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古董的区别怎么能看出来?
文物:文物就是有文化价值的物体。按照现今学术界的说法,应该是指在以前铸造的物体。流传至今,对现在的社会来说,有一定的价值因素和研究关系,限历史上遗传下来的文化遗物。文物的范围很广泛,囊括了各类建筑物遗址,各个时期的纪念物,非物质遗产目前也是文物,出土的古墓,古代的建筑工具和建筑物,人工开采的石窟,人工雕刻的石刻,各个朝代或各个时期的手工艺制品.工艺品,各类历史书籍以及对现代有影响的文化资料。
古董:古董指的是以前年代生产出的东西。具备鉴赏的资质和有研究价值的古代物体。根据它的相关资料,我们可推测到当时年代的一些境况和特征,这类研究和参考的古董.古玩不一定都是文物。古董.古玩指的是以前的东西,又叫骨董。
两者区别:
1.古董和文物的最大区别:文物是爱国家法律保护,允许私人持有,但不允许贩卖。但是古董呢,大家可以收藏,可以投资,可以转手拍卖。
2.古董和文物的区别还有一点就是时间的限制。古董和古玩的区别是以清代为界限(学术
界认为是1911年),即之前遗留下来的产物可称之为古董.古玩。然而,文物的范围就不止了:近代产物如果有对近代社会具有影响力的也可以称之为文物,确切的讲文物的范围更广。
3.古董和文物的区别还有一个因素,大家需注意:文物可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文物几乎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所以从时间跨度来讲比古董的占有量要大得多,而古董呢,就算很久很久遗传下来的,也不一定称得上文物。
我国对古瓷器鉴定有哪些科学方法?专家真的能够鉴定古瓷器的真伪吗?
谢邀!鉴定此项的科学方法,科学仪器等并且在发展中更完美,准确!而‘专家’,这要看是什么级别的,顶级的也不是‘万能’牌的,他也有局限,包括人为的和实践中的缺限。其它的‘专家’也可能是在某一点上强于一般,更多的是媒体,为了需要而套给他们的光环而己。不好说,真实的鉴定实力。谢谢!
【文藏来答】谢邀~关于陶瓷鉴定之前写过许多相关文章,有通过纹饰鉴定瓷器的,有通过釉面鉴定瓷器的,但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今天举例来说说如何鉴别真假康熙民窑青花瓷。
回顾中国陶瓷史,在清代以前,中国青花瓷器的生产经历了横空出世的元青花、大气庄重的永宣青花、淡雅柔和的成化青花等数个高峰期,每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都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恰是我们对各历史时期青花瓷器鉴定时的重要依据。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制瓷原料、配方改变,制瓷技术的演进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变化这三方面。
高岭土很实用清康熙 仿嘉靖款青花花鸟诗文笔筒 英国布里斯托博物馆藏
清康熙 仿嘉靖款青花花鸟诗文笔筒 英国布里斯托博物馆藏
据史料记载,景德镇瓷业生产早自南宋末期开始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作瓷胎。其一可以降低胎体厚度;其二可以生产更大件的瓷器;其三则降低了烧造时的变形率,即使瘦高器型也不容易在高温中倾倒,使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造型呈现出挺拔硬朗得特征;其四提高胎体密度,使得康熙时期瓷器具有与同大小厚度器相比物手感更为沉重的特点。随着高岭土资源的日渐枯竭,到乾隆末期,为了保证官窑瓷器的生产,政府将高岭土垄断仅供官窑生产使用,景德镇民窑瓷业开始转而使用产自星子等地产高岭土,这些产地的高岭土不仅氧化铝含量明显低于高岭产高岭土而且开采运输成本高,景德镇民窑窑户为控制制瓷成本必然会降低瓷胎配方中高岭土的配比,因此光绪民窑仿康熙青花瓷器较之康熙本朝民窑青花瓷器,胎质明显粗松而胎体厚却手感较轻。
釉面差异大清康熙 仿永乐青花仕女琴棋书画碗 大英博物馆藏
清康熙 仿永乐青花仕女琴棋书画碗 大英博物馆藏
