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青瓷特点历史 青瓷特点历史背景

一、青瓷特点?

浙江龙泉,青瓷有“豆彩”、“褐斑”,豆彩青瓷碟,清秀俏丽适用。

福建德化白瓷,建阳黑釉,行销东南一域。广东广州“广彩”,为适应外销,于清中叶兴起,运景德镇白瓷加工,用色撒脱鲜艳,金线勾边点画,对比强烈。“织金彩”绘色华丽。

湖南醴陵“釉下彩”于清末兴起。壶杯把手以泥箍加固,瓷色白中泛青,釉下多彩绘画,罩釉透明匀净,釉面光洁是新成果。

二、龙泉青瓷特点?

龙泉青瓷的特点是玻璃质釉,釉层薄,釉色为绿色,比较清淡,灰白胎,质地较粗,胎体厚重,造型古拙,口沿很薄,弧度较大的部位很厚,底部和口沿的厚薄相差四至五倍,因为原料加工不细,没有羼入改进瓷土性能的物料,焙烧时容易变形,工匠在制作时就在承受压力最大的地方增大厚度,所以造型厚重。

三、东汉青瓷特点?

从东汉晚期的出土随葬器物,且多数产品具有瓷器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瓷胎硬度强、吸水率低的特点,说明这些器物具备成熟瓷器所有的物理特征。

妻表通常施釉,釉层明显比原始瓷器增厚,有较强的光泽度,苔釉结合牢固紧密,釉面淡雅清澈。东汉瓷器是在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式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技术的提高等条件下获得的,给此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烧成技术: 选好制瓷原料,掌握原料化学组成,对原料进行精细加工,施釉,是成瓷的内在因素。但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时,也不能烧成瓷器,如现代的精陶就是这样。制造青瓷还要恰当地掌握还原气氛,才能烧成翠青色釉。到了东汉,上虞窑场已解决了原料选用,龙窑的出现又为提高烧成温度创造了条件。所以,部分原始青瓷的窑址中,发现有成熟青瓷。如上虞联江大湖岙的窑址中,有原始青瓷和青瓷残片堆积在一起,是原始瓷与青瓷同窑合烧的。在大湖岙附近的石浦小仙坛瓷窑遗址,作者选取了3个瓷片进行吸水率测定。其釉层厚度均在0.2mm以上,釉呈淡青色,釉面无裂纹;胎以含铁量2%以下的瓷石为原料;烧成温度在1250℃以上,瓷化良好,胎质较白,细腻致密,胎的薄片微透光,胎釉结合牢。吸水率分别为0.5%、0.26%和0.16%,基本上已达到现代瓷器的要求。东汉以来,一些窑址除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外,对烧成气氛也能较好地控制,进入三国后,烧成技术更为熟练,上虞县帐子山的西晋青瓷片,烧成温度1280℃,上虞县鞍山的西晋青瓷片高达1300℃,烧成气氛也控制得更好。烧成气氛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增加或减少入窑的空气量。青瓷在烧成时的火焰性质,取决于产品胎釉的还原比值。还原比值越大,气氛的还原能力越强;反之,还原能力越弱,釉内还原比值低于0.3时,气氛性质逐渐由还原转向氧化,0.2以下时即成强氧化性质。据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分析,殷代晚期安阳釉陶胎内FeO含量0.35%,Fe2O3含量1.28%,它的还原比值为0.27,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东汉上虞越窑瓷胎内FeO含量1.26,Fe2O3含量0.30%,它的还原比值为4.2,是在较强还原气氛中烧成的,还原比值大于殷代釉陶15倍,证明已能较为成功地控制烧成气氛。

四、龙泉青瓷茶杯历史?

龙泉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六朝以后,许多青瓷茶具拥有莲花纹饰。唐代的茶壶又称“茶注”,壶嘴称“流子”,形式短小,取代了晋时的鸡头流子。

五、龙泉青瓷盖碗特点?

