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瓷器龙纹特征?
一、元代釉里红瓷器龙纹特征?
此件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高2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0厘米。此器为多段接成,短颈丰肩,鼓腹渐收底,广底矮圈足沾釉,见旋纹,底足中间有支钉痕。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红。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绘红花花卉。瓶身纹饰布局繁密,主题纹饰为釉里红龙纹,采用留白手法装饰这条矫健有力的游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飞舞翻腾,这条红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
。龙为多角,头小,颈部细长,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异常凶猛生动,是典型的元代龙纹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一改唐宋以来瓷器纹饰布局疏简的传统,且形象对比鲜明,白地红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件釉里红瓶形制规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艺。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釉里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接近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二、元代釉里红瓷器有哪些特点?
元代釉里红瓷器釉色特点
釉里红是元代首创,而且是在还原条件下烧造而成的,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色不稳定。
1.元代釉里红呈色稳定的瓷器发色鲜艳。
2.元代釉里红瓷器呈色还有受到温度的高低,还原气氛的用时,瓷器发色也会有变化,有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呈色暗红色,釉色堆积处发黑。
3.烧造失败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呈色多为无色或者釉色为暗灰色根本看不出来是红色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瓷器装饰特点
元代釉里红瓷器多采用“釉里红拔白”装饰工艺,装饰方法是在刻有纹饰的白胎上留出图案部位,用铜红料涂抹图案以外的空余部分,烧造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主要是因为釉里红呈色不稳定,防止釉里红在呈色的时候出现氧化铜高温挥发,温度过高烧飞,出现无色现象而采取这种留白工艺,后来成为元代釉里红的主要装饰方式。
三、元代釉里红瓷器铁锈斑特征?
元代釉里红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盖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高温烧制而成,烧成中要求强还原气氛和适当的温度控制。呈色剂氧化铜的比率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的是石灰质釉,含有高岭土的瓷胎,高超的烧炼技术。元釉里红发色呈现红紫、黑灰、荤散等变化,主要是因为还原气氛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
四、怎么辨别元代釉里红瓷器真伪?
要鉴定元代釉里红,首先看是否有元代所具有的所有条件,釉料是否苏料,胎体是否麻仓土二元配方,必须手工拉胚,元青花烧成后的主要特征完全具备后,再看铜红釉,因为烧元青花釉里红瓷器,青花与铜红釉是一次烧成的高温釉瓷器,而铜红釉的差距温度在前后10度之内,温度高了有烧飞现象,低了有烧黑现象,所以很难掌握,真正的官窑元代青花釉里红,发色稳定,至今柴烧也很难达到!这也是鉴定元青花釉里红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五、元代釉里红瓷器釉面开片吗?
釉里红瓷器有部分开片,由于年代和环境的影响,元釉里红都有开片,只是开片大小而已,保存的不好开片比较多。保存的好开片就比较小。
六、元代釉里红和明代釉里红哪个价高?
元代釉里红价高,存世量稀少,艺术价值高。釉里红自元代创烧成功以后,历经明清两朝的发展,釉里红这种以铜为成色剂、以还原焰为呈色氛围、以1250度正负十度为最佳呈色温度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品种,经历了烧飞、烧灰、烧黑等各种缺陷与缺憾,终于能够“百窑一宝”烧成了极高品质的釉里红成品。
七、元代釉里红气泡图片?
元代釉里红气泡可参见以下局部放大图
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一般呈灰白色,釉面呈青白色,釉里红呈猪肝色。发色深沉,发色沉于胎釉之下,入胎骨的较多。烧造的器皿有明显接痕,底足露胎处有不规则暗红色的火石红现象,器物内壁不施釉。元代釉里红主要色调为红偏紫黑色,呈现出鲜红色的釉里红较为罕见。从整体来看,其色泽虽然鲜艳,但存在间隔不够均匀、不够稳定的状态,大部分釉里红呈现出浅红、红与深红的夹杂灰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晕散。早期制作的元代釉里红色彩晕散不够鲜艳,经常出现变色流失的情形,阳面色鲜,阴面色暗。
八、元代真品釉里红特征?
1、色泽
元代釉里红瓷器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绘画在瓷的胚胎上,并在表面覆盖了一层透明石灰质青白釉进行高温烧制,使呈色剂氧化铜的比率含量比铜红釉高,让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现出红紫、黑灰、荤散等色泽变化,一般元代釉里红瓷器色调为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少。
2、绘画
元代釉里红瓷器上的绘画运用了白线勾描、勾线点燃、涂绘刻画、色彩斑点,并结合镂空堆贴、雕刻等多种形式,使元代釉里红瓷器的釉面的釉质变得饱满,烧成之后造型精致,所绘制的内容也显得十分活灵活现。
3、器形
元代釉里红瓷器因为烧制难度大的原因,存世量不多,常见的器型主要有玉壶春瓶和大小罐类。虽然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器形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圈足底部施釉随意,器身最大直径处有接胎痕迹,罐类器物通常分为上下两部分接合而成。
九、元代釉里红真品图片?
釉里红瓷是由元代景德镇窑所创烧的一个新品种,它属于釉下彩绘瓷的范畴。
由于烧造难度太大,因此元代釉里红瓷的传世器物极少,而且已有的釉里红瓷色泽也大多不太纯正,色泽不是发黑就是发灰,这充分说明了处于初创期的釉里红瓷烧造技术还不太成熟和稳定。
一般来说,元代釉里红瓷的胎骨多厚重,胎质灰白,釉面主要以青白釉为主,旋削痕和接痕显而易见,高圈足内和足边无釉,多有火石红色。
造型方面,元代釉里红瓷比较多见各式碗、盘、罐、谷仓、高足杯、梨形壶、四灵塔式盖罐等。
纹饰题材范围不太宽广,主要是云龙纹、云凤纹、芦雁纹、花卉纹、花鸟纹、人物纹等,而且图案时常有晕散现象出现。
装饰方法主要采用釉里红拔白、釉里红涂绘和釉里红线绘等典型的三种。
十、元代釉里红如何鉴定?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元代釉里红和青花相仿,都在十四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出现。釉里红工艺要求高,品质难以控制,发展缓慢,产量远远少于元青花,故珍贵异常。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完整器不过数十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亚于明清官窑瓷,因而为之奔走寻觅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残片标本也会被收藏家奉为全物而秘藏于室。元代釉里红完整器被发现并见诸报端的不过数十件,其中大体可确定制年代的有两次:一次是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釉里红诗文碟,烧制时间不晚于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发现的带元至元戊寅(1338年)款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此外,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江苏吴县发现的元釉里红云龙纹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二十年来,景德镇窑间有元釉里红残片出土,为研究元代釉里红提供了依据。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随着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仿品大量出现。据报刊上有些藏品介绍文章看,大多不可靠。这些仿品严格来讲无论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别,但其中几个地方可特别注意。胎骨过于细腻;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为做出窑红的情况;釉层青灰、粗糙、肮脏或干枯,没有透亮滋润感,釉里红呈色暗红或铁红,过于均匀,不见灰黑或苔绿,也无烧飞情况;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剂,发色与釉里红不同;纹饰有些采用明清瓷画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画法。而目前为止可以不再定为元代釉里红的,并不见同类大型青花瓷的画法;有的题“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属臆造。元代釉里红特征性强,如能多看博物馆藏品或可靠的图录,尚易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