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康熙素三彩瓷器?
康熙瓷器以景德镇为中心,并派专员监造。这一时期瓷器釉色极为坚密,光润,而且瓷釉与胎骨结合紧密,出现了不少新的釉色,康熙瓷釉是酱白釉,釉厚有小鬃眼,素三彩(黄,绿,淡紫),由这三种釉色所组构成,素三彩首创于明代正德年间。釉下三彩一一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釉上三彩,一一釉上三彩是瓷器釉面上的彩色,其颜色由黄,綠,紫,三色组成。三彩瓷器在康熙时品种很多,有素三彩,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酱白地三彩,此外还有加兰三彩。下面是一组釉下三彩的图片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所组成的。
当今各种文字叙述太多了,愚夫不想再次唠叨什么?我想爱好者最主要想多看看实物,如今各种理论不是贫瘠而是夸张过剩太胡乱,把人们的思维已搞得像麻花一样,搞得云山雾罩。因此千言万语不如瓷片一片能说明问题。爱好者可以通过直接鉴赏来提高对它的认识,以直观的形式掌握高深莫测的理论术语,从而更好的去理解和把握康熙素三彩的绝妙之处。
浅绛彩和粉彩有什么区别?
浅绛彩是景德镇于清末民初时烧制成功的瓷器新品种,所谓的浅绛彩,是一种借鉴元代画家黄公望绘山水的技法,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纹饰,施淡储和极少的水绿、草绿或淡蓝等彩,经低(700℃左右)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从烧制工艺角度看。浅绛彩所用之彩料与粉彩大致相近,烧成温度也一致。然而它们之间仍有质的区别,两者区别在于:
①粉彩之黑深而亮,浅绛之黑浅而淡,其烧成效果似水墨浑化,别有韵味;
②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不用,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则无;
③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文化程度不高,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
④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描完后填色,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因而粉彩为局部分工合作的产物。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故粉彩板而浅绛活。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故粉彩“工”而浅绛“放”。除上述之外,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康熙五彩瓷器都有蛤蜊光吗?
康熙五彩器的彩料,皆为天然矿物成分,是二次入炉低温烧制,故彩料中添加了适量的助熔剂铅,由于没有高温地釉(白釉或其它单色釉)的保护,加之年代距今较久远,矿物成分中的一些稳定性差的微量元素与空气中的氧产生理化反应,形成彩料表面绚丽多姿的蛤蜊光虹彩。
需要注意的是,严格区别真假蛤蜊光:真品蛤蜊光如同海蛤蜊的自然光晕光栅,随微小光照角度的变换而变化无穷;现代人造假蛤蜊光没有真迹的光晕光栅之自然特性,状如油漆般呆板。还应指出的是:一些在高温白釉(地釉)上,彩料周边的白地也显现蛤蜊光彩,这是光散折光光学效应,不是高温地釉自身产生的蛤蜊光;单色釉作为地釉的五彩(如墨地五彩和孔雀绿五彩),地釉上不产生蛤蜊光光学效应。
简单总结来说,所有年代的釉上彩(包括唐三彩和宋、辽金、明清三彩、五彩、粉彩等彩瓷),年代越久的,蛤蜊光越浓重;没有真蛤蜊光的彩瓷,年代不会超过百年;有蛤蜊光的,还必须要鉴别出真假蛤蜊光。了解蛤蜊光的成因、表象和真假鉴别,对于彩瓷断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鉴别康熙五彩瓷可以从其特点入手:
1、胎体
康熙五彩瓷的胎体与康熙其他瓷器品种一样,胎质坚硬细密,瓷化程度较高,且洁白如玉。器物造型端庄稳重,器物无论大小,重量的比例合宜。后仿制的瓷胎无坚硬感,略显疏松,与之相比重量不是过轻就是过重。
2、釉面
康熙五彩瓷的釉面纯净细润,胎与釉结合甚密,光泽自然柔和。后放者釉面浑浊不清,釉面的光泽显得漂浮,胎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
3、彩料
清代初期五彩瓷的彩色用料一般使用明代遗留下来的旧颜料,因此有些色彩仍然带有明代材料的特点,有坚硬感,侧视下的釉面与彩有五光十色的光晕,俗语称其为“蛤蜊光”,即便是在白釉地的五彩瓷中,环绕在彩色纹饰的周围,也闪着类似彩虹一样的光晕,这种光晕是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自然形成的。后仿者釉面的彩色带有新彩的特点,无自然形成的光晕。
4、纹饰
康熙五彩瓷的纹饰画面有浓淡深浅的变化,并有阴阳向背的立体感,笔道自然流畅,刚健有力,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后仿者纹饰的层次不清,笔道显得无力、呆板,因为是可以的模仿,往往线条生硬,画面多是有形无神。
5、造型
康熙五彩瓷造型品种很多,大的造型所占比例也多,如尊、觚、鱼缸等都超过前代。康熙时造型新颖,许多器物开陶瓷造型之先河,反映了制坯技术的精熟。如观音尊、棒槌瓶、玉兰花觚、葫芦瓶等,造型饱满、挺拔,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造型方面康熙五彩选择的瓷料精细,拉坯修坯端正细微,一丝不苟,坯体接口不留痕迹,这一点和明代不同;瓷胎是经过精心修坯的,但造型气势不失,仍留有古拙、凝重、质朴的感觉,这一点与清后期造型过于雕琢、轻薄之风亦不相同。康熙时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瓷器造型都很规矩严谨、古朴端庄,这和原料制备、制坯成型等工艺技巧的纯熟密不可分。
康熙五彩并不一定必有哈利光,看它所保存的环境所定,瓷器光它是因为自然因素氧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