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青花瓷的历史及制作工艺流程 青花瓷的历史及制作工艺流程图

一、青花瓷制作工艺流程卡通?

1、淘炼胎土

瓷器是用瓷土即高岭土烧制成的,天然瓷土含杂质较多,需要淘洗出大部分杂质,烧成的瓷器才会细腻白润。

2、制胚

将淘洗好的瓷土制成各种器形,放置一段时间,自然阴干。然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将印好的坯进一步精修,使坯体表面光滑,器型圆润。

3、绘画

等干燥后,在青花瓷器表面用青花料绘制图案。

4、罩釉

把已经画好纹饰的瓷胚外面罩上一层釉水,一般有粘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方法。

5、烧制

将罩釉后的瓷胚经高温烧制,釉下的青花料就会呈现出美丽的蓝色。如果青花料外面不罩釉,烧成后瓷器表面的纹饰就是呈现棕色而不是蓝色。这就是青花瓷制作流程。

二、麸曲制作的工艺流程及要点?

原菌试管——斜面试管菌种——三角瓶菌种——帘子菌种——机械通风制曲

麸曲制备工艺中,重点阶段为机械通风制曲过程,需要特别注意。

三、制作黄米黄酒工艺流程及配方?

米或糯米10公斤,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0—12小时,过滤后将米置于蒸笼中蒸约40分钟,而后取出晾凉,降温到32—37℃。

2、糖化:取大曲或小曲约150克,捣碎后均匀拌入米中,然后装入干净小缸中进行糖化,糖化时需将缸盖盖严,以利保温和水分挥发少。温度保持在28—30℃需12—15小时。

3、发酵:取冷开水约13公斤,倒入米缸中,盖严缸面进行发酵,室温保持20℃左右,时间大约10天左右。

4、澄清:将发酵的米醋液过滤、澄清、就获得生黄酒。

5、灭菌:将生黄酒置于锅中,用文火烧至80—85℃,并保持在20—30分钟即可。

6、封存:灭菌好的黄酒用陶瓷盛装,若要久藏,应将酒坛口封严,用潮湿塑料布盖好,用绳扎紧封口,存放几十年不变质。

不变质。

四、腐竹制作方法及工艺流程?

1

精选黄豆,选颗粒大的,色泽饱满,金黄色,没有杂质的黄豆。

2

泡黄豆。黄豆用水泡发,直到豆皮发涨去皮,瓣劈开后成两半即可。一般泡10个小时即可,冬季要泡的时间稍长些。

3

打豆浆。泡好的黄豆剔除不良品和杂质,然后放入豆浆机中打成豆汁。

4

磨成豆汁后要进行过滤,让豆汁和豆渣分离。

5

煮豆汁:豆汁高温煮开,降低温度,同时撇去表面的泡沫,等表面凝结成豆衣就可以揭起来了。

6

豆衣是湿的,经过晾晒才能制作成腐竹。以前是采用晒干或火烤的方式进行烘干。现在大多数采用烘干房或烤炉进行烘干

五、青花瓷的历史?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瓷。它的历史跨越1300多年,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发展沿革,被誉为最具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的瓷器,在国际陶瓷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而元青花瓷则是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六、青花瓷碗历史?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在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史中,青花瓷从元代景德镇的诞生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名扬四方,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工艺品和产品,其在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上达到的造诣,是其它瓷品不能比拟的。

  青花瓷是以钴(一种金属元素)为色料,直接在胎上绘画,再施透明釉,经1300度以上的高温,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瓷习惯上称之为“青花”,青花瓷又称“釉下蓝”、“釉里青”、“釉白蓝花”,英文中青花瓷为“BlueandWhite”。下面来说说青花瓷从哪个朝代兴起以及青花瓷的发展历史。

  一、盛唐时期,青花瓷出现

  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据悉,唐朝开始烧制青花瓷是为了供应阿拉伯市场,西亚、伊斯兰文明喜欢这种颜色。青花瓷的出现便是由于丝绸之路的繁盛将钴这种天然化学原料引进的结果。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唐代的青花瓷器,其花色浓艳,青料中有结晶斑,胎质多粗松,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二、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

  元朝在建国初年就在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瓷局。景德镇在那个时候就吸取了北方定窑的不少工艺特点,烧造出了含铅氧化物很高的一种白瓷,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元代对外交流广泛,随着与西方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加深,充足的钴料使得青花瓷得以全面的发展。到了元代中期,景德镇创造出了成熟的青花瓷,也标志着中国的制瓷业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三、明朝青花瓷达到很高的水平

