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复窑瓷器鉴定方法? 赵峰窑瓷器鉴定方法?

一、复窑瓷器鉴定方法?

瓷器收藏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坑,其中,复窑瓷器,便是很多人口中的一个大坑。传闻中,复窑后的瓷器不仅瓷胎油腻,而且水准有失,在一部分人看来,这就可以作为一个瓷器鉴定的依据。但是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说法有依据吗?您认为它可以作为鉴定的依据吗?

元青花模印赶珠云龙纹高足杯,尺寸:11.5厘米,成交价: HKD 6,175,000

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复窑是什么。复窑这种情况,一般存在于需要修复的老瓷器上。在历史的尘埃中流转,瓷器难免会出现磕碰、品相不佳等情况,并且有的瓷器年代久远,色泽丧失,不利于流通,为了弥补,复窑也就应运而生。

明永乐龙泉处州官窑翠青釉六桃瓶,尺寸:高38.6厘米,成交价: RMB 5,980,000

所以,复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修复老瓷器的需要而非造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便不能把是否经历过复窑看作瓷器鉴定的依据。

元龙泉窑牡丹纹梅瓶,尺寸:高46厘米,成交价: RMB 5,750,000

但是有一点应该强调,那就是复窑多多少少会对瓷器原有的品质造成破坏。有些老瓷器,虽然原本的瓷胎与釉面条件都是极好的,但在复窑的过程中,为了修补之后更加好看,有一部分窑口会进行二次加工,但这十分考验窑口的能力和工匠的水准,何况与瓷器原本的风格品质不一定相符。

北宋定窑刻花执壶,尺寸:高18.4厘米,成交价: HKD 5,750,000

如果工艺水平有限,很容易造成“画猫不成反类犬”的尴尬,这对于瓷器价值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元龙泉粉青釉大贯耳弦纹壶,尺寸:高37.7厘米,成交价: RMB 5,520,000

综合来看,复窑对瓷器的影响主要在这些方面,一般来说,老瓷器的瓷胎都是比较干爽的,不会出现特别油腻的情况。个中缘由便是老瓷器在烧造的过程中氧气进入的程度不同,导致了瓷胎上下的光泽、干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瓷胎底胎附近,都是比较干的一部分,肉眼即可分辨,光泽度大大减少。

北宋耀州青釉刻牡丹花净水瓶,尺寸:21.9厘米,成交价: HKD 5,480,000

但复窑后的老瓷器,从瓷胎底部开始便有油润之光,本也无伤大雅。如果虽为复窑过的瓷器,但工艺水平过硬,釉面平滑剔透、器型圆润饱满,那么复窑带来的油润之气反而会更为瓷器增添光彩。

北宋龙泉青釉划牡丹纹梅瓶,尺寸:28.6厘米,成交价: HKD 5,140,000

所以,我们在看待瓷器是否经过复窑这个问题时,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认为复窑过的瓷器都是不好的。但也的确需要谨慎,因为复窑后的瓷器价值如何与复窑过程中的工艺水平甚至天时地利息息相关。所以以复窑作为鉴赏依据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讲求方法。

二、赵峰窑瓷器鉴定方法?

真品如木叶纹盏,真品大多在烧成后里面的叶面与底釉釉面基地在同一个平面上,如遇见底釉脱节,或叶片凸于底釉之上,大多仿品为多。

真品窑变釉的茶盏,釉面上的块状窑变斑纹大多应为紫红色。但是仿品的窑变斑纹和真品有很大偏差,不是过于深就是过浅。真品的窑变釉是流动的状态,仿品却有特别死板的感觉。

三、相州窑瓷器鉴定方法?

相州窑瓷器鉴定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观察外观:相州窑瓷器的外观通常具有浅黄色或灰褐色,釉面细腻匀称,层次感强,器身厚重,手感沉稳。2.研究历史背景:相州窑瓷器的生产始于唐代,隆盛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渐衰落。因此,结合器物的时代、地域背景等考虑,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鉴定。3.化学分析:使用一些化学方法,了解器物内部的化学元素组成、结晶状态等特征,可帮助进一步确定器物产地和年代。总体而言,相州窑瓷器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外观、历史背景、化学分析等多个方面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四、成化民窑瓷器鉴定方法?

成化民窑是明朝晚期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在景德镇所创,是中国著名的官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成化民窑瓷器的鉴定方法:

1. 看釉色:成化民窑瓷器通常采用白色至灰白色釉,釉面透亮而光滑,釉面厚薄均匀,无流淌现象,具有良好的光泽。

2. 观花纹:成化民窑瓷器花纹独特,多为青花和五彩绘画,呈现出明快活泼的感觉。

3. 看胎体:成化民窑瓷器胎体细腻致密,手感舒适,质地坚硬,不易破损。

4. 查款识:成化民窑瓷器款识多为“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字迹端正工整,线条清晰有力。

5. 重量比较:成化民窑瓷器多呈现轻盈细腻的特点,因为成化民窑在胚体方面纤细,略窄。

如果您不确定瓷器是否为成化民窑的,建议您寻求专业的鉴定机构或专家的帮助。

五、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1、瓷器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瓷器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3、瓷器色彩

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5、瓷器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点:

1、瓷器造型

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瓷器胎体

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瓷器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4、瓷器纹饰

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5、瓷器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6、瓷器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六、建窑盏鉴定方法?

