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古代的瓷器有哪些?

古代的瓷器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就是青花瓷,非常的美丽

比如说一些越窑的青瓷,还有景德镇的影青瓷,另外还有定窑的白瓷。

瓷器有多少年的历史?是怎么制作的?

中国被视作瓷之国,中国的瓷器很长一段时间被西方贵族们疯狂追捧,拥有中国瓷器是荣耀的象征,当时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就是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原始瓷器诞生。到1000多年前,瓷器名窑已遍布大半个中国。千百年来中国瓷器的工艺还在不断地革新,没有任何国家的瓷器制作水平能企及中国。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一般烧制陶器只需要700到1000°C,超过1100°C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而超过1200°C就能烧造瓷器。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烧制出原始瓷器大约是在商朝。虽然当时的主要器皿是陶器,但是已经有不少原始瓷器在流通了。

在汉朝时,烧造真正瓷器的瓷窑已经十分普及,但瓷器的外形和颜色非常有限。东汉时瓷器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样式,一直到东汉末年,瓷器才有了白瓷这种样式。瓷器的颜色主要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汉朝时制作瓷器的原料比例与温度得不到稳定控制,品质差距极大,因此瓷器样式才如此单调。

隋唐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在隋朝,先是青瓷一家独大。到了随后的唐朝,白瓷的工艺也越发精湛,渐渐能与青瓷抗衡,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朝的瓷器已经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一方面为之后中国瓷器登峰造极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唐朝南征北战,中国瓷器在西方也有了知名度。

瓷器产业开始百花齐放是宋朝时候的事了,当时中国的造瓷业极为繁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成了宋瓷的代表。其中汝、官、哥三窑是青瓷的代表,定窑则是白瓷的代表,而钧窑被评价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竟然可以烧出紫红色的渐变。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宋真宗在景德年间赐名昌南镇,景德镇由此而来。在元、明两朝,景德镇瓷器发展迅速,很快便一家独大,成为了全世界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瓷器不但海内闻名,而且海外亦广为流誉。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贵族都对景德镇瓷器万分追捧,将其视为富有和高贵的象征。

清朝瓷器的艺术价值是最高的,一反古董年代越久越贵的规律。这是因为清朝制瓷技术突飞猛进,霁青、霁红、甜白这三种极品釉彩烧造得登峰造极。由于康熙酷爱西洋文化,引进了西画技法、颜料等在瓷器上作画,于是诞生了珐琅彩和粉彩,清朝瓷器的样式就此变得史无前例的丰富,远超之前历朝历代的瓷器水平。

制作流程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地毯草

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经过模具等,将瓷泥制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并将坯胎凉至半干,再置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涂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