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历史介绍 青花瓷历史介绍50字
一、青花瓷的历史过程介绍?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二、青花瓷碗历史?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工艺品和产品,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青花瓷是以钴(一种金属元素)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度以上的高温,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习惯上称之为“青花”,青花瓷又称“釉下蓝”、“釉里青”、“釉白蓝花”,英文中青花瓷为“BlueandWhite”。下面来说说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以及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一、盛唐时期,青花瓷出现
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据悉,唐朝开始烧制青花瓷是为了供应阿拉伯市场,西亚、伊斯兰文明喜欢这种颜色。青花瓷的出现便是由于丝绸之路的繁盛将钴这种天然化学原料引进的结果。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唐代的青花瓷器,其花色浓艳,青料中有结晶斑,胎质多粗松,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二、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
元朝在建国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景德镇在那个时候就吸取了北方定窑的不少工艺特点,烧造出了含铅氧化物很高的一种白瓷,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元代对外交流广泛,随着与西方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加深,充足的钴料使得青花瓷得以全面的发展。到了元代中期,景德镇创造出了成熟的青花瓷,也标志着中国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三、明朝青花瓷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中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有“永乐宣德,青花之王”的说法,这一阶段,被视为中国青花的黄金时期,以制作精美著称,纹饰多为繁复的花样。从器型上看,永乐瓷器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以造型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著称,新创了许多器型,瓷器品种丰富多样,其中一些明显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诞生的。如无档尊、鱼篓尊、花浇、僧帽壶、折沿盆、大盘等。
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
一是呈色靛蓝,蓝中发黑。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二是铁锈斑痕,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Fe304結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三是晕散,晕散和结晶斑,釉面坑坑洼洼的,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古人就把这种晕散赋予了独有的特征,形成一种审美追求,就是缺陷美,也可以说是病态美。它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到了宣德,青花瓷器就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宣德八年《大明会典》中记载,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可见当时国立之强盛。
、 四、青花瓷的鼎盛期在清代
1、康熙青花
水墨技法开始融入到青花瓷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康熙瓷器在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对胎土要求特别高,所以分量特别重,它的釉面也显得特别坚硬,有“紧皮亮釉”之说。
2、雍正青花
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雍正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青花瓷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
3、乾隆青花
乾隆年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也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它的历史跨越1300多年,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发展沿革,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在国际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而元青花瓷则是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四、青花瓷汾酒的历史?
三十年陈酿青花汾酒。是30年前生产的汾酒特级原酒,以宜兴酒瓮盛装密封埋于地下,老熟30年后出瓮,经汾酒特色的精湛勾兑技术勾调,全国知名评酒师会评后的一等品。其酒液晶莹透亮,清香纯正,幽雅芳香,绵甜爽净,酒体丰满,回味悠长,是汾酒的“特中之特”,是清香型汾酒的顶级精品。
五、青花瓷介绍意义?
青花瓷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六、青花瓷歌曲介绍?
《青花瓷》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
七、青花瓷窑遗址介绍?
鞍山坝明青花瓷窑窑址后命名为“中寺窑”。
县志载:“……明代青花瓷窑窑址分布在中寺沿岸,北起西坑,南至双港口,中有桥寮坳、界吉湾、鞍山坝、沙罗坪、洪水坑、招禾排等共13处窑场,皆依山傍水,窑床为阶级龙窑,窑具、残器、瓷片俯拾皆是。大禾村合港明代青花瓷窑位赤水镇大禾村合洪口,分上厂、下厂3处窑址,为阶级窑,残破器堆积如山。与高虎脑乡(今属驿前镇)诸青花瓷同时代。
”1982年以来,这些明青花瓷窑窑址在广昌县文物普查中被发现,采集完整器皿24件,残器标本126件,瓷片79件。广昌明代青花瓷的体系和产品岁月与景德镇的明代青花瓷完全不同,有独特风格,烧造历史悠久,胎体细腻,釉面光亮,纺饰粗放,富民间情趣,窑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粗细兼有,历代交替。
尤其是位于广昌南部边境的鞍山坝瓷窑,不但窑床、作坊保存完好,而且绵延数百年,历代不衰,仍采用古老配方、古老工艺烧造民用瓷器,是研究明代青花瓷制瓷工艺的生动形象的标本。经古陶瓷专家现场考察鉴定,广昌明代中寺民用青花瓷窑群烧造年代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民国。
八、青花瓷的历史背景?
