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看胎鉴定? 古代瓷器酱釉口鉴定?
一、瓷器看胎鉴定?
胎质鉴定应注意把握一下几点:
一是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是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是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四是观察胎质是否滋润活泛。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活泛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硬、呆、不活。
二、古代瓷器酱釉口鉴定?
要看坯胎的厚薄成份和朝代的年份一起来分折的,
三、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青花釉里红是极品,传世罕见,特别是郎窑。
四、瓷器的胎釉都有哪些特征?
瓷器的胎质。大致而言,宋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多粗;底不露胎之器,瓷质一般
较好,通常有支钉痕。元代器皿底足露胎,瓷质较粗。明初瓷器底足露胎,瓷质较细;明代中后期有款瓷器底足大多挂釉
,也有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也有底足露胎的。清三代瓷器与明代瓷器相仿;清中叶以后, 瓷器底足露胎的情况就很
少见了。
无论任何时代的瓷器器皿,即便施满釉,仍能在圈足的边沿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看出胎质火化的呈色。例如元代瓷胎
大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大多白洁细腻而且杂质很少,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
胎质成色能够反映出胎土的配料,如宋代龙泉窑生产的粉青、梅子青,其胎色为白中带灰,就是采用了瓷石加紫金土的配
方。如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瓷就是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瓷胎的洁白细腻程度和杂质的多少,能够反映出瓷器生产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比如明代永乐、宣德的砂底器皿,因其选
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精细,虽然难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点,但已少有元瓷底足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摩多有
温润细腻之感。明末清初的砂底器以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就达不到永乐、宣德瓷那般细腻温润,显得粗糙。又比如明代成化瓷
质一向以细润纯洁著称,前人形容为“如脂似玉”,其底足却有米黄色的斑点,人称“米糊底”。
时代进步能够提高瓷胎的质量,而原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瓷器的胎质质量。如明代嘉靖窑瓷器瓷质比不上成化、弘治瓷,主
要原因还是景德镇附近生产瓷器的优良瓷土“麻仓土”已经用完。“奈饶土渐恶,较之往日大不相侔”(《博物要览》)。当
然,同样是景德镇的瓷窑,同一时代所用的瓷土也不尽相同,因为周围的瓷土也有质量高低之分,有的细腻滑润,有的细而
不润。采用好的瓷土,造出的瓷器瓷胎质量肯定不会差。所以,通常好的瓷土都被官窑所占用。又如明代福建德化窑的胎料
好,是因为用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因而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十分良好。
在鉴别有些瓷器瓷胎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宋、明、清有些瓷器是采用裹足支烧而足不露胎,有些因受窑火影响而使露
胎颜色发生变化,如所谓“紫口铁足”。这类瓷器的瓷胎断面内与外的颜色是并不相同的。
又如永乐、成化的脱胎瓷、斗彩瓷一类的薄胎器,因器物精细,露胎处极为细小,是较难辨别瓷胎的颜色的。许多传世品,
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外界诸如空气、水分的侵染,或者手摸盘弄,也难以辨别胎体的本来颜色。遇到这类瓷器,还需要采用一
些辅助方法,如瓷器上手,掂掂重量,听听声音,可以鉴别胎体——瓷胎声音清脆,有金石声,说明火候高;缸胎体重而且
坚硬,声音较沉;浆胎体轻而松软,声音发糠。
一般说来,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等瓷胎均较元瓷为轻,而宣德瓷又比永乐为重,正德瓷又比成化、弘治瓷为重。
瀚林文化博物馆针对从:如何从胎釉的特征鉴定瓷器之-----------瓷器的胎质为课题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研究
讨论,在讨论中考古文史专家组大概其结论之意为:
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
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特色,
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例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
陷;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
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至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釉质多有肥厚之趣,清代初期官窑釉质则有紧密之感,不过是就一般而论,当然也有例外,而且后世
的仿品在这方面更不乏乱真之作。
这个是我之前学习的时候看到的,你可以参考一下,最近我在了解建盏的知识,有份资料也你可以看看建盏知识
五、红胎瓷器的鉴定方法?
你好,鉴别红釉胎瓷器的新老时,可以观察它的底部,老瓷器有损伤划痕,新瓷器则没有使用痕迹,或使用痕迹为仿制做旧。
还可以用手摸表面,老瓷器手感温润,与玉相似,新瓷器则手感粗糙或过于光滑。或者看制作痕迹,老瓷器有橘皮纹,新的则没有。
六、浆胎瓷器的鉴定方法?
鉴定浆胎瓷器需要注意器物的形制、胎质、釉面、装饰和款识等方面。一般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如显微镜、紫外线灯、化学试剂等进行观察和检测,同时需要了解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他类似器物的鉴定经验。如果你需要进行浆胎瓷器的鉴定,建议寻找专业机构或资深藏家的帮助。
七、红釉镶铜瓷器鉴定特征?
康熙郎窑红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康熙郎窑红具有玻璃质光泽,所以虽然仿造的是宣德红釉瓷器,但是但比宣红釉更鲜亮,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
2.郎窑红因为施釉汁厚,所以在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脱口垂足郎不流”也成为鉴定康熙郎窑红的一种常见方法;
3.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4.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
八、最简单的胎釉鉴定方法?
古瓷器的判定办法之看胎釉。断定方法,只需打破传统的阅历断定方式,从胎土和釉体一定发生:由重生到老化这一本质改动的天然规律去知道、去研讨,才干不断得到开展。
瓷器断定方法不能局限于微观方面的研讨,还必须从微观方面下手,运用高倍放大镜或显微镜去分析、去研讨古瓷器与作伪瓷器不一样的微观物理现象。
九、枢府釉瓷器的胎釉特征?
枢府瓷又称卵白釉,
胎釉特征如下: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则供,否则止”,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十、怎样从胎釉判断瓷器产地?
从胎釉判断瓷器产地要领是把握各窑口陶瓷的工艺特征及胎釉等特征。因各地窑场均使用本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料,且烧成工艺不同,故胎釉特征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