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鉴定方法和技巧?
一、清代瓷器鉴定方法和技巧?
一、清代瓷器鉴定-造型篇
清代康熙瓷器造型多浑厚刚劲,以观音瓶、凤尾尊、金钟杯等最具有代表性。
雍正瓷器造型多秀丽大方,以牛头尊、灯笼瓶、如意耳尊等最具有代表性。
乾隆瓷器造型多规整复杂,以转心瓶、仿生瓷、鼻烟壶等最具有代表性。
嘉庆和道光之后的瓷器造型多体态笨重,创新品类几乎不见,但是光绪时期的“大雅斋”瓷器却掀起了一阵追捧的热度。
仿制品瓷器的造型不太规整,弧度不太圆滑,缺乏古瓷的韵味。
二、清代瓷器鉴定-胎质篇
清代顺治瓷胎与明末崇祯时期的瓷胎较为相近;康熙瓷器胎体厚重,质地坚硬;雍正瓷器胎体厚薄十分均匀,瓷化程度较高;乾隆瓷器胎体坚致细白,但是硬度稍差;嘉庆瓷器胎质细脆,硬度不高;道光之后的瓷器胎质粗松,但是光绪时期开始有所扭转。
仿制品瓷器的胎质湿硬厚重,为现代多元配方的高岭土制成,而且有些器物的“火石红”有做旧痕迹。
三、清代瓷器鉴定-釉色篇
清代顺治和康熙瓷器胎釉结合良好,釉色多为青白、浆白、粉白等,釉面十分细腻;雍正瓷器釉面十分莹润,但是大多都有“橘皮纹”;乾隆瓷器釉面光泽度高;嘉庆和道光之后的瓷器釉面大多不太滋润,有明显的“波浪釉”,釉层稀薄,釉色粉白,釉质稍差。
仿制品瓷器的釉色有时过于张扬,有时过于浅淡,无浓淡自然变化,深浅过渡不自然,有些器物的彩料是现代化学品,釉面有贼光。
二、宋钧窑瓷器的鉴定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看其器形是否是宋元时期钧瓷的器形。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花盆等。其次,看其制作工艺。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采用的都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再次,看其釉色和釉质。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严重的土沁现象,其釉质往往令人赏心悦目。而现代仿钧器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伪造者往往刻意伪造土沁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无莹润感。
现代人在仿造时常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浮光的效果。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有规则的摩擦痕迹。还有用腐蚀性液体处理新仿的钧瓷,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在放大镜下也可看到一种釉面被破坏的伤痕。
此外,元代钧瓷的真品,釉面上的斑状窑变为紫红色;仿品的窑变斑不是偏浅就是过深。同时由于古代胎泥淘练的工序繁复,所以胎质细腻致密,而现代钧瓷的胎泥淘练较为简单,胎质断面有时有杂质或孔隙
三、明清瓷器鉴定技巧?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瓷器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瓷器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瓷器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瓷器款识:
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鉴定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四、瓷器气泡鉴定,最新瓷器气泡鉴定方法?
1、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2、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3、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4、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5、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6、专家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600倍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7、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200倍方可看到。
8、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五、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1、瓷器胎釉
明代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红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容易辨认。
2、瓷器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明代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3、瓷器色彩
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使用进口苏青料,色浓重、绚丽、鲜艳;中期以成化为代表,使用国产平等青料,色泽谈雅幽静,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使用是回青料、色彩兰中泛紫。除青花外、还有甜白、鲜红、宝石红、孔雀绿、孔雀兰、浅黄等单色釉都很成功。到中期前后,彩瓷有了发展,出现了斗彩、五彩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瓷器。
4、瓷器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5、瓷器款识
明代瓷器款识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前人总结的明代瓷器款识规律是: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点:
1、瓷器造型
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瓷器胎体
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瓷器釉面
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4、瓷器纹饰
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5、瓷器器足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6、瓷器款识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六、在线鉴定瓷器方法?
鉴定的方法。
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七、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1、看瓷器造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瓷器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明清瓷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花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瓷器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2、看瓷器胎釉: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
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看瓷器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看瓷器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明清瓷器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看瓷器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看瓷器款识:
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明清瓷器鉴定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八、瓷器揭底鉴定方法?
方法:
1、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资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
3、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圄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4、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九、白浒孤窑款瓷器怎么鉴定鉴定方法技巧如下?
1.仔细观察白浒孤窑款瓷器绘画的笔路,笔路交代清晰的是真品。
2.仔细观察白浒孤窑款瓷器是否具有透明釉质,由于釉料的加工工艺和岁月促成的氧化腐蚀,釉面伴随磨砂玻璃状、汗毛状熟旧感,侧光看釉面特别明显。所以具有透明釉质的是真品。
十、银子鉴定方法和技巧?
银子辨别真假的小技巧:
1、看颜色
纯度愈高,颜色愈洁白,首饰表面看上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首饰会呈现出青灰色;如含铜,首饰表面会显得粗糙,颜色没有润泽感。而且用火烧发,如果是真白银,银子一经火烧以后颜色是不变的,如果是假白银或者是纯度太低的银子,经火烧后颜色会变成黑色。
2、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 “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属其它金属。
3、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首饰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首饰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首饰饰品。
4、听声音
还可以从银子的声响来判断银子的真假,标准银首饰落地后声音沉闷。白银一般都比较柔软,如果银子抛落在一些坚硬物体上,会发出一些疲软的声音,如果是其他金属,声音就会很想。
5、看印记
银首饰一般应打上银的英文缩写(“S”或“Ag”)的印记。标准银的印记是S925。足银的印记是S990。
6、硝酸
可以使用硝酸来进行测试银子的真假,只要在银饰品表面滴点硝酸,等一会再抹去,如果银子表面还是银白色,就说明这个银子的纯度很高,如果变成灰黑色则说明纯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