正开始珐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3.根据胎釉来鉴定雍正瓷器:雍正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4.根据底足和款识来鉴定雍正瓷器:雍正瓷器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5.雍正瓷器鉴定中青花和彩瓷特点: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3个深浅颜色。彩嚣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珐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六、元代瓷器都有哪些器型?

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体形通常厚重饱满,瓶、罐等器下腹和胫清瘦,盘、碗体大而圈足小,都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

七、宋代珍珠底瓷器几种器型?

宋朝是个有特殊的朝代,虽然军力积弱,但两宋生产力空前高涨。宋瓷的器型繁多,丰富难辨,有一些是宋代以前就有,但是没有定下型来的器物。还有一些是从金属器中仿烧来的,但更多的还是宋代自主创烧的。

1.碗

从微妙的撇口到腹部优美的曲线,再到沉稳又不张扬的底足,一定会感叹它完美的造型。如宋代汝窑天青釉碗、北宋官窑粉青葵花式小碗。

2.胆瓶

胆瓶是花器,因为看起来像悬挂的胆而得名,造型也是至简至精,优美典雅,超凡脱俗,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是朝野各界追捧的对象,现在也依旧如此,是经典中的经典。如北宋汝窑青瓷胆瓶、北宋 官窑粉青胆瓶等。

3.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是从唐代寺院中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到北宋时基本定型,在当时是用来装酒的实用器具,但是它太美了,以至于人们把它从酒具转变成了陈设赏器。如宋代磁州窑刻花带盖玉壶春瓶、宋黑釉刻花玉壶春瓶、宋代汝窑青釉玉壶春瓶等

4.梅瓶

梅瓶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传世所看到的梅瓶都制作的相当精美。宋代时也称为“经瓶”,书香气十足,梅瓶在当时是用做装酒的,到明代后也成为陈设赏具了,甚至成为了上层统治者等级低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如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北宋 定窑白瓷划花莲纹梅瓶、宋代官窑梅瓶、宋代吉州窑梅瓶等。

5.葫芦瓶

葫芦瓶的寓意好,因为谐音“福禄”,是南宋龙泉窑创烧的器型。形状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受民间普遍喜爱,虽然后来器型上有各种调整和变化,但还是没有脱离葫芦的形状。如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葫芦瓶、金代钧窑天蓝釉葫芦瓶、宋代定窑柳斗纹葫芦瓶等

6.贯耳瓶

贯耳瓶从宋代开始流行,是仿青铜礼器来的,即投壶礼之矢壶,后来各种雅会兴起,投壶这项活动就逐渐衰落了,这项活动虽然衰落,但是贯耳瓶保留了下来,后来各朝仿得贯耳瓶在大小高矮上略有变化,主要特征“贯耳”不变。当然,也是用作赏器了。如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海棠式贯耳瓶、南宋 郊坛下官窑月白贯耳穿带八方壶、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等。

7.斗笠碗

古人制器师法自然,斗笠碗的造型就活像江南渔翁的斗笠,宋代时始烧,深受茶客们喜欢,因为宋代饮茶是把茶碾碎了泡,然后饮尽,而斗笠杯独特的造型,既不留汤也不留渣,现在不碾茶喝,但还是饮茶利器。如南宋龙泉窑青釉斜直腹斗笠瓷碗、宋代吉州窑玳瑁纹斗笠盏、宋定窑黑釉金银彩茶盏、北宋定窑印花凤纹碗等。

8.笔洗

笔洗是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雅具,以瓷质的最常见,宋代的笔洗非常典雅,造型多样,以扁圆形最基础、最普遍。宋代五大名窑都有烧制,目前能见到最早的笔洗也是宋代的,它在文房用具中虽然不占有主导地位,但文人们都会在案头备上一个。如宋代汝窑乙字款天青釉圆洗、南宋 修内司官窑粉青葵花式洗、南宋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宋钧窑鼓钉三足洗-北京故宫

八、请鉴定青花瓷器?

第一件是清代雍正左右的夔龙纹大盘,第二、三件是清代嘉庆朝的豆青釉盘、碗,最后两个青花海棠形烟碟是道光左右的,小杯子图上看不出具体年份,大概是清晚期的。

九、青花瓷器的特点?

1.颜料:宣德时期大部分用的还是我们熟知的苏麻离青,发色浓艳,呈黑蓝色,并有晕散。

2.釉面:宣德青花有橘皮纹,就是烧造时候产生的气孔,是在高温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很不平整,这样使器物看着比较厚重饱满,这也是这时期青花的特色之一。

3.纹饰:从宣德青花纹饰来看还是很有其特点的,因此做鉴定工作还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宣德青花纹饰用的双勾,小笔触填,不论是人物,花鸟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如果出现平涂,那必定不是这个时期的,而且画工规整,不出边界。

4.胎底:很多人说包括一些老玩家都说是细砂胎底,但是也不全都是,有的为了起到防护作用,会在青花瓷器胎上涂一层釉或者胎土。

5.款识:从传世的宣德青花来看,基本都是有款的,从早期的四字篆到晚期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居多,极个别用"造"字,还要注意的就是宣德青花款识字体写法不一,没有一个统一风格。

6.微观:宣德青花的釉由于含碱丰富,所以高温粘稠,又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匀,所以形成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气泡。

十、25 青花是什么瓷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青花,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的一种白地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景德镇,清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它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