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毛公鼎属于什么书体 毛公鼎属于什么书体类型

一、汉书体例属于什么?

汉书体例是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二、什么是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美,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作用主要是毛公用铭文训示后人要不忘朝廷恩典,精忠报国。对于后人来说,该鼎是研究西周时期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三、魏碑属于哪种书体?

魏碑是楷书的一种

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体”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面貌,反映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社会风气的演变,在魏晋之际已经有了楷书

魏碑的特点:

在横画和捺画中,还是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还超出边界。

字形和隶书相比较,是呈扁方形的。

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四、峄山碑属于什么书体?

小篆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书门,毁于南北朝时期,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元代摹刻碑存于邹城博物馆。《峄山刻石》的前半部分刻144字,赞扬秦始皇的正义战争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给百姓带来的好处;后半部分刻79字,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书法上,其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入,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无外拓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

五、毛公鼎属于哪个时期青铜器?

西周晚期。

      因为制作该青铜器的作者叫毛公,因此得名于毛公鼎,毛公鼎主要高53.8厘米,大约重34公斤,鼎内的铭文约有五百字,是目前发现的所有的青铜鼎当中铭文最长的,毛公鼎出土于山西省,

       目前毛公鼎主要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32行,约为500字,是目前现在留存最长的一篇铭文。毛公鼎的铭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分析当时的局势、宣王命令毛公辅佐朝政、给予毛公专权以及劝勉之词和对毛公的赏赐,毛公鼎的铭文对于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鼎内铭文采用西周时期流行的金文风格,表现出当西周晚期的理性的审美,鼎内的大篆书体十分成熟,字体瘦劲修长,全文章法宽松而明朗,无一不表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通过毛公鼎的书写布局,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书法技巧以及表现手法。

六、兰亭集序属于什么书体?

以今人角度耒看,全篇都为行书,偶有草书,所以总体属于行书体。

从汉字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正规的官方书体有篆隶楷三种形式,到了王羲之的东晋时期,官方书体已向楷书转变。王羲之的《兰亭序》书体是当时流行的民间实用书写方式,作为这种书体的样板,《兰亭序》一直被后世视为圭臬。

七、毛公鼎的简介?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 高53.8公分,腹深27.2公分,口径47公分,重34.700公斤。口饰重环纹一道,敞口,双立耳,三蹄足。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2]

八、毛公鼎的特点?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美,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其作用主要是毛公用铭文训示后人要不忘朝廷恩典,精忠报国。 对于后人来说,该鼎是研究西周时期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九、中毛公鼎是?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

馆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属年代:西周晚期。出土地点: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出土年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规格: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

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十、毛公鼎详细介绍?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