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梅瓶器型有哪些样式分类?该如何区分?
看到有朋友聊到这个梅瓶,可以说经过时间的长河,历史文化浓重昂,而且各大窑系都有,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最早作为酒器来使用的。首先梅瓶从隋至清1300多年演变,器型样式可以说是极为丰富的,具体分类也是从梅瓶的口部、颈部、瓶身、足底进行区分而来的,细分下来大概有10类,比如折沿凸环小口的、以小撇口或小侈口为标志的、还有以盘口为标志,颈部包括无颈、束颈和柱颈,包含的样式从五代到明代。再有以横展平沿环口为标志,颈部以较长的柱颈为主,显得很秀气,主要见于北宋中期至金、西夏。还有就是以折沿窄唇口为标志,绝大多数为小口,两宋多为圆唇,元代还出现了方唇和较薄的尖唇,颈部一律是柱颈,南宋到明代极为流行,后面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吧,总之一句话多查查资料都会有的,基础很重要,多看书学习绝对没有错昂,哈哈,大家觉得小福说的对吗,不足之处欢迎补充留言哦。
花押款瓷器一般有几种
明代天启年间,民窑瓷器底面刻绘一种纹样标识,形同元代人的“画押”,因此得名“花押款”。清代中晚期的民窑产瓷器也有花押款标识。明清时期,花押款纹样题材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佛教图案、道教图案、动植物图案、博古图案、豆腐干图案及四朵花图案。佛教图案有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等。道教图案则有还魂扇、宝剑、葫芦、花篮、渔鼓、笛子、荷花等;动植物图案有龙、凤、鹿、龟、鹤、松、竹、梅、灵芝、瑞草、艾叶等;博古图案有八卦、太极、八宝、八音、琴棋书画等;豆腐干图案指的是在双重方框内绘制横竖相间的线条。四朵花图案指的是在双重圆圈内绘制四个似字非字的图案或四朵花朵。谢谢
清代珐琅花瓶
清代的瓷器,我一直很喜欢,所以对这方面的信息还算关注.看到楼主的问题,特意去查了一下,好像2007年在伦敦的三大拍卖行中最贵的应该是一只碗吧?
苏富比拍卖行一只雍正年间的粉彩寿桃瓷碗以72.5万英镑的价格拍出,为本次拍卖的最高成交价。这只碗底部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内壁绘有两个寿桃和三只铁锈红的蝙蝠,外壁绘有四个寿桃,桃枝空隙中有两只蝙蝠。分析家指出,这只碗画工精美、器型完好且有落款,堪称“无可挑剔的官窑精品”。
楼主说的那只花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05年在香港拍出的吧?
2005年10月23日,乾隆御制“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白地珐琅彩双耳瓶,高16.5厘米,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上拍,成交价为 1.1548亿元港币.(我每周六在坚持收看北京台的《天下收藏》,里面请的鉴赏家之一,就是个著名的艺术品经纪人,当年就是他拍走的这件藏品。)
珐琅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釉上彩,为釉上彩之冠。珐琅彩瓷是清康熙朝中晚期时,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一个的创举。
“清三代”珐琅彩瓷制作十分考究,除预制的上等精细素瓷在景德镇御窑厂按宫廷出样的烧制外,其余的工艺全部在宫廷内务府造办处进行,雍正六年起,始有自制珐琅彩料。“清三代”珐琅彩瓷均由宫廷画师彩绘,极费工时,兼之其成本极高,产量不多,多为小件器。珐琅彩瓷制成后全部由皇家垄断,概不外传。
珐琅彩瓷先前多为色地,雍正六年后多为白地;乾隆朝中期,出现了色地开光图案、西洋人物故事画,中晚期出现结合其他彩料和色釉作装饰;晚期由于乾隆帝兴趣偏重于景泰蓝,对珐琅彩瓷不再重视,是否珐琅彩瓷因此而销声匿迹,众说纷纭。“清三代”的珐琅彩瓷因历史原因,造成传世品十分稀少。晚清同治朝景德镇官窑厂,虽然有用进口珐琅彩料生产少量珐琅彩瓷,但珐琅彩料薄,工艺相对也差,多是与其他彩料相结合作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