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拉胚机怎么做陶瓷?
一、古代没有拉胚机怎么做陶瓷?
有,现代的就是把人力换成了电力而已基本原理都没变,你有机会去景德镇的换,仔细找找就会看到。
二、陶瓷怎么做?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
三、中国古代陶瓷大全?
从年代分,有远古瓷器、中古瓷器等。
从朝代分,有汉代瓷器、唐代瓷器、宋代瓷器、元代瓷器、明代瓷器、清代瓷器等。
从瓷器的工艺分,有青瓷、秘色瓷、青白瓷、卵白釉瓷、甜白、祭红、绞胎、玲珑瓷、釉下彩、青花、釉里红、釉上彩、金加彩、斗彩、素三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唐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这种分类方式不常用。
从瓷器的来源和使用范围分,有官窑瓷器、民窑瓷器等。
按材质划分: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从瓷器的造型分,有碗、杯、盘、壶、罐、盆、瓶等。
从防水性、硬度及外观分,可分为瓷器和陶器。陶器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黑陶、蛋壳陶、釉陶、几何印纹陶、暗纹陶、彩绘陶、铅釉陶、唐三彩、辽三彩等。
按照特征划分: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青花瓷、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色釉瓷、花瓷、甜白瓷、薄胎瓷、绞胎瓷、绞釉瓷、枢府瓷、秘色瓷、芒口瓷、骨瓷、珍珠瓷、像生瓷、镶嵌瓷、新彩瓷、煨瓷、生瓷、民间陶瓷、祁门瓷器、红绿彩瓷、外销瓷器、高古瓷、蓄光陶瓷、自洁陶瓷、透明陶瓷等。
从用途分,瓷器可分为日用瓷器、陈设瓷器和艺术瓷器三大类,其种类比陶器更为丰富多彩。
按产地划分: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古代有实心陶瓷圆珠吗?
有。陶瓷是人工烧制的,中国古代的陶瓷烧制技艺独步天下,当然能烧出圆珠。
五、庐山陶瓷古代叫什么窑?
釉里红是景德镇瓷中最有代表性产品,他的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最大特色是烧制釉里红,而且有独特的技术,称庐窑
六、古代陶瓷碗有哪些款式?
平底碗又称实足碗,碗式之一,东汉至唐均可见到。其平底是在制坯过程中对碗足部采用平切工艺制成。东汉时平底碗的平底微向内凹,碗形有半球形和口沿内敛两种,腹上部鼓,下部内收。三国时期的平底碗内有叠烧支钉痕。西晋碗口较大,腹浅,小平底。东晋碗底出现足台,平底宽大。南朝时足台明显,此式一直沿用到唐。
玉璧底碗碗式之一,流行于唐代中,晚期。碗足部为璧形,中心内凹,足圈较宽。足中心内凹处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烧造玉璧底碗的瓷窑有邢窑、定窑、巩县窑、越窑、长沙窑、浑源窑、柏井村窑等。
四出碗碗式之一,唐代比较流行。四出是指碗口部有四处下凹而形成四瓣花边状。通常下凹处的腹内壁都有凸起的竖向线纹,好似花叶的茎脉。
笠式碗碗式之一,又称斗笠式、凉帽式、草帽式碗,五代、宋以来流行的一种器形。大敞口、斜直腹、小圈足,似倒置尖顶斗笠,清康熙时期为宽口沿外撇,圆腹,圈足较大。
葵口碗碗式之一,北宋以来较为常见,因碗口沿为四、六、八瓣葵花式而得名。宋代葵口一般作六瓣,如宋官窑烧制的粉青釉碗,敞口,腹部略有弧度,小圈足。明永乐甜白釉印花碗,口作六瓣式,敞口,小足。清乾隆仿官葵花碗作八瓣形。
诸葛碗又称孔明碗,宋、明时期常见的一种碗式,始见于北宋龙泉窑刻花器。造型为敛口,弧腹,圈足。底与碗心呈双层夹空,底面有孔与空腹相通。此独特造型,源于“三国”的传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遭败绩,困守不出。亮修书遣使赠巾帼衣物以羞辱之。据使者回报,懿阅札受礼不怒,却详询丞相寝食办事之繁简,继言:“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为惑敌,乃于对方来使刺探时,用双层碗进餐,明示食可盈碗,实仅上层有饭。后世遂称此种双层碗为诸葛碗,亦称孔明碗。用途为供器。龙泉窑烧造数量最多,明、清景德镇也有烧制。