价格,品质,做工,外观,化学。

1、鉴定价格。建盏的制作并不容易,成功率也很低,一个月内很有可能连一件好的建盏都做不出来,所以,你最好买一百件以上的建盏。

品质鉴定。轻敲宋代的建盏,声音会更深,而仿造的则会更清晰。真的建盏摸上去很精致,摸上去很有质感,而仿制品的茶身则比较薄,手感也比较轻。

2、鉴定工艺。仿品的建盏,一般不会出现冰痕,但如果是价值不菲的,那就更大了。与真正的建盏相比,现代的仿制品更加的光彩夺目,上面还涂着一层泥锈,用来迷惑人的眼睛。

仿制的建盏,一般都是用轮子压模,或者浇注,这样的话,就会显得有些粗糙,不会有任何的美感。

外观识别。真正的建盏,边缘有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还有一些凹凸不平的纹路,有些甚至能看到里面的胎儿,但却没有赝品。化学鉴别。

假的建盏,大部分表面都是亮晶晶的,用酸液浸泡,会显得呆板、晦涩,没有建盏那种柔和、厚重的感觉。

3、大多数建盏都是口大,底部很小,有些像漏斗,而且大部分都是圈足,脚掌很浅,脚部经常有修长的刀刃(也就是所谓的倒角),脚掌略向外倾斜,也有少部分是实足(以小圆碗为主)。整体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很沉重。

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束口四大类,每一类又分为大、中、小。开口杯:口缘向外,嘴唇尖尖,腹部呈弧形,腹部呈弧形,腹部呈淡黄色,腹部向内。脚面呈浅圆状。形状像一个漏斗,又叫"斗笠碗"。

七、宋钧窑瓷器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看其器形是否是宋元时期钧瓷的器形。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花盆等。其次,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采用的都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再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严重的土沁现象,其釉质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现代仿钧器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伪造者往往刻意伪造土沁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无莹润感。

  现代人在仿造时常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有规则的摩擦痕迹。还有用腐蚀性液体处理新仿的钧瓷,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也可看到一种釉面被破坏的伤痕。

  此外,元代钧瓷的真品,釉面上的斑状窑变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孔隙

八、乾隆郎窑绿釉瓷器鉴定特点?

一,乾隆郎窑绿釉釉层均匀较薄,釉色稳定,呈翠绿色,鲜明艳丽,釉面上有较强玻璃般光泽,似有一种翡翠玉般的感觉。在同类郎窑绿釉中是一件上乘之作。

二、乾隆郎窑绿釉瓷器在釉下紧贴胎体处布满细纹片,俗称“苍蝇翅”。用10倍放大镜细看,在釉面上可见密集细小的小点点,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釉内小气泡所形成。

三、乾隆郎窑绿釉瓷器在器底近足处有一圈不过足垂釉,俗称“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齐,似有一种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觉,厚釉处釉色加深,呈现深绿色。

四、乾隆郎窑绿釉瓷器圈足呈泥鳅背,内墙为内弓,底足内施白中闪青釉,低款青花双圈足见。

五、乾隆郎窑绿釉瓷器内施青白釉,釉层较厚,无开片,其釉色与底足内白色闪青釉有较明显区别。口沿处有一圈明显粉白釉俗称“灯边草”。

九、钧窑瓷器鉴定最简单的方法?

1、造型,钧窑瓷器的造型古朴典雅,整体富有意境美,且有浓厚的书卷气息;

2、釉色,釉色比较圆润,过渡色比较自然,常有蚯蚓走泥纹,而假的没有这些纹理;

3、工艺,工艺工整细腻,一目了然,假的工艺粗糙,缺乏灵气。

1、造型

可以根据造型鉴别钧窑瓷器的真假,钧窑瓷器的造型古朴典雅,仔细看上去的话,整体富有意境美,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且有浓厚的书卷气息,而仿品的整体不自然,看起来比较呆板,没有灵气。

2、釉色

或者看釉色进行鉴别,一般宋代钧窑瓷器的釉色比较圆润,过渡色比较自然,色彩一笔带过,给人一种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的感觉,常有蚯蚓走泥纹,而仿品的釉色过渡死板且不自然,没有蚯蚓走泥纹。

3、工艺

真正的送到钧窑瓷器的制作工艺比较完美,整体看起来给人一种细腻规整的感觉,胎质瓷实,表面的图案生动形象,而假的工艺显得粗糙很多,胎质疏松,整体缺乏灵动感,给人一种很假的感觉。

4、铭文

也可以根据铭文进行鉴别,一般真正的钧窑瓷器的底部上都会刻有一到十的数字,这样可以表示器具的尺寸大小,主要是在烧制之前刻上去的,而仿品通常是没有这些铭文的,即使有也不工整,看起来模糊。

5、底足

宋代钧窑瓷器的底部通常会带有芝麻酱色的青白釉,且比较薄,且比较工整,而一些仿品的产量大,底部的做工并没有那么讲究,显得粗糙很多,看起来比较随意,并没有年代形成的青白釉

十、宋朝汝窑瓷器鉴定的方法和特点?

1、宋代汝窑瓷器型特征:总体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具有器型少,形体小、造型古朴的特点。汝瓷受浙江越窑的影响,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这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因为是宫廷用瓷,在器物造型方面要适应宫廷的需要,因而汝瓷的设计多古朴文雅。

2、宋代汝窑瓷器胎体特征:传世宋代汝窑瓷器的胎体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轻薄,第二点胎色为香灰色,胎骨轻薄,胎质看色粗松实则细密。汝瓷胎色呈浅灰、灰白,因其色调与香燃烧之后形成的香灰相似,因而俗称“香灰胎”。第三点是汝瓷胎质细腻滋润,坚致紧密,被誉为“铜骨”。另外,接触过传世汝瓷的人常有“扣声如磬”的形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汝瓷胎的轻薄与致密。

3、宋代汝窑瓷器釉色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4、宋代汝窑瓷器烧造特征: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5、宋代汝窑瓷器开片纹特征: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