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黄釉瓷器鉴定方法与特征有哪些
鉴别黄釉器的真伪:
辨器型:黄釉器既然是御用器,非常规整,也为发现奇型怪状之物,这与弘治帝习性与喜好有很大关系;
追求的是宋朝单色釉瓷的素雅之美,玉壶春和梅瓶有的八棱则改为荷口,并加以瑞兽附耳贴首。寓意应是臣民忠心耿耿,举国和谐平安。
修胎精细,瓶罐类之器浅圈平修足,外部及口面精修施釉,琢器内不修无釉。
辨胎土:自元至明万历,精品瓷器使用的均为麻仓土制胎,弘治黄釉使用的胎泥淘洗更细腻,坯胎致密,灰白带黄,泛褐色红糖点,与明前朝胎坯基本一致。只是御用器的原因要求更严。
辨釉色:弘治黄釉器的釉色出类拔萃是鉴辨本朝真伪器的最重要依据,此时釉料配料特殊,详细成分虽不清楚;
从接触器物釉面效果分析,玻化程度特别高,因此弘治黄釉不但像鸡油一样润而且非常亮,又因其釉料与胎泥的膨胀系数不同在窑内就产生细微的爆裂现象。
在一些暗刻花纹处积釉较深呈褐色,放大镜细看往往有流釉随裂走向,因而刻纹有呈锯齿的现象,又因其施釉方法采用淋浇法在凸线纹路上方积釉较厚,沉色也较深。
辨款识:“大明弘治年制”是弘治黄釉标准款字,从已出土的弘治器归纳均在器物底部分白底蓝字(青花款)和黄底墨字(墨彩款)两种,均为双行竖排;
立器一般是白底蓝料即青花料款,较薄的盘碗类则用黑字墨彩款,用较为苗条的馆阁体书写,字之间间隔适中,字字规范,笔笔见锋,立器和大碗一般双圆圈内书款,无成化时方圈款。
也有的立器,盘或底小的斗瓷碗等则设无圈款,高足碗杯等则有横排文字款出现,而伪款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重要特征: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范青色,与正德的亮黄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放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太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
扩展资料
明代弘治黄釉瓷器拍卖价格
明弘治 黄釉青花栀子花纹盘
拍卖成交价格:724万
盘口微撇,浅弧壁,圈足。通体黄地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栀子花,内壁饰折枝石榴、柿子、葡萄、莲花。外壁饰缠枝芙蓉七朵。底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楷书款。
明弘治 黄釉碗
拍卖成交价格:253万
碗造型、装饰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尺寸较之略大,烧制更为不易。侈口,深腹,圈足。内外满施黄釉,底施白釉,内以青花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双线圈栏。釉色匀净淡雅,釉面光洁似一泓清水,赏心悦目,不负弘治黄釉之盛名。
明弘治 黄釉盘
拍卖成交价格:232万
规格:21.6cm
底书”大明弘治年制“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釉瓷器
黄釉瓷器的鉴定方法有哪几种
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锡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色,也称铁黄,最早出现在汉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汉代越窑青瓷器上多见一些釉色偏黄的制品,严格地说,这不属于黄釉,仍属于青釉,或称为青釉中的青黄色釉。而在陕西等出土的釉陶器上,主要为绿釉陶器、褐釉陶器,偶见黄釉陶器。
汉代黄釉多有杂质,还不是一种纯正的黄釉,应该说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的原因,偶尔出现的,属于一种偶然窑变的产物。就是因为这偶然窑变的原因,汉代黄釉陶,就颇有历史工艺价值。唐三彩、辽三彩上也有深浅不同的黄褐色釉,也属于窑变之产物。
黄釉还分低温黄釉和高温黄釉。瓷器上的高温黄釉,多为普通的民窑制品;而瓷器上的低温黄釉,多为官窑制品,非常珍贵。瓷器上纯正的低温黄釉,作为在烧成的瓷坯上两次入窑烧成的装饰釉,出现在明宣德年间。明成化、弘治黄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三代官窑黄釉精美,而乾隆后期黄釉则进入衰弱期。
明弘治黄釉颜色较浅,称为“娇黄”,其器壁较薄,器底施白釉,白釉肥厚微呈绿色;器型多见直口盘,盘的曲度不大,为官窑器,器底有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字款。
明正德、嘉靖黄釉变深,为“鹅黄”和“麦芽黄”。比“麦芽黄”深者,又称“蜜蜡黄”。除单色黄釉外,还出现以黄釉为地,在花纹上加施绿釉。这种绿彩图案花纹大多在器胎上刻为图案轮廓,再施绿彩,也有青花、矾红并列一器的制品,如黄地黄花和矾红地黄彩釉图绘等制品,款识也为青花六字二排双圈楷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