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青花矾红彩瓷器为什么越来越走俏

青花加红彩装饰是明清瓷器品种之一,始于明代宣德年间,其制作工艺是在烧制好的青花器上,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红彩辅以描绘纹样,低温烘烤而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愈显艳丽夺目,极富装饰效果。这种瓷器主要看矾红釉的特点。矾红产生于宋代,为釉上多种彩的前驱,后沿用于明代万历红彩、铅粉86%配制而成。着色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制法将硫酸亚铁(青矾)煅烧、漂洗,加入铅粉作熔剂,磨细备用。如作颜色釉色料,则调成釉浆,施于陶瓷器釉面上,氧化焰以900℃左右低温烤烧之。明代嘉靖时,御器厂以矾红釉取代铜红釉。到清康熙时,矾红有了很大的进步,色泽鲜艳,华丽凝重。一般用于五彩、斗彩绘制纹饰,无一色釉器。嘉庆以后,矾红色泽均不甚佳,仅光绪时稍有起色。

明代瓷器的大致烧制方法是什么?

明代瓷器烧制方法

1·坯泥

原料选定配制后,用人工足踩,手搓,或者用牲畜踩踏、石碾烂。

2·成型

(a)人工成形,即捏塑、模制、泥条盘筑。

(b)轮制,是将原料放在转动的陶轮上,利用其快速旋转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

3·修饰

即平整填补毛坯、坯体装饰。

4·焙烧

即将坯体架火窑内焙烧。

5·上釉

即将焙烧后的坯体上釉色、彩绘等。

6·焙烧

即将上过釉色、彩绘的半成品再入窑焙烧。

7·成品

出窑炉。

如何鉴别古代陶瓷?

古代陶瓷与其他文物一样,在造型上体现出时代特征,仿古瓷器往往得其形而失其神,能效其美,未能学其古拙。
汉代开始流行陶壶,大喇叭口、束颈、圆鼓腹,平底高圈足,腹部有辅首耳。莲花尊仅见于南北朝后期。器身满饰莲瓣纹。唐代青花瓷厚唇、平底和假圈足,多为轮制造型,制作粗糙。宋代青花瓷品种有碗、盘、罐、碟等,有比较典型的圈足。元代青花瓷大件较多,且笨重,瓶、罐有八棱和六棱。玉壶春瓶多不带耳,盘子出现菱花口沿。明代瓷器不仅品种增多,工艺也有明显的变化。永乐时的青花瓷以厚薄适度、仪态万方为突出特点;盘、碗底心略微内凹外凸,瓷盘砂底细密光滑。清康熙时出现棒槌瓶,雍正时有橄榄瓶,乾隆时有四联瓶。

年款是鉴别陶瓷器重要参考依据。对仿款瓷器,认真观察很容易看出破绽。

古瓷器瓷光暗淡,有摩擦痕迹。新瓷鲜亮,虽有伪造痕迹但不自然,用放大镜可分辨。

釉色和纹饰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如青花瓷,唐、宋已有烧造,但不成功,至元代中期才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五花瓷始于明宣德年间,但数量很少,到明成化年间才开始大量生产。粉彩瓷始于清康熙后期,自乾隆始盛。

有作伪者将损伤或破裂的古瓷器,通过修补变成一件完美的器形,但可以从声音上来识别。完整的瓷器,其声音清脆悠长,修补过的则声音发沙而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