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窑变釉有青花款吗?
一、乾隆窑变釉有青花款吗?
沒有青花款的。既然为窑变,那么蓝色青花款在高温作用下,窑变为暗红色了。
二、窑变釉是紫砂吗?
窑变是陶瓷烧制时因为釉的组成成分不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造成器物色彩上的变化,尤其是几种釉同时施于一个器物上,窑变表现更为突出。由此可看出,窑变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现象。
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窑变很常见,但紫砂壶不同于瓷器,烧制时一般不施釉,所以和严格意义上的窑变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在烧制紫砂壶时,由于没掌握好火候,或者窑内温度变化不同,紫砂壶也会出现颜色不一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惹人喜爱的肌理效果,这便是紫砂壶的“窑变”。
窑变釉是专指釉与紫砂无关。
三、什么是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瓷,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
四、元青花的釉是亮釉吗?
元青花的釉面先后有三种:
(一)影青釉
又称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国产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区别。釉面泛灰或泛黄,釉层光泽较强,或为亚光,除了烧成技术欠缺外,还与釉层中釉灰比例较高有关。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闪青蓝,温润中略显淡蓝,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微显不同。元期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元期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元期釉面的显色似有活性之感。
元 元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二)白釉
从14世纪中的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用进口青料。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光洁滋润,积釉处显鸭蛋青色,釉色亮度时常会有闪动感,足圈釉面显出淡淡的水绿色。具有恰到好处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泽,能更好地衬托青花的表现力。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大罐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开始使用,釉层乳浊,用国产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钵、小罐类居多,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时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壶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无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内侧近底处有一圈宽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细身类瓶内侧口沿下素胎。大罐内壁以荡釉法施釉。器盖内侧素胎,浅土黄色,见细微釉斑。元青花器体釉面基本较平,大型琢器在胎体的粘结处釉面微微凸起,器里口部釉厚薄不匀,釉薄处显米黄色。从残器看,瓶的颈部以下器腹内无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内常见一块块的釉斑,每块釉斑周围或足边及缩釉处都呈现出浅色的火石红边线。器物口边有的有毛边现象(即小气泡破裂状)。器表有的釉面有缩釉现象,不严重,属于少数现象。釉面手感温润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过于光亮或有较强的光亮点,则值得考虑。
五、窑变釉的茶杯有毒吗?
窑变釉的茶杯是没有毒的
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窑内能够达到1350摄氏度的高温,釉料上的铁离子会析出,就在釉面上发生流动而形成独特美妙的斑纹,这些斑纹是为铁系结晶组成。众做周知铁元素是人体必备的重要微量元素,这些窑变万彩的釉面斑纹是由有益的铁离子自由组合而成,并非是网上所说的人工添加有害重金属着色剂。其次铁具有强大的致色能力,其本身的特性已经足够赋予建盏釉丰富的斑纹色彩与形态,所以在烧制过程中不必添加任何其他材料。并且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建盏的釉料成分进行过研究,也以论文的进行了公布证明其原料安全无毒。
六、惊釉对瓷器的危害?
瓷器的釉面发裂,胎骨未裂。《陶瓷缺陷分析》:“釉裂,又名惊釉、炸釉、惊风等。症状为制品釉面开裂,坯体未裂”,大多原因为受热不均。
七、便宜的窑变釉茶杯真的有毒吗?
便宜的窑变釉茶杯真的没有毒,因为窑变釉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颜色是在窑中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本身不具有毒物质,可以放心使用,并且窑变釉因制作工艺要求较高。
高温一般指 1280 摄氏度到 1350 摄氏度。建盏是在这样的温度烧制而成的,有害物质都消失转化了。
八、洪武青花瓷器积釉现象可以仿造吗?
洪武青花瓷器积釉现象可以仿造。
古代瓷器几乎都有积釉现象。
在高温作用下釉质液化生成气泡,按照液体对流方向不断运动,由于胎体凹凸不平形成阻力,加之重力影响导致积釉。比较而言,拼接与刻花,淋釉或荡釉,较为明显。
釉下青花常有颜色气泡,明显大于正常气泡,这是因为钴料水份受热气化,气泡包裹钴料微粒所致。当气泡内力足够大时,就会冲破釉层排出气体,泡内微粒附着釉面形成斑迹。如果窑炉条件适宜,这些斑迹还会还原为金属钴,呈银灰色,俗称铁斑。
九、弘治黄釉青花瓷器有收藏价值吗?
大明弘治黄釉瓷器,真品品种十分少见,真品收藏价值十分高的;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十、什么是瓷器的釉把子?
瓷器的釉把子是圈足满釉的俗称。因涩胎圈足瓷器使用时,会摩擦台面留下擦痕,所以从清代开始,景德镇的陶工就尝试制作圈足有釉的产品。
但圈足有釉的制作要在圈足内边修出一道凹槽,槽的内沿起弦纹一道,略低于圈足,如同双圈足,还要在装烧时有专门的垫圈,费工费料,只有高档产品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