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古瓷都是如冰似玉的釉面?
唐代以前中国瓷器生产中所施的釉料是石灰釉,石灰釉的釉质相比较来说还是比较稀,粘度不高,一般较为透明,这是石灰釉的特点。在施釉时一般只给器物施一层釉,重复使用基本无法完成,这样也就烧不出厚釉的瓷器产品。再由于釉质较稀,釉质较透明,釉是在氧化焰的气氛中一次性烧造成功,玻璃光泽较强。同宋代的厚釉温润的瓷质有着明显的不同。宋代瓷器整体釉质,同唐代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唐代瓷器的釉质是一个釉质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釉料主要以石灰釉为主,但也有一些窑口使用了新的配方,如秘色瓷、邢窑瓷等,从釉质的厚度温润程度来看,极有可能就已经使用了新的釉质配方一一石灰碱釉。
r宋代瓷器釉质主要是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釉质成分在石灰釉的基础上加入了碱性物质。清代著名陶瓷学家朱琰在《陶说》中记载,“釉无灰不成,以青白石与凤尾草制炼,用水陶洗而成”。这种青白石就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钙,还有少量磷酸钙等加入凤尾草烧成的草木灰,这样就制成了釉,《陶说》中的釉与宋代的釉基本上是一致的,也是宋代制瓷中釉料配置的技术传承。
石灰碱釉的特点是:石灰碱釉粘度高,稠性较强,呈乳浊半透明,由于粘度强,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釉质不容易流淌。使得釉面光滑温润,会产生一种温润如玉般的釉质感。
这在五大名瓷中汝、官、哥、定、钧和耀州、景德镇窑都有体现。下面我们以汝窑为例,汝窑可谓是宋代宫廷用瓷的代表产品。
许多古文献都有记载和论述。象顾文荐的《负喧杂录》,叶寘的《坦斋笔衡》,周辉的《清波杂志》,都有关于汝窑釉的论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说明了汝窑釉料的配制不同于一般瓷器的釉料,是加入了玛瑙粉,这样就使得釉面光润如玉,已达到玉质的感觉,同时,釉面的颜色也通过合理的配比。烧出了天青釉、月白釉等较为人们欣赏和带给人们美好视觉感受的釉色。
这件汝窑天青釉奁(樽)。造型优美,是青如天的天青色。天青是蔚蓝的色彩,给人一种雨过天晴的感受,从而也会感受一种如玉般的温润,这种感受正是中国人的一种美的视觉体验。
这件天青釉樽(奁)的釉色,其天青色光较为柔和,釉面温润,釉质肥厚,周身开细小的开片,如哥釉的百圾粹一般,这件作品从整体的设计完全同古代的青铜奁造型一致,是为宋代宫廷祭祀所用,而从型制到釉质都要求的很高,不惜花费昂贵的成本,而达到宫廷用瓷的要求。
官窑的水平当然更是精益求精,以南宋修内司官窑来看,我们只需从这件官窑胆瓶,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厚重以及极富创造力和感染力的开片花纹,釉质的厚实,细腻程度以博得宫廷的青睐,它的开片以极富艺术感染力的金丝铁线来表达。釉面的富丽堂皇,以造型中线条之美来带动开片纹路的秀美,但这种优美的开片是需要厚实的釉质才能形成,这样就需要在釉料的配制上更注重釉质的稠粘度。
‘龙泉窑的釉质和官窑的釉质有所不同,虽然龙泉窑也在南宋时有烧造官窑的历史,但龙泉窑最大的特点是釉面的光洁度较为明亮,釉质也较厚,从文献资料和实物标本来看,有施两层、三层的釉,而且在釉色上,龙泉窑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对其釉料进行调配,从而烧成了粉青釉和梅子青釉,并有黄釉、青褐釉、青黄釉的产品。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龙泉青瓷的釉质肥厚而光亮照人,具有极强的釉面光泽,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充满莹润,犹如一汪清澈的湖水明亮透彻,这是南宋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瓷器了。当时在国内的销售量很大,同时也是南宋时期主要出口产品,很受东南亚及西亚一些国家的喜爱。
宋代瓷器釉质的美,不仅仅釉的颜色、开片,还有五彩斑斓的釉内铜红釉的创造成功,那就是我们要提到的钧釉瓷。
/钧瓷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据的地位是很大的,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对于钧釉瓷都有一种很深的情节,民间一句古谚语,“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一片都很难得到,可见其珍贵的程度。
