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的特征 青瓷的特征寓意是什么
一、河南青瓷的特征?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二、战国青瓷特征?
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瓷胎多为灰、灰白,亦有紫色等。釉厚薄较均匀,多里外施釉,一般呈青色或青中泛黄,不太容易剥落。
纹饰很少,主要有S形纹、栉齿纹,碗盘内底往往有一细密的由里到外的螺旋纹,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线纹。主要器形饮食器有碗、盘、钵、盂、盅、碟、鼎等,及仿铜器鼎、钟、盉、钅享于等。
三、慈溪青瓷特征?
慈溪青瓷有“豆彩”、“褐斑”,豆彩青瓷碟,清秀俏丽适用。德化白瓷,建阳黑釉,行销东南一域。广东广州“广彩”,为适应外销,于清中叶兴起,运景德镇白瓷加工,用色撒脱鲜艳,金线勾边点画,对比强烈。“织金彩”绘色华丽。
湖南醴陵“釉下彩”于清末兴起。壶杯把手以泥箍加固,瓷色白中泛青,釉下多彩绘画,罩釉透明匀净,釉面光洁是新成果。
四、汉青瓷器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五、越窑青瓷特征?
各朝代越窑青瓷的特征
从东汉、三国到西晋,越窑的中心窑场在上虞的曹娥江流域,共发现窑址100余处,另在慈溪、余姚、鄞县、宁波、绍兴等地均有零星分布。产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有罐、罍、壶、钟、洗、碗、虎子、灯等,也有许多明器出现,特别是谷仓,成了这一时期的标志性器物。
东晋、南朝时期,越窑遗址数量发现不多,相对处于一个低落阶段,上虞曹娥江中游自西晋以后窑址剧减;而在慈溪古银锭湖一带,则有了进一步发展;另在萧山、余姚、鄞县、奉化等地有零星分布。这一时期的产品主要有碗、盘、钵、罐、盘口壶、鸡首壶、砚等,西晋时期流行的明器基本不见。
唐、五代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从上虞曹娥江流域转移到慈溪的上林湖一带,窑址数量激增,遍布除浙北和浙南以外的所有地区,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方面均有重大改进,制瓷工艺显著提高,且在九世纪上半叶创制和使用了匣钵,特别是细质匣钵釉封接技术的出现,有效地保证了瓷器烧成时的还原气氛和防止落渣的发生,使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秘色瓷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器形有花口碗、葵口盘、海棠杯、荷叶形盏托、执壶、粉盒、瓷枕、水盂等,其修坯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端庄、烧成之优良,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时代风尚。
六、宋代青瓷气泡特征?
1.
宋影青 釉下气泡稀疏,透明,大小不一。器身布满开片,开片线条里有土侵,放大镜下清晰可见.
2.
金黑釉 放大镜下能见点点褐色布满全身,还有大大小小的棕眼散落开来。仿整个器身不见棕眼
3.
元釉里红 放大镜下能见气泡疏朗。仿放大镜下可见底釉气泡细密,缺乏通透感。
4.
元龙泉窑 气泡呈唾沫状,还能看到釉下胎色和自然散落的棕眼
七、汝窑青瓷真品特征?
汝窑青瓷真品的特征是瓷体质地坚硬致密,釉面温润细腻,色泽柔和匀称,纹饰简洁典雅,器形端庄大气。 汝窑青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上的重要瓷器之一,其真品特征在于瓷土、瓷胎、釉质和工艺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瓷器才能被认定为真品。汝窑青瓷的釉面质感柔和,这是由于其釉面中含有微量的铁、锰等元素,也因为制瓷技艺的不断提高,使得釉面质感更加细腻;而瓷体质地坚硬致密,则是因为汝窑瓷器中的瓷土含有高温下需要的硅酸盐等成分,加之釉面的二次烧制,使得整个瓷体具有坚硬、致密、耐磨的特点,这也是它被誉为中国瓷器中的“钢铁瓷”的原因之一。
八、唐青瓷褐彩的特征?
早期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
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土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
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
九、明代影青瓷器的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
十、湖田窑影青瓷的特征?
湖田窑影青瓷具有以下特征。1.色泽:青中带黑,色泽深不透明。2.制作工艺:采用三层夹薄法制作,即将黑色和白色陶土夹在一起,反复搓揉,用拍的方式将其压制在一起,形成大泥坯,然后经过打坯、掏空、修整等工艺制作成型。3.釉面:采用透明的灰白色釉料,釉面硬而薄,均匀地附在器物表面。4.纹饰:以雕刻、刮、刻等方法在器物表面创造出各种图案,如叶、花、虫、鸟等。5.特点:湖田窑影青瓷独特之处在于黑色和白色陶土的运用,使得其表面呈现出自然生态的图案,特别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