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如何分析?
宋代(北宋)五大名窑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各具特点,每一个窑口的特点都非常分明,可以用一目了然来形容。下面就我所收藏、认识、研究、把玩、捂悟的心得分享与《头条》问答,不足之处请自补,以达到相互借鉴与学习的目的。
(一)官窑瓷器
宋代官窑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这里主要讲北宋官窑)
① 胎质:白灰胎质(略有泛黄);
② 釉质肥厚;
③ 裹脚素烧后上面釉正烧,有的二次施釉复烧(在放大镜下气泡叠加明显),民间窑口订烧的官窑器,如汴京王家窑、张家窑、陈家窑只有开片纹,没有冰裂纹;
④ 汴京官窑瓷器的比重,比汝、哥、定、钧瓷器(同器形、同尺寸)要重出约30%;
⑤ 汴京官窑是五次或以上施釉与复烧,亦为冰裂表现的唯一工艺,也是汴京官窑的独家专利技术;
⑥ 放大镜下釉面呈聚珠表现,显微镜下开片或冰裂纹有浅黄晕色氧化痕,气泡破裂处有红黄色或黑红色氧化痕,开片纹痕(黑、黄二色)均为原始浸渗色;
⑦ 铁足紫口;
⑧ 器形一般都是仿青铜器及唐代流传器形,或北宋创新型器形;
⑨ 器形尺寸长宽高均在35cm范围以内;(不排除有超出的可能)
⑩ 官窑器一般都是有底款识的,皇室专用的有纪年式御制、御用款,朝廷使用的有《大宋官窑》、《汴京官窑》款,朝廷订烧之民间窑口有《XⅩ年汴京官窑王家窑》、《ⅩX年清凉寺官窑张家窑》等款识;
(关于北宋官窑瓷器究竟有没有底款识问题,民间有藏品证明之,官方三缄其口,是因为没有发现发掘出官窑窑址。如果永远找不到窑址,那么历史的空白处,会被我们的后人填上无能二字的。因为现有的藏品[民间],足以让我们去解读或填补历史空白的。)
(二)汝窑瓷器
这里仍然讲的是北宋汝窑瓷器,南宋虽然也有支钉烧制,那只能称为仿汝窑器。
① 胎质:香灰胎和紫金土胎(酱紫色);
② 素烧后施面釉正烧,有的器物有二次施釉痕迹;
③ 支钉痕为芝麻及圆点钉,支钉数三、五、七;
④ 内外满釉,通体薄釉,自然开片,开片纹痕因时间不同,其氧化沁色深浅不一,在50倍放大镜下,纹痕沁色老、旧、新均有表现;
⑤ 器形包括所有生活用、日常用、观赏器、礼器、神器、文房器、创新器等器形;
⑥ 器形尺寸均在35cm以内,多数在28cm以下,个别器物有超过35cm的(在网上有看到);
⑦ 釉面气泡寥如晨星,气泡迎光处晶晶闪亮,偶有气泡破裂呈暗红或黑紫色氧化表现;
⑧ 官汝窑瓷器,平处及自然光下肉眼看上去较新,所谓新是一种感觉,但在显微镜下却是满目苍桑,这种苍桑感,是元、明、清各代官窑瓷器所没有的;
⑨ 那些一眼看上去老气横秋的汝窑瓷器,一定是未经素烧,胎泥成型阴干后直接上釉烧制的民间窑口仿汝瓷器,如果不相信,可以做科检。如果不是香灰胎或紫金土胎,根本没有收藏的必要,因为存世量比较大,甚至会误导民间收藏对汝窑的认识。伟大的汝窑瓷器,一定是有经典的器形或绝伦的釉色为支撑的,决不是我们整天看到或宣传的洗、碟、盘、杯、碗等器形。
⑩ 官汝是有底款支撑的,皇室汝窑器一般都是XXXX年清凉寺御制,XXXX年官窑御用(支钉烧)[这说明汝窑是有御用窑口的],御用汝窑窑口不会在清凉寺,因为它是紫金土胎泥。官汝底款还有:尚食局、尚药局、殿中省等,内府款识一般都是元代仿汝器,北宋没有内府一说(《宋瓷轶事》辩证),私人款如蔡字,蔡字款是香灰胎,可以肯定为官汝窑瓷器。