从今天的收藏、考古发掘来看,这种说法可能是不太准确,因为,从出土情况来看钧瓷的烧造规模很大,大约有近几十个窑口,从北宋到金、元烧造了近三百年的时间,可想而知其烧瓷的产量有多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说,“难得一片”呢?这就是关键的问题所在,据本人推测这种谚语也好、传说也好,应该是较符合实际的,我认为它是指钧窑产品中的铜红釉,大家记住是铜红釉。钧窑能烧成这种釉是特别难的。
钧窑中的铜红,最早借鉴了唐代的鲁山花釉和长沙窑铜红釉烧造的经验,或者说继承了这种配釉方式。再加上科学的烧瓷技术,将铜红釉钧瓷的烧制成功,“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彩瓷就这样形成了。
钧窑窑变的形成是很难掌握的,铜元素在高温下是不稳定的,要想烧造成绚丽明亮的色彩,不但要掌握釉料的配比,还要调制釉的稠粘度,这是入窑前所要掌握的硬性技术。入窑后更要对窑温的温度把握好。速烧多长时间,也就是明火烧后多少个时辰,然后,再封炉还原。
先从这件海棠洗的造型来看,就相当的漂亮,海棠花瓣的叶脉叶片 ,曲折浑圆的弧形,花瓣的花叶间突出,与叶片形成一种弯曲有度的弧线美,下面三足犹如叶辦的蒂结,衬托了海棠花的富堂皇,雍容华贵。这件洗的釉质肥厚,釉面莹润。紫红色釉面呈现了洗的高贵尔雅。
我们不难想象在八百多年前的宋代它是何等的高大上,民间有谁敢用这样的瓷器呢?民间能有一片,那也是同皇家有一定的关系,平民之中、商贾之家,纵有千万家财也很难想象能拥有这么一件这样珍贵的瓷器。
钧窑窑变釉的是宋代烧瓷技术的一种改革和技术创新。同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也是宋代瓷器中的又一出类拔萃的品种,其影响力也是其是极大的。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主要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中心,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形成了庞大的瓷窑体系,它是青中带白,白中泛青的釉色,再加之浑厚的釉质,晶莹剔透的胎体也达到了和田玉所拥有的一些特性,因此被当时冠以“饶玉”的美名。同时,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也被称为“影青或者映青、隐青”有这样的称谓,是因为什么呢?这也说明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瓷质的胎、釉、色,已经达到超乎想象的透彻精美。
由于釉质的浑厚而且透彻,这时期已经能够烧出几乎脱胎的瓷器,大家知道脱胎器是因为什么脱胎呢?
脱胎器在几百年前只有景德镇窑才能烧制出来,器物在制胎施釉的过程中,先塑造型制,胎体拉坯较薄,随后晾干和烧成素,施一层厚釉入窑烧造,烧造的过程中胎和釉完全融合成一体。你无法看到瓷器的胎和釉的分离层,在灯光下十分通透光莹完全可以映照下来,这在两宋时期已经达到这种水平。
同时,我们称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为影青、映青、隐青,也就是这些因素而称谓起来的。从景德镇影青的烧造水平,我们可以看出宋代景德镇瓷器釉质的水平,这种釉质在中国陶瓷史上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宋代陶瓷釉质具有突出的时代贡献。这是陶瓷史上单色釉的巅峰时代,下面我们再了解一类独特的黑釉瓷。
黑釉瓷的发展,在宋代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的时期,主要是以建州的建盏而闻名于世,同时期的吉州、磁州窑系,也都受到它的影响,但也不乏有些较为特殊的类型出现,如磁州窑中的黑釉花口瓶,吉州窑的剪纸贴花工艺等,这些品类都是宋代黑釉的代表性作品。
那么,我们下面探讨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建窑产品。建窑的釉质一般是较厚实的,有些人认为它是一次性蘸釉入窑烧成的。其实不然,建窑的施釉同同其他名窑产品的施釉,有着同样的方式,基本都施两层釉,也就是二次施釉的方式,这在建窑盏和吉州窑产品中普遍使用,大家知道,建窑盏中的曜变釉、兔毫釉、油滴釉等都相当的肥厚,而且有的残件中,还可看出二次施釉的夹层清晰可见。宋代瓷器釉面的艺术性装饰,从汝窑天青色的秀丽,月白色的恬静,官窑、哥窑迷人的纹理,钧瓷釉的炫丽多彩红紫斑斓;龙泉窑的青翠欲滴、清澈明亮,以及景德镇青白瓷透影如玉般的娇美,还有建窑瓷,深邃的幽静以及炫丽的曜变。所有这些都代表了宋代瓷釉装饰技术高超的艺术境界,创造了中国单色釉瓷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