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青瓷在哪个朝代 最早的青瓷在哪个朝代出现
一、青瓷哪个朝代?
青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后来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得到大力发展,在隋、唐、五代达到鼎盛时期,在北宋时期开始逐渐衰落。
青瓷瓷器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青瓷的造型也随着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在东晋时期造型比较偏重经济适用;在南朝时,其造型变得挺拔修长、瘦俏轻盈,到了唐朝的时候,青瓷还出现了灯盏、熏炉等器皿。
二、青瓷最早出现于那个朝代?
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三、江西哪个朝代最早?
历史渊源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
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
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
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四、青瓷白瓷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唐代的越窑、宋代的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都属青瓷窑系.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景德镇五代窑址是南方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白瓷产地~
五、旗袍是最早哪个朝代的?
关于旗袍起源于哪个朝代的问题,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主要有几种观点:
一是认为旗袍是从清代旗女的袍服发展而来;
二是认为旗袍和旗装袍有一定继承关系,但源头应是西周麻布窄形筒装或先秦两汉的深衣;
三是认为旗袍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
四是认为旗袍源自袄裙;
五是认为女袍,远溯周、秦、汉、唐、宋、明时代,旗袍应改名为“褀袍”,等等。
从服装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确实有袍一类的服装,但与旗袍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直接一点说,民国以前没有出现旗袍。
六、饺子最早是哪个朝代的?
饺子是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首创,而饺子在之前开始是药用。当时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去函的药品,让病人吃下去,这也是避免病人耳朵上面生冻疮。当时的饺子并没有被人们当作是一种食物,而在三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把饺子当做食品了,并且当时的人们把饺子称为月牙馄饨。因为饺子的形状跟月牙是非常相似的,因此被称之为月牙馄饨。一直到现在,河南,陕西还有很多的地区都还在吃馄饨。
七、最早的春节是哪个朝代?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时期。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八、最早的蘑菇是哪个朝代?
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就在《论衡》一书中记载了紫芝的栽培方法,“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
三国时期,食用菌和药用菌的人工栽培就已经开始兴起了。
《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述<sub>:</sub>“方士以木积湿处,用药敷之,即生五色芝。”中国古人用含有淀粉、糖类、有机氮化物和矿物元素等物质作为培养蘑菇的养料,这些物质对促进蘑菇的生长非常有帮助。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种植香菇的国家。
宋代有一个名叫陈仁玉的,在其所著的《菌谱》一书中把香菇称为“合蕈”。
在元人所著的《王祯农书》里,还记载了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那就是著名的砍花法栽培香菇。
现在,中、曰两国的菇农很多仍在沿用这种栽培香菇的方法。
九、娘娘的称呼最早哪个朝代?
娘的称呼来源于唐代。《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儿与娘娘今日别,定知相见在何年。”《敦煌变文集》是唐代敦煌变文作品的总集。唐·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娘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或者称呼为"妈妈"。有些地区子女(特别是古代)对母亲的称呼是娘、阿娘或娘亲,又有阿母、老妈子(粤语,北方话"老妈子"是指中年或老年女仆)、老母等称呼,满语称额娘。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有家母、家慈,称已死去的母亲为先妣,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令堂或令寿堂。要特别注意,有时候父亲或母亲的丈夫(继父)也会用儿女对母亲的称呼(妈妈或孩子他妈)代表他的妻子。古汉语中娘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日本汉字和ACGN界用语中,娘则是女儿、少女或女子的意思。
“娘娘”。称母亲。《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儿与娘娘今日别,定知相见在何年。”宋洪皓《使金上母书》:“皓远违膝下......日夜忧愁娘娘年高。”
十、最早的唐诗是哪个朝代?
远古时期
古诗的鼎盛时代在唐朝,现在就有唐诗宋词的说法。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七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唐朝时期成熟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