卧足碗碗式之一。金代开始流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有耀州窑刻花卧足碗,形式为唇沿直口,平底中心内凹,底足无釉。
折腹碗俗称折腰碗,元代流行的碗式。器形为敞口,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小足。景德镇元枢府釉器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亦有青白釉、青花等品种。
鸡心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敞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小圈足。有大、中、小之分。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
宫碗特指明宣德时期创烧的一种碗式。口沿微外撇,腹部深而宽阔,圈足。这种器形多以青花作装饰,并历代相传。正德时烧制量增大,因此又有"正德宫碗"之称。当时民窑都竞相仿制。
_碗亦称合碗,明宣德时景德镇窑已有烧制。器形为撇口,直壁,折腹,下腹部有两道凸起的弦纹为饰,上覆圆顶盖,盖内与碗心有青花对铭款,字体有楷书、篆书两种。清代_碗盖钮多作蹲兽式。
骰子碗俗称"骰盔子",碗式之一,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内底。
攒碗明万历至清代流行的一种成套组合餐具,见“攒盘”。
净水碗佛教供器,为明末清初常见的器形。口微侈,圆腹下收,假圈足。净水碗常配有瓷质器座。座呈洗口,长颈,溜肩,收腹,下部外撇,平砂底,预侧置对称兽耳。瓶与座相配,俗称"海灯",但传世品往往失其一,不能配套。散存器座多据其器形式样称为“号筒尊”或“洗口兽耳瓶”。
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清康熙时期盖碗器形有撇口折沿式、敞口式两种。二式器腹均下收,圈足。盖径多小于碗口径,扣于碗口径,少数盖大于碗口,俗称天盖地式。胎质有瓷胎和宜兴紫砂陶胎两种,常见青花、粉彩、珐琅彩及其他单色釉等品种。
八方碗碗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器形作八方形,有敞口、敛口二式,碗腹多内收。雍正时期有直腹内收式。
扎古扎雅木碗仿西藏喇嘛教木质碗形制烧造的一种碗式。侈口,弧腹,器壁较浅,拱壁足底,内外施木釉。为清代乾隆朝的独特造型。
七、古代装字画的陶瓷叫什么?
古代装字画的陶瓷,一般称为箭筒,箭筒,原意是存放箭的袋子或筒。最初用皮革、木料、竹子等制成,后来用青花瓷等材料制作,并慢慢转化成摆设,进入书房,用于放置书画等。也可称为画筒,最常见的是青花瓷器箭筒,也有用红木制作的,它主要用于盛放券轴画。
八、古代陶瓷什么人才能用?
古代官窑瓷器只有宫廷才使用,为何如今经常在民间能看到?
在古代,外国人对中国最重要的三个印象就是丝绸,瓷器,茶叶。这可以说是当时古中国在世界的三张名气。这瓷器的形成主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而瓷器表面的釉色更会不同的温度发生各种不一样的化学变化,这样华美的器具很快就征服了全世界,不愧是中国文明的瑰宝。
而中国瓷器发展的也是一步步走过来,不但是工艺的改变,更是制度的改变,从官瓷到私瓷的转变,而这瓷器工艺进步大家都能理解,那这官方瓷器流入民间的原因又是什么情况。
九、古代陶瓷转盘是怎么转的?
古代陶瓷转盘是靠人力转动的。1. 古代陶瓷转盘是一种制陶工具,早期陶器制作工艺还比较原始,不能使用现代的电动工具和机器,所以当时的陶工只能靠手工操作,通过人力的转动来制作陶器。2. 古代陶瓷转盘是由两个组成,一是下面的陶盘,上面铺有一层湿泥,这样制陶制品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固定在上面。二是上面的有一根竖轴,陶工将轴支在自己的脚间,另一手则通过指间控制轴头,转动陶盘。3. 对于当时的陶工而言,这种制陶方式已经足够高效和便捷了,能够在不断练习和经验累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制作效率。
十、古代陶瓷窑炉有哪些类型?