青花瓷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一个大项,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当年行销世界。青花瓷最早在唐朝就出现了,从现存的唐代青花瓷及考古发现的残片看,唐代青花瓷质量不是很高。宋代青花瓷没有大的发展,依然在摸索阶段。元代有一些着名的青花瓷用品传世,质量已有很大提高。明朝是青花瓷迅速发展的高峰时期,中间虽有衰落,但到了清朝康熙时,青花瓷达到顶峰。清朝中后期,青花瓷彻底走向衰落,已无在国际上无限的风光。我不是研究青花瓷的专家,本文只是从明代青花瓷的一些变化,探讨一下历史重大事件对于青花瓷乃至中国的影响。
青花瓷虽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但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来自海外。元代青花瓷之所以能在前代基础上突飞猛进,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了来自海外的色料,明朝中前期也同样。专家称这种色料为“苏麻离青”、“苏渤泥青”等。它是锰含量较低,铁含量较高的钴料,故而能烧制出漂亮的青色花纹图案。有学者从“苏麻离青”从发音上说,这种色料来自索马里,也有说来自苏门答腊。但是,一般认为,“苏麻离青”来自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一带。
明永乐的青花瓷工艺水平非常高,这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海上贸易的畅通,使得来自阿拉伯地区的“苏麻离青”(简称“苏青”)能够很方便地运到中国。宣德以后,明朝朝廷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其原因很多,但青花瓷依然在少量生产。由于朝廷的这一命令,“苏青”的进口几乎停止了,烧制青花瓷的色料,主要是靠以前的库存。15世纪中后期,明朝青花瓷的生产又出现了上升,但此时,史书记载,库存的“苏青”已经用完。从青花瓷的色料上看,15、16世纪交界时期,进口的色料不多,主要用国产青料。实际上,国产青料很早就用使用,只不过因为含量与进口的“苏青”不同,烧制的结果不如进口“苏青”,因而,在进口能够保证时,国内窑口一般不愿使用国产青料,尤其是进口“苏青”也不很贵的时候,更是如此。
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从嘉靖朝,一直到万历朝,青花瓷的技艺有所进步。但是,此时用于烧制青花瓷的色料已不是大名鼎鼎的“苏青”,而是一种叫做“回青”的色料。所谓“回青”,也就是“回回青”,与“苏青”一样来自阿拉伯。有专家考证,“苏青”与“回青”其实是同一种钴料的不同称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苏青”来自海上贸易,但“回青”来自与西域和中亚的陆路贸易。一般研究瓷器的专家,探讨这个问题解释到这里,找到了答案或结论,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我想把这个问题再扩展一点。明朝前期来自海上的“苏青”为何在明朝中后期会被来自陆路的“回青”取代?这种取代对于中国的青花瓷有什么影响?对于明朝历史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朝前期是郑和称雄海上的时代,从海外进口中国需要的货物很方便,从而使得“苏青”有大量的进口,以至于一直可以用到15世纪后期的明成化年间才用完。当进口的“苏青”用完后,明朝政F再想要进口的时候,却发现不行了。因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一批强盗,这就是葡萄牙人。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阿拉伯和印度,被欧洲人称为划时代的进步。但是,达伽玛其实在阿拉伯就干着杀人越货的勾当,还在印度建立了军事堡垒。葡萄牙人还攻占了新加坡,推翻了当地政F,建立了葡萄牙人的政权。换句话说,随着欧洲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几百年来,这条航线上各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正常贸易被彻底打破,一伙欧洲强盗彻底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完全使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垄断。这才出现了15世纪后期,明朝“苏青”库存用尽,不得不改用国产青料的现象。但国内青料当时的效果不好,明朝必须另想办法。