  其中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有“永乐宣德,青花之王”的说法,这一阶段,被视为中国青花的黄金时期,以制作精美著称,纹饰多为繁复的花样。从器型上看,永乐瓷器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以造型灵秀端庄、优美飘逸、厚薄适中著称,新创了许多器型,瓷器品种丰富多样,其中一些明显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诞生的。如无档尊、鱼篓尊、花浇、僧帽壶、折沿盆、大盘等。

  元代及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大多以进口的苏麻离青为青料,并形成其独有的风格。

  一是呈色靛蓝,蓝中发黑。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二是铁锈斑痕,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Fe304結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三是晕散,晕散和结晶斑,釉面坑坑洼洼的,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古人就把这种晕散赋予了独有的特征,形成一种审美追求,就是缺陷美,也可以说是病态美。它为中国的陶瓷美学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永乐青花的一大特征。到了宣德,青花瓷器就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宣德八年《大明会典》中记载,朝廷一次下令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443500件,可见当时国立之强盛。

、  四、青花瓷的鼎盛期在清代

  1、康熙青花

  水墨技法开始融入到青花瓷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康熙瓷器在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对胎土要求特别高,所以分量特别重,它的釉面也显得特别坚硬,有“紧皮亮釉”之说。

  2、雍正青花

  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雍正青花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雍正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制瓷工艺突飞猛进,青花瓷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

  3、乾隆青花

  乾隆年间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也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七、作文青花瓷的制作?

画青花瓷

今天早上我上画画课的时候,我们画的是青花瓷。

刚开始我拿勾线笔画的太快,所以青花瓷的口部画的有点扁,不象口部应该的样子,应该是长长的、稍微扁一点的椭圆形。

后来换了一张纸,我小心翼翼的下笔,画成了让我满意的样子。 然后我给青花瓷上加了一些装饰,在瓶底加了好多三角形;瓶子中间画了一些牡丹花,用弯弯曲曲的线把它们连起来,在线上画了一些小叶子和小半圆;青花瓷的口径部分从下到上画了一排小三角、一排排的小方块、漂亮的串珠线,最上面画了顶部带小圆圈的三角形。

最后范老师帮我把青花瓷沿外沿线剪了下来,然后我拿毛笔蘸了一些蓝色的颜料刷在青花瓷上,再用胶带将青花瓷的画粘到一张黑色的大纸上,一个漂亮的青花瓷就完成了。我很喜欢这个青花瓷。

八、馕的历史文化及制作过程?

馕是个很典型的汉语会意字:偏旁“饣”,说明了它是一种食物;另一半声旁“囊”,则反映了它与布袋一样的形状、质地。

另一方面,馕在波斯语里的音译,是“面包”的意思。

这并非两种语言的巧合,而是多种文化在新疆一地交融共生的果实,是东西方文明对碳水美味共同的追求。

No.1 壹

按照汉语和波斯语的共同释义,馕的发明初衷,应该为了制做一种柔软的,类似于面包或糕饼的面食。

但包括新疆在内中亚地区,却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空气中含水量不足,极不适宜微生物繁殖,酵母成本高、成功率低。

为了从死面,或者微发酵的面饼中获取更好的口感,中亚地区的人想出了许多种办法。包括把面饼擀薄、人工扎入密集疏松的孔洞、加入芝麻肉类混入油脂制作油酥面……

这一系列操作,酝酿了馕的众多品类,也造就了馕不同于西式面包和中式面点的,独特的“酥脆”口味。

事实上,西点里的羊角酥、酥皮汤、千层酥,中式的酥烧饼、酥皮月饼,追本溯源,都来自中亚。换言之,馕,也许是全世界烘烤制成的、口感酥脆的小麦制品的共同始祖。

No.2 贰

但新疆的馕与中亚又有所不同。

自从汉唐经略西域,开设都护府以来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原丰富的物产和多元的烹饪技法,一直源源不断地向新疆传播。客观上,让新疆的馕,不管从做法,还是吃法种类上,都远超它的中亚兄弟们。

如果说中亚的馕,只是人们赖以果腹的主食,是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单一要素;那么新疆的馕,堪称汇聚山川河流、煎炒烹炸一个的食材大类。

