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明清时期瓷器在市场为什么那么火爆?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该时期的特点是彩瓷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瓷器的造型、纹饰繁多而精美,彩秞品种丰富多彩,深受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尤其是在拍场上明清瓷器佳绩频频。

为何明清两个朝代的瓷器在市场为何能如此火热?极速鉴宝平台瓷器鉴定专家宫文武老师表示,这或许是缘于明清瓷器多为景德镇窑出品,而景德镇窑烧制的瓷器又是明清两朝瓷器窑口中的领袖吧。

“景德镇窑能成为明清两朝瓷器窑口中的领袖,皆因其有麻仓土和高岭土。在当今的国内外拍卖行中火热的品种主要有两类,一为景德镇御窑厂的官窑;二为民窑细路,价格奇高,动辄过亿。明清时期瓷器火热程度的规律其实与麻仓土、高岭土的兴衰成正比。”宫文武老师补充说道。

据记载,元、明时期景德镇制瓷的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 质软、 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其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麻仓土的淘洗率高达百分之五十,须经粉碎加工,其胎滑腻感、糯软感、不太致密又不太疏松、胎土断面有明显的缝隙,由于含有铁成份,会产生火石红。明代官窑,使用优质麻仓土,这一期间的永乐、宣德、成化御厂瓷器极为精致,文献多有记载,早已成为烩炙人口的艺术珍品。永乐--正德官窑瓷器胎质细腻、白度极高,其永乐靶杯口沿厚度仅0.8毫米,成化小杯、碗通体厚度多为2~0.6毫米,胎中铝氧高达21.24%,若非使用优质麻仓高岭断难制出。同期民窑虽也制造白釉器与青花瓷器,但由于制胎时使用的是“假土”(即假官土--麻仓附近所产的次等高岭土),胎釉的白度不高,青料呈色暗淡,纹饰亦步御厂瓷器后尘,装烧时多采用沙垫,极少使用垫饼,足见当时原料珍贵。这一期间的民窑很难见到佳器,亦无见诸文献的著名窑场。即使如此,但其时民窑器亦较元代粗器有所进步。但由于麻仓老土采掘已两百余年,资源渐近枯竭,质量变劣,嘉靖、万历间的官窑已不能和永乐、宣德、成化时相比了,是所谓御器质量下降的时期,成品不如先前精美,收藏价值自然大打折扣啦!

此外,还有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世界各地同类性质的瓷土均称为高岭土,这里仅指狭义的景德镇的高岭土。)其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高岭山出产的高岭土的淘洗率为百分之三十三 ,高岭山出产的高岭土开采,是在明代万历中晚期。清代乾隆后期又在星子县等地发现高岭土,陆续开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 60年代,高岭土开采完毕。高岭土时期的明清官民窑(大致是万历中后期--清乾隆),此时明朝不再垄断高岭土的使用,民间也可使用,民窑的优质高岭土来源空前广阔,再加上隆庆间开海禁,给景德镇瓷器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因而当时的民窑业得以蓬勃发展,而当时的官窑瓷器却质量平平,同期的文献中则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民营窑场。因为民窑的大力发展,外加对外贸易,促使景德镇市内和董家坞、观音阁一带,窑业发达,其产出的产品洁白细薄,制作精巧。彩绘风格自由豪放,与官窑不同,却又可以和官窑媲美。

众所周知,康、雍、乾三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官窑尤其是雍正官窑器白度极高(77%),烧成温度达1300℃,瓷胎中的铝氧竟然高达30.5%,高岭用量极大,其瓷胎的物理性能都己接近、有些还超过了现在优质硬质瓷的技术指标。民窑产品也较前有所提高,许多鉴赏家都认为其时“官窑往往不如客货”。这一时期的前阶段,民窑产品优于官窑,后阶段则出现“官民竞市”,可见官、民制品并精。在乾隆后期,高岭土渐趋枯竭,瓷器制品的质量也有下降。乾隆后期至道光间,景德镇各窑所用之高岭土多来自庐山星子县,而星子高岭土比明代麻仓高岭土出土率低10-20%;且星子高岭的出土率低,运输线路长,其价格当数倍于明代和清初的麻仓土与东埠高岭,可知晚清瓷器的生产成本比晚明至清初要高得多,因而导致景德镇窑在乾隆晚期开始衰落,直至清代结束。

可以迎合大部分人的媚俗眼光,而且保存比较完整,颜色花哨,工大于意。

明清的瓷器较热门,而且和西方的战争侵略和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侵蚀有关,很多人彻底被洗脑。

当人类在审美上一旦有了缺陷,社会必然被一些外来势力和颠覆势力所左右,这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