景德镇瓷业生产所用釉料历来均以釉灰加釉果来配制,从陶瓷工艺学角度讲属于石灰碱釉。釉灰从化学组成上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而釉果则是由风化程度较高的瓷石经粉碎淘洗而成。因此景德镇民窑瓷业生产所用釉料在历史上变化较小,但是各时代瓷器釉面特征却也各异。明代青花瓷釉面整体透明度较差,经显微镜观察明代白釉瓷器釉面我们发现多数的明代瓷釉中均有一些细小的晶体,有时分布在釉层各部,有时在釉层中部聚集成一薄层。康熙时期由于优质高岭土的使用和窑炉技术的进步,使得民窑青花瓷器釉面透明度高、光洁、清亮、胎釉结合紧致的特点。
到了晚清光绪时期,虽然此时景德镇窑业生产仍沿用蛋形窑,但国力衰弱,社会经济凋敝,即使是当时的官窑生产都不能完全支持松柴的巨大消耗。因此光绪民窑仿康熙青花瓷器较之康熙本朝民窑青花瓷器釉面质软,灰暗并伴有青花色泽灰暗的鉴定特征。
青花料影响美观清康熙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仕女图碗 美国纽约福利克博物馆藏
清康熙 “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仕女图碗 美国纽约福利克博物馆藏
在青花料的使用上,康熙时期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江产低铁低锰的青花料。而浙料的采用始于明万历时期,但由于早期对浙料的加工采用落后的水沉法,青花料提纯度不及后来采用的煅烧法。因此明末清初时期所用青花料中氧化钴含量低于康熙时所用青花料而青花色泽不及康熙时期娇翠。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世纪《瓷器制造及贸易图谱》第18页,描绘了瓷器生产过程中瓷泥的精细淘洗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世纪《瓷器制造及贸易图谱》第29页,描绘了当时制瓷工匠在瓷胎上进行青花绘画的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在康熙时期应用青花料在坯体上绘画时会在青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高岭土,这种方法具有三个优点:
一、使青花料变得黏稠更容易附着在坯体上,这有助于青花分水时浓淡的精确把握,丰富青花画面的层次,实现多达十数级的浓淡层次。
二、助于青花料在烧制过程中实现与胎体的充分熔融,这是我们在康熙青花瓷器鉴定特征中青花料深入胎骨的深层技术原因。
三、提高青料装饰部分的釉质熔融温度可以显著避免晕散现象的发生。这一点正是在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中康熙青花发色明快、清晰这一鉴定特征的深层原因之所在。
清康熙 青花龙纹盖罐 美国纽约福利克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龙纹盖罐 美国纽约福利克博物馆藏
通过对原料以及烧造技术的分析我们基本上说明了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在胎、釉、彩方面的鉴定特征。康熙时期文化发达,人文艺术上受明末思潮的影响,文人画派占据主流并深得统治阶级的喜爱,因此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纹饰也有很强的文人气质。此时的民窑青花瓷器画面中山水画受清初“四王”影响,而人物瓷绘则多受宫廷画师绘画影响。此外,康熙中后期海禁开放,瓷器再次大量行销海外,转为外销而定制的民窑青花瓷器多装饰有明显域外元素的纹饰。在鉴定中,我们需要考量的是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画工以当时的文人画、版画等素材为临摹对象,而光绪民窑仿康熙青花则以本已是临摹来的康熙青花瓷器为临摹对象,画面艺术性进一步降低,因此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绘画较为呆板、造型比例较差。
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多个鉴定特征综合考量,查看各鉴定特征是否匹配,不可顾此而失彼。
原文作者:郝喜文原文来源:《中国收藏》2018年6月刊《三招鉴定康熙民窑青花》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