在釉色上,元朝的龙泉青瓷的釉色不再是宋朝时的翠绿,而是为青中带黄;

在瓷器的装饰方面,元朝的龙泉青瓷上,大多采用印、贴、镂、堆等多种装饰方法,并在瓷器上刻划纹饰,此时也出现了褐色点彩和镂空等多种技法,并应用到龙泉青瓷的烧制中。相比于釉色,此时龙泉青瓷更重视瓷器上的纹饰,因此我们可以在上面看到云龙、飞凤、双鱼、梅、菊等不同的纹饰,植物和几何形状的装饰纹样也开始出现在这一时期的龙泉青瓷上。

六、东骧青瓷特点?

东骧青瓷以“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为宗旨,把龙泉青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形成了青瓷茶具、酒具、香具、文具系列产品,实现了生活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东骧来自深圳,创新之城、设计之都使东骧构建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创意的设计团队,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注入时尚元素,使得产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使产品别具现代时尚艺术、美仑美奂、具有艺术和收藏的双重价值。 东骧,以世界的语言、时尚元素,讲述青瓷的故事。

七、清代日本青瓷特点?

锅岛烧的青花呈色纯净,有浓淡色阶,和康熙后期青花相似。绘画时一丝不苟,注重写实,植物的筋脉、枯叶、虫洞都真实地反映出来。

有些作品采用留白处用青釉渲染的方法,还有些采用加绘五彩的方法,都显得华丽端庄,有一种皇家气息。

造型以盘为主,另有碗、瓶、壶、釜等。胎质细腻,扣之声音清脆,具有日本瓷的特征。

八、唐代青瓷的特点?

《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 唐代瓷器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而南方则以越窑和长沙窑为代表的青瓷最为著名。

1、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细和一般之分,精细者胎体轻薄,造型规整,釉色莹润,釉色有白中闪青,玻璃感较强和釉色乳白呈半透明状两类。胎质细白并印刻有精美的纹饰,但数量较少。

而邢窑一般白瓷胎色黄白,有的通过施白色化妆土来增加瓷器的白度,造型亦较随意。

2、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体呈淡灰色,紧密细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都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敛,平底。

唐中晚期的越窑瓷,胎体比以前更致密,灰白色,釉面均匀光润,有鳝鱼黄、淡青和青绿等色,通体施满釉。这时的碗、盘多撇口,底足宽矮,像玉璧,中间小圆内凹中施釉。底足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方形或条形支钉痕。

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3、长沙窑主要生产一些生活及文房用品,此外还有玩具、瓷佣等,种类很多。长沙窑瓷胎细密坚致,磁化程度较高,胎色有灰白、灰黄、灰青、灰红及肉红;釉面润泽,以青色为主,也有蓝、绿、酱、褐、黄等颜色。装饰品种极为丰富,有釉下彩斑、釉下彩绘、印花、贴花、贴花彩斑、刻划、雕刻、镂空等。

九、宋代寿州窑青瓷特点?

隋代胎体坚实、厚重、胎色青灰。唐代胎体原色,胎色白中泛黄。釉色隋代青中带黄绿,有玻璃光泽,常开有小纹片。唐代以黄色为主,釉面光润透明,大多施用化装土,有剥釉现象。另外还烧黑釉瓷,釉面光润如漆,少数呈酱褐色,有粗细两类产品,精细者胎为白色。

十、严少英青瓷特点?

严少英,字禺沐,1978年11月出生于龙泉上垟,本科学历,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师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陈爱明先生,系禺沐青云创始人,龙泉市青瓷非遗传承人。

其作品造型优美大方、刻画流畅细致、拈塑灵秀婉约,加上挥洒自如的运刀、浑然天成的釉色、独树一帜的风格尽显作者对实用价值、精神价值与审美情趣的追求。在禺沐的世界里,我们总能找回那如玉之温、如冰之凝、如水之润的感觉,从而回归本真,尽享柔润,引领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