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历代钧窑瓷器的特征,如何鉴别真伪?

古代钧窑特别珍贵,历史上最有艺术细胞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对于钧窑就赞不绝口称其为“神钧宝瓷,绝妙精品”,民间亦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评价。所以很多藏友对于古钧窑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藏友们对于市场上面出现的古钧窑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了解,所以买了很多的假货,吃了不少亏。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宋金元钧窑各个时期钧窑的特征。

北宋钧窑玫瑰红鼓钉纹香炉

宋代首先是一个科学技术、文化内涵、经济发展登封造极的一个时代。那时候社会哲学思想开明,艺术审美造诣达到了极致。宋代人强调淡泊、素雅的人文精神。所以也反映在当时的瓷器烧造上面。在宋代钧窑是作为北宋官窑的的御窑珍品,不得流传于民间,所以存世量是极其少见的。宋代钧窑也有其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宋代钧窑喜欢模仿青铜器的造型,这是随后朝代没有的特点。二是宋钧有独特的烧制方法,采用特别的土质,呈现了香灰胎,而且宋钧在烧制之前,把胎体刷上珍贵的矿物质原料,所以呈现特别漂亮的窑变。三是宋代钧窑釉面有很多呈现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俗话称“走泥纹”,而且釉面常常出现像蟹爪一样的痕迹,像小鸡爪一样。而且宋人讲究雅致,所以官钧也是多小器,而无大器,以上都是宋钧的特征。

金代钧窑天蓝釉瓷盘

金人通过南下入侵中原灭了文人气很重的北宋王朝,金代的侵入战争造成了大量的烧制瓷器优秀的工匠南下,从而造成了金钧不如宋钧的质量。金代钧窑的恢复生产,源于金代统治者的高压残酷的统治政策,存世的金钧上面去看,釉色和北宋时期差不多,但是窑变的红斑、紫斑已经失去了宋代钧瓷的风采。变得很暗淡,不自然,像是人为刻意制作一样。而且已经倾向于民窑生产,胎质不如宋代那么的致密,显得比较疏松。釉面也变得不是特别讲究,粗一些厚一些。但是金钧器物相对于后面的元代器物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底部是满釉的,这是一个区分金元钧瓷的小窍门。

元代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

到了元代,元代蒙古统治者南下灭金,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代替了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特权,更为粗矿豪迈的蒙古人统治了中原,元代的钧窑更为豪放粗矿,釉面更为厚重,里面气泡特征更为明显。而且底足较高,修坯方式更为粗矿但不适娴熟,底部胎质相比于宋金钧窑更为疏松,民窑开始大量生产,在民间也有广泛使用了。宋金钧窑无大器,但是到了元代钧窑,大器就有了一定的数量,原来在市场上见了一个元代钧窑大碗,竟然达到20几公分的口径,一人一顿能吃多少饭很难想象!

综上所述,上面只是介绍各个时期钧窑的特点,但是真伪辨别需要大家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而且需要在市场上面进行磨炼,才能在钧窑鉴定上面收到好的到代的藏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希望和各位朋友心与心的交流,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我的悟空问答账号,每天阅读五分钟,学习收藏文化历史知识。

宋代钧窑瓷器:

1、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窑因为釉面较厚,煅烧时釉面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冷却时釉面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细线状流动痕迹,被后人称为“蚯蚓走泥纹”。宋代钧窑瓷大多都有“蚯蚓走泥纹”,这是鉴定时比较重要的依据。

2、器型

宋钧窑主要器型有:花盆、盆托、盘、碗、洗、炉、尊等。

3、纹饰

宋钧窑以釉色美取胜,因此除了堆凸乳钉、弦纹以外,一般没有其他纹饰。

4、釉色

宋代钧窑瓷器的釉具有釉层凝厚,釉质乳浊, 釉层纹理深沉,釉面流动的特点,厚莹的釉层泛出宝石般柔美的光泽。釉色主要有:月白釉、天蓝釉、天青釉、玫瑰紫釉、丁香紫、葡萄紫釉、海棠红。

5、釉的特征

钧瓷以釉色见长, 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釉的活动方向和流纹长短不同,在釉面上形成“泪痕纹”、“兔丝纹”,特别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黏度较低的部分流人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蚯蚓走泥纹”为典型。

6、胎体特征

官钧:宋代官钧的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也没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当精细严格,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是细密、均匀,没有断裂和大小不均匀的颗粒。捏练和陈腐均很到家,成型烧出的器物致密程度通体一致, 没有任何鼓泡、变形现象,也有紫口铁足的特点。

民钧:胎质相差较大,有的叩之可有金属声,有的则是声音发糠,但总的倾向是胎质粗松。官钧在施釉上一般及底足,较少露胎,而民钧则露胎较多。

7、器底

宋钧窑瓷底足有釉,圈足多麻酱色。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并非所有钧窑瓷器都有此铭文,这主要见于尊、盘、盆、奁和洗之上,其铭文在烧制以前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