值得一说的是,为什么汝窑瓷器款识那么丰富呢?就因为它涵盖所有瓷器器形。官窑、哥窑是不允许有私人订制的,这是皇权限制:臣庶勿用的结果。
(三)哥窑瓷器
任何窑口都有起、承、转、落的历史,唯独哥窑器没有,出现得突然,消失得迅速,谜一样的哥窑,百思不得其解的哥窑。
历史上曾有官哥不分的说法,笔者也曾读到过一本《宋瓷轶事》的小册子,里面有讲到官窑、哥窑瓷器是由北宋内府太监统一管理,特别是哥窑器,是由宋徽宗谕旨烧造的。官窑与哥窑都是裹脚素烧后上面釉正烧,裹脚之材料与工艺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官窑为紫口铁足,哥窑为铁足非紫口。哥窑瓷器的分辩特征如下:
① 铁足非紫口;
② 金丝铁线,(金丝为鳝鱼血红颜 色,土黄色金丝为仿哥窑器);
③ 胎质为粗细灰胎(泛白);
④ 釉薄,素烧后只上一次面釉,正烧后高温(约200度)取出,用阴凉的墨石水惊铁线,如果铁线惊裂不到位,还须复惊,尔后置于墨石水中浸渗三天三夜(72小时),浸渗时人工须不间断搅拌墨石水,以防墨石粉沉淀而着色不均。铁线形成后,以此类难,再惊金丝。金丝形成后还要进行焙烧,因金丝铁线均为矿物颜料,焙烧后金丝铁线才 能牢牢的着色瓷胎,哥窑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金丝铁线的惊裂过程一不小心,整个瓷器便报废;
⑤ 50倍放大镜下,金丝铁线的颜色是向裂纹两边晕散开去的,(土黄色仿哥窑金丝也有晕散表现);
⑥ 传世哥窑瓷器釉面在显微镜下(100∽150倍),是没有攒珠表现,相反,近似于汝窑釉面的表现,因为釉薄,釉面隐有闪亮点,是粗细灰胎内的矿物质高温后的表现;
⑦ 有攒珠表现的,应该均为官窑器或1127年后的仿官、哥窑器。(北宋灭亡,因为没有了臣庶勿用的皇权限制,仿官哥瓷器蜂蛹而出,许多著名藏馆的馆藏物,就是1127年后的仿品);
⑧ 哥窑器的尺寸都在26cm以内,器形均为观赏器、神器、礼器等,也有宋徽宗创新型器形。因为制作工艺的繁复,加之金丝铁线有一定的毒性,几乎没有日常用器形;(那些碗、碟、盘、洗均为后仿)
⑨ 哥窑瓷器在宋哲宗执政时,或前面六朝均未出现,民间也没有藏品证据,只是在宋徽宗建中靖国年才出现(有藏品证之),尔后于崇宁元年后便消失,前后不到二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哥窑与宋徽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⑩ 哥窑是御制窑口,这是不争的事实,那它一定有严格的款识,目前除《大宋哥窑》款外,就是《官》款,崇宁元年后就变更为《皇宋官窑御制》款,明明白白的哥窑瓷器,为什么是《皇宋官窑》呢?如果哥窑有独立窑口,应该是《皇宋哥窑》才对啊,这说明哥窑是皇室财产,他宋徽宗想变就变。此外没有更好的解读…
后语
本人是研究性收藏,官、哥、汝有传世之标准器把玩,所以能解读一二,定窑与钧窑虽也有藏品一二件,但只有五年左右把玩时间,还没有捂悟出藏品的真面目,所以羞于启口。不过,可以分享父亲的口授秘笈给大家:
定窑瓷器:细白胎泥好刻画。
钧窑瓷器:一器三色彩,泼墨也好看。
柴窑瓷器:薄如纸,挺如壁。
这三句话,意味深长,资讯丰富,用自己的思维去解读它,最终变成自己的认识。
谢谢收看!
官,哥,汝,定,钧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