从原料上统计,新疆的馕已经从一个面团开始衍生出300多种不同的花样,基本上可以每一天吃一种且不带重复。

芝麻馕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富历史的:唐代文献里记载的“胡饼”就是这东西。做法很简单,一块面饼擀平,撒上芝麻,用一种布满铁针的工具“吐客车”扎孔。在发酵技术不成熟的过去,这是为了物理制造疏松多孔的口感;但今天,新疆人会告诉你,扎孔是为了给发酵好的面团“放气”,防止出现鼓包影响美观。

扎完孔,放进馕坑里烤到散发香味,就能取出吃。芝麻馕口感与新鲜的法棍面包很像,表面松脆,内里细腻柔软,在维语里,它被称为“艾曼克”。

油馕在新疆也极其常见,制作过程与芝麻馕相似,但或许没有芝麻,也不用发酵,而是直接把羊油或植物油和进死面里烤熟,产生起酥的效果。咬一口松化掉渣,酥脆浓香,维语叫它“玛依”

窝窝馕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也是发酵程度最高的,因为馕的中间有个小窝窝而得名。中心挖孔的形状有利发酵,所以单从外表看,就很有中原人做窝窝头、南方人做酒酿的模样。

窝窝馕表面经常会撒上一种被称为“西亚旦”的黑色草籽香料,不识货的会以为是黑芝麻,它口感疏松,味道已经近似于全麦面包,维语叫它“格吉德”。

奶子馕名字不雅,但其实就是在揉面时加入牛奶,颜色白、奶香浓厚,是可以当成下午茶的好东西。除此之外,还有用葡萄干、核桃装饰的馕,维语里把这类做工考究的馕统称为“希尔曼”。

片馕和一般意义上的馕不一样,这种维语里称之为“拉瓦什”的馕近似于饼干,最薄只有3毫米,用死面烤成,口感松脆,嗜辣的新疆人喜欢用辣酱蘸着吃,与墨西哥人吃玉米片的模样颇异曲同工。

除此之外,还有加了皮芽子(洋葱)和孜然的白皮馕,加了葵花子、巴旦木、核桃的坚果馕,加了白高粱、玉米、鹰嘴豆的杂粮馕。

总之,只要是日常能获取到的材料,并能够经受高温烘烤的,新疆人都会变着法儿把它和入面团、做成馕。最终,为的是出炉那一刻酥软热乎,散发出浓郁麦香的一刹那。那些各式各样的配料与做法,只是为了入口时刻迸发出让人加倍意外的惊喜。

No.3 叁

按照传统,馕是没有馅儿的。

揉面团、揪剂子、盖被子、擀馕胚、戳花儿、蘸料、烤馕……做馕的一整套工序统称“打馕”,唯独没有包裹这一道。

这种传统,或许因为古代中亚地区物产相对单一,不可能调配出滋味丰富、荤素搭配的白菜猪肉馅、韭菜鸡蛋馅、虾仁香菇馅……

它影响了西式面包的做法,西餐的面包是单吃的,所有的配菜都是另上的。哪怕要夹入火腿、芝士、生菜、肉饼、鸡蛋等,做成汉堡和三明治,那也是分别烹饪制作之后再组合的。至于馅饼,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才得以普及的,而且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像包子饺子一样,成为西方餐桌的主流。

但新疆的馕却与中亚不同,受到中原饮食文化的深刻影响,带馅儿的馕,也在新疆成为一大源流。

玫瑰馕是最具西域风情的,汉代时被称为“突厥蔷薇”的玫瑰,原产地就在中亚。加糖加蜜做成的玫瑰花酱,有天然的植物芳香烃,耐高温,且经久不散。填在馕里,烘烤成半流质,一口咬下去,甜蜜沁脾,清新脱俗。

藿香馕和玫瑰馕类似,也是填入加了糖、蜜的花和嫩茎酱。这里的藿香不是岭南地区用于解暑的中药广藿香,而是被维族称为“品乃”“乃那”或“福地乃”的土藿香。藿香药茶、藿香汤饭,甚至还是和田人酿造“土葡萄酒”――穆塞莱斯的独特配料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疆人对藿香的钟爱程度,远超其他地方。