窑炉是烧造陶瓷器的场所,其作用是使陶瓷胎釉在一定温度和气焰条件下完成物理化学反应,烧结成器,并形成颜色及其变化。我国古代窑炉的类型很多,有横穴窑、竖穴窑、馒头窑、龙窑、阶级窑、葫芦窑、蛋形窑等。
横穴窑,焙烧陶器的窑炉类型之一,流行于新时期时代。横穴窑是在生土层中掏挖修制而成,由火膛、火道、火眼、窑室等部分组成,火膛位于窑室的一侧,比窑室略低。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火道,然后经火眼进入窑室,上升流经坯件,最后烟从窑室顶部的排烟孔排出窑外。横穴窑升温较快,但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商周时期已基本不见。
竖穴窑,常见于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窑建在地下,火膛为小口广底的袋形坑,其上为窑室,窑室的出口开在地面。火膛与窑室之间有数条火道,火焰经火道直接升入窑室。竖穴窑比横穴窑有所进步,可将烧成温度提高一些,但也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燃烧利用率较低,伺候逐渐被馒头窑取代。
馒头窑,亦名“圆窑”,是古代焙烧陶瓷的主要窑型之一,常见于北方各地,至迟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具有馒头窑特点的窑炉。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馒头窑由火膛、窑室、烟囱三大部分组成,火焰由火膛升向窑室的顶部,然后在倒向后半部分的窑床,经后面窑壁底部的排烟口从烟囱排出。馒头窑容易控制烧成温度,保温性好,适用于焙烧坯体较厚、高温下釉粘度较大的瓷器。北方著名的耀州窑、定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等均采用这种窑炉焙烧瓷器。
龙窑亦称“长窑”、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窑炉类型,最早出现在商代。龙窑一般依山而建,形体狭长,当窑火点燃时,远望似一条俯冲的火龙,故称龙窑。龙按结构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窑头为火膛,用来点火;窑室放置待烧的器物;窑尾为出烟口。窑的两侧筑有窑墙,墙中开窑门,用来装窑、出窑。窑的两侧各开有一排柴孔,用来分段添加燃料。烧窑时,先在窑头点火烧窑,待第一排柴孔下 的坯体接近烧熟时,窑头停止烧火,改投柴孔投柴烧窑。由此逐渐往上烧烧到窑尾结束。龙窑建筑方便、装烧量大,升温降温迅速,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宜烧造青瓷。
阶级窑,又名“阶梯要”。窑建在坡度平缓的山坡上,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要串联成整体。从第二窑起,每个窑的水平面均高出前面的窑,此女工程层层台阶,故名。火焰从要扣升向窑顶部,然后倒向窑室后半不错分窑床,再经后面窑壁底部排烟口进入第二窑,对后面各窑起到了预热作用。从第二窑开始,燃料从没柴孔投入火膛。各窑由前至后依次焙烧,原理相同。阶级窑出现于明代,既有龙窑烧量大的长处,又有馒头窑易控制的优点,适合烧制德化白瓷等氧化钾含量高、釉在高温下粘度大的瓷器。
葫芦窑,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窑室比馒头窑长,前大后小,腰部内折,将窑室分为前后两室,窑壁两侧各设一排投柴孔。葫芦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适合于烧制氧化钾含量较高、釉粘度大的瓷器。至明末清初,后室比例缩小进而消失,逐渐发展成了蛋形窑。
蛋形窑,形似覆盖的半个蛋,故名。由火膛、窑室、烟囱三大部分组成。窑床前低后高,窑室前大后小,呈长椭圆形。蛋形窑结构合理,设计科学,造价低廉,装烧量大,适合多种坯釉的烧制,同时它以柴作燃料,烧成时间短,产品质量好,成为清代景德镇地区焙烧瓷器的主要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