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钧窑瓷器特征有哪些?谁了解?
1、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窑因为釉面较厚,煅烧时釉面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冷却时釉面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细线状流动痕迹,被后人称为“蚯蚓走泥纹”。宋代钧窑瓷大多都有“蚯蚓走泥纹”,这是鉴定时比较重要的依据。
2、器型
宋钧窑主要器型有:花盆、盆托、盘、碗、洗、炉、尊等。
3、纹饰
宋钧窑以釉色美取胜,因此除了堆凸乳钉、弦纹以外,一般没有其他纹饰。
4、釉色
宋代钧窑瓷器的釉具有釉层凝厚,釉质乳浊, 釉层纹理深沉,釉面流动的特点,厚莹的釉层泛出宝石般柔美的光泽。釉色主要有:月白釉、天蓝釉、天青釉、玫瑰紫釉、丁香紫、葡萄紫釉、海棠红。
5、釉的特征
钧瓷以釉色见长, 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釉的活动方向和流纹长短不同,在釉面上形成“泪痕纹”、“兔丝纹”,特别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黏度较低的部分流人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蚯蚓走泥纹”为典型。
6、胎体特征
官钧:宋代官钧的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没有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也没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当精细严格,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是细密、均匀,没有断裂和大小不均匀的颗粒。捏练和陈腐均很到家,成型烧出的器物致密程度通体一致, 没有任何鼓泡、变形现象,也有紫口铁足的特点。
民钧:胎质相差较大,有的叩之可有金属声,有的则是声音发糠,但总的倾向是胎质粗松。官钧在施釉上一般及底足,较少露胎,而民钧则露胎较多。
7、器底
宋钧窑瓷底足有釉,圈足多麻酱色。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并非所有钧窑瓷器都有此铭文,这主要见于尊、盘、盆、奁和洗之上,其铭文在烧制以前刻上。
讲一讲你所了解的钧瓷茶具的体验?
感谢头条邀请,钧瓷是河南禹州特有的瓷器种类,与汝,官,哥,定同称为五大名窑,钧瓷历史较为久远,以红,紫,蓝等颜色为主等根据温度不同颜色变化莫测,早期钧瓷主要作为国礼进行出口,器型也多以大件为主,创作来源主要是根据青铜器器型来进行创作,近些年钧瓷逐渐走向茶具市场,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我所见到的钧瓷茶具。
首先钧瓷茶具的色泽来讲变化性很强,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款作品都是独特的,所以从外观上讲钧瓷茶具有独特的唯一性。
其次钧瓷是高温的器物,所以钧瓷作品釉水温润,器物造型适合拿握,可以作为不错的主人杯系列。
最后在钧瓷的装饰性较差,主要装饰在于釉水的温度不同色泽不同,钧瓷的杯型较为单一,可适当发展期钧瓷外形。我是汲老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请问宋钧窑与元钧窑的区别是什么?
元代钧窑器的胎不如宋代细润,特征是胎质较粗松,呈色白、灰白、黄、红、黑。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内外无釉,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
元钧生产得最多的是碗、盘、碟、钵、盆、瓶、罐、香炉等,包括日常用餐、饮酒、饮茶、盛物、敬神、祭神、祭祖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使用。这一时期器物中以瓶和炉的造型最具特色,如玉壶春瓶、葫芦式瓶、带盖式梅瓶及元代特有的连座大瓶等。
宋代钧窑与元代钧窑的差别非常之大,十分容易区分开来。自从宋徽宗建立艮园″以后,搜罗了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还有许多动物和花卉,以供王公大臣游赏,其中许多盆景花草种植的花盆就有钧窑瓷器,因此质量非常高。宋钧胎质灰色或深紫色(窑温高所至),釉彩千变万化,现蚯蚓纹者精,朱红色最佳,富丽堂皇,十分端庄大器,造形以古青铜器为宗,修足工整,足部有褐色护胎釉,底部写有数字。而元钧草帅许多,有红斑者不易,胎中有杂质,釉上有黎斑,施釉不到底,足墙矮底中部有斜角乳突,量大而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