16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由于野蛮的葡萄牙人占据并垄断了海上丝绸之路,明朝不得不回避海上贸易,改用从陆路进口“回青”。但是,陆路进口“回青”的成本很高,因而我们在这一时期的明代史料中发现,明朝官府对于“回青”的使用严格控制,甚至还制定了防盗措施。到了万历朝后期,连从陆路进口“回青”都很难,青花瓷在明朝终于走向衰落。欧洲人占据海上丝绸之路为非作歹,对于明朝的影响之一是,财政收入下降,于是才有了万历时期张居正的改革中兴。但是,仅仅针对国内的改革,并不能改变日益恶劣的外部环境。由于财力的下降,改从陆路进口“回青”,最终也因成本日益高涨而难以维系。
欧洲人破坏了几百年间形成的亚洲海上贸易环境后,造成的另一个影响是,与远方的阿拉伯、印度贸易几乎中断,较近的东南亚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大批原先靠海上贸易为生的百姓,因无法从事正常贸易秩序而失去了生计,不得不沦为海盗。明朝中期,中国沿海的一些百姓加入到海盗的行列,就是这个原因。在正常的海上贸易秩序恢复之前,明朝政F很难放开贸易,Z压海盗和倭寇变成当务之急。在海盗平定之后,明朝又开放了海上贸易,但由于欧洲人控制了海路,自由贸易严重被破坏,结果以大不如从前。其实,当时的葡萄牙人只是更危险的海盗。在这场被野蛮的欧洲人引发的海上混乱中,唯一得以自保的亚洲小国家,只有日本。它借助中国的影响力,真正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才使它没有像印度、菲律宾、印尼那样成为殖民地。当代一些历史学家不得不承认,日本当年彻底的闭关锁国,是它日后能够振作的必要条件。
欧洲海盗破坏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贸易,明朝财力下降造成的另一个结果是,东北满族发现有机可趁,试图趁明朝虚弱之际,获得自己更大的利益,明朝Z压的能力有限,不能很快平叛。以至于养成后患。此外,整个16世纪,中国的海外贸易还在进行,但是,它发生了一个重要的改变。由于欧洲人没有多少实际有用的货物,只能用金银与中国交易,中国的货物反而一直在出口,金银又不能兑换成中国需要的东西,造成的结果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也成为百姓生计的威胁,引发了民变,或者成为农民起义。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明朝并不过分。
从总体上看,明朝中后期,文有张居正,武有戚继光,自然科学有李时珍、宋应星,他们的着作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自然科学成果,人文领域也有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依然毫无疑问地领先于世界。但是,由于对欧洲人到来的深刻影响认识不足,对于欧洲人的本性认识不清,惯常使用的对付外邦的手段,面对欧洲人作用不大,明朝也没能及时找到对付野蛮欧洲人的有效手段,简单来说,守是没用的,必须主动出击,日本式的闭关锁国,如果没有中国做依靠,它也难以自保。种种原因,造成明朝意外地亡于满清。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本文不打算深入描述明朝覆亡的原因,只是把青花瓷的变迁与当时的世界大事联系起来,也许能为我们认识明朝的最终命运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明朝之后,清朝的青花瓷其色料主要是国内色料,由于国外色料难以获得,中国人凭着聪明才智,研制出了同样出色的国内色料使用办法。随着欧洲人掌握了瓷器的技术秘密,中国的青花瓷终于失去了昔日的风光。
九、青花瓷主题的介绍?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十、青花瓷陶器的介绍?
青花瓷陶器最陶瓷最高水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