藿香为馕带来奇异的甜香,馕本身的麦香又冲淡了藿香的药味,两厢促进,是新疆独有的滋味。

苹果馕是用苹果果酱做的,新疆的冰糖心苹果糖分本来就足,做成果酱后包入馕里,甜润香酥,比美式苹果派更好吃。

辣皮子馕有点像中原地区吃的辣花卷。新疆人把干辣椒称为“辣皮子”,加入油脂后,包裹在馕里烤。成品又辣又香又油,如果从化学性状分析,它与陕西的油泼扯面一模一样:淀粉、脂肪、辣椒素。

当然,肉馕是最不能忽略的,这种在维语中被称为“果西”的食物,包有羊肉糜和皮牙子(洋葱)拌的馅儿,烤到油脂四溢。它和用羊肉丁做馅的烤包子不同,扁平的外形,不让肉味内藏,而是肆意随着烘烤过程挥发。甚至不少地方还嫌烘烤不够味,用油炸制作,把大西北的豪放彰显无遗。

No.4 肆

新疆馕最好的吃法当然是趁热空口撕着吃,满嘴都是小麦的甜香。

如果这时候在放一大把新鲜出炉的羊肉串在馕上,那就更完美了,把馕折叠过来,按住了把签子一抽,馕的麦香味和肉的多汁充分融合,肥油不腻,烤馕不干,不用调味,就有着饱和的张力,满足感从味蕾直冲大脑。

但如果一块馕放凉了,也会被新疆人视作万能食材,到哪儿都有旺盛的生命力。

缸子肉是馕最佳伴侣之一。所谓缸子,就是大锅清炖羊肉的袖珍版,用小搪瓷缸烹饪盛放的清炖羊肉。作为一种单人份的食物,缸子肉好吃,但缺了可以填肚子的淀粉。这时候来一份馕,掰开了泡缸子肉吃,就是一顿让人满足的正餐。最好是用疏松多孔的窝窝馕,更容易吸收羊肉鲜美的汤,比之西安的羊肉泡馍,更有一番风味。

与之类似的还有大盘鸡配馕,用掰碎的馕代替皮带面拌进大盘鸡里,也别有风味

馕也是奶茶的良配。新疆的咸奶茶保持了游牧文化粗犷的风情,砖茶、牛奶、盐,煮到茶乳交融,不管是把馕掰碎了泡奶茶,还是一口茶一口馕,都是极具西域风情的下午茶。

馕当然也可以炒。作为中式烹饪最经典的技法,旺火快炒,在食物表面包裹油脂,保持内里的原汁原味,也让滋味充分融合,并赋予食物焦香的镬气。新疆人把馕和肉切碎,加上皮牙子(洋葱)和调味酱料一起炒,最后成菜酱香十足,馕块软糯又不失嚼劲,在很多人眼里,这是馕最好的吃法。

馕掰碎后,加入新鲜蔬菜和酸奶拌沙拉其实也是很多新疆人的最爱,如果实在没有蔬菜,直接用酸奶泡馕,这是新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记忆。

和酸奶泡馕相媲美的是西瓜泡馕,听起来黑暗料理,但确实是所有新疆人都乐此不疲的吃法。甜到没朋友的新疆西瓜对半切开,先吃掉一半,再掰一个夹带着洋葱香的白皮馕泡到西瓜里,过几分钟,让馕吸取一些西瓜汁,成为半硬不软的状态。这一顿下去,连水果带饭,都装在肚子里了。

事实上,馕在新疆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有着强烈仪式感的食物。

婚礼时,新娘和新郎要当众吃蘸着盐水的馕,以表同甘共苦,白头偕老;在婴儿满月的摇床礼上,参加摇床的孩子们要拿着专门订制的小馕,为新生儿送出祝福。

外表虽然简单而朴实,但它所包含的复杂的眷恋、赤诚、甜蜜、温暖,却像新疆这个民族融汇之地一样,经历碰撞、融合,诞生出洋洋大观的风景。

新疆有诗和远方,也有烤肉和馕。

九、青花瓷汾酒的历史?

三十年陈酿青花汾酒。是30年前生产的汾酒特级原酒,以宜兴酒瓮盛装密封埋于地下,老熟30年后出瓮,经汾酒特色的精湛勾兑技术勾调,全国知名评酒师会评后的一等品。其酒液晶莹透亮,清香纯正,幽雅芳香,绵甜爽净,酒体丰满,回味悠长,是汾酒的“特中之特”,是清香型汾酒的顶级精品。

十、水泥制作的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水泥原料的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 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

(2)原料预均化 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水泥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3、水泥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水泥物料的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2)气固分离

(3)预分解

5、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

6、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7、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