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麻仓土瓷器特征? 麻仓土特征?

一、麻仓土瓷器特征?

中国瓷器最出名的要属景德镇,大家都知道景德镇的瓷器的色彩那个漂亮,人家之前就比较有名气,是那时候的官窑,所以出来的产品也是非常的牛逼,可是你们知道它的瓷器为什么这么好吗?其原因就是它加了麻仓土,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就简单说一下。

麻仓土估计很多都没有见过,估计也是听说过。麻仓土主要是做瓷器所用的,其特征也是非常的明显,只不过是人们见到麻仓土的瓷胎很少,所以人们感到很陌生。麻仓土瓷胎即使表面不平整,摸上去仍然有光润的感觉,像是有滑石粉在上面一样,其他种类的瓷胎则有干而涩手的感觉,这就是它们最大的区别。麻仓土瓷胎断口截面有细小空隙,当然我们不可能为了鉴定而打碎瓷器去观察。但你可能会在圈足处发现这一特征。其他瓷胎绝无这一特征;麻仓土瓷胎透光性能极好,夜间将25瓦的节能灯放入壁厚达一厘米厚的瓶里,也能透出“肉红色”的光,而其他瓷胎绝无这一功夫

二、麻仓土特征?

麻仓土的特征如下:

1)看起来粗摸起来如婴儿皮肤般的細滑。

2)二元配方瓷石与麻仓土在陈腐发酵脚踩练泥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泡孔是麻仓土瓷胎独有的特征,认瓷先认胎,由于没有了麻仓土了,后人无法仿制。气泡孔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做出来的,也很好辨认

三、元代什么时期开始使用麻仓土烧瓷器?

麻仓土是元初时期发现的一种瓷土并开始用麻仓土烧瓷器,因发现地是在麻仓山而得名。也称麻村老坑土。

在元代时期,麻仓土是青花瓷胎体烧造的瓷土,是一种含铁成分比较多的土,因产于景德镇的麻仓山,故称为麻仓土。最早记载于明代嘉靖年间到万历早期,因麻仓土含有铁成份,在与瓷石合成烧造之后,在底胎表面跟底胎釉结合时、就会产生火石红的现象,火石红是元青花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

四、元青花的麻仓土特征?

在元青花真与伪的纷扰之争中,麻仓土与苏麻离青的代表特征,成了人们寻找元青花鉴别之秘方的宝贵线索。众所周知,典型元青花的胎土是由瓷石与麻仓土混合而成,这是元代景德镇陶工的发明创造。硕大的器型,是西亚地区使用习俗的要求,二元配方的工艺创新,使得这一需求得到满足

五、元代小瓷器特征?

特征:

风格方面,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比如在瓷器的形体上面烧制了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器物类型。

釉色方面,创造了单色釉,这比之前的一些瓷器看起来更加精美。

底足方面,元代瓷器底足会有明显的不上釉,露胎的特征。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

六、元代定窑瓷器特征?

元代为中国歷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即蒙古族统治时代,歷时97年。元代统一政权的建立,结束了金代与南宋两朝共治的战乱局面。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元代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使景德镇的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由青白瓷(影青瓷)发展到釉下青花、釉里红等,把中国的制瓷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元以前中国瓷业「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为歷史。元代的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瓷业名副其实的中心。定窑作为已生产了七百多年瓷器的老窑场,已无法与景德镇白瓷抗衡,面对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衰败与死亡的残酷现实。元代定窑在衰亡前的「回光返照」中也还生产过少量的瓷器。其中包括生产过绿定瓷器。看实物:元代定窑绿釉高足杯。该杯尺寸:高:8.8cm,口径:12.8cm,足径:5.5cm,高足杯,因手执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或「把杯」。用于佛前供奉的称为「净水碗」。高足杯创烧于隋唐,元代时得到马上民族蒙古族的推崇而很快发展起来。元代的定窑虽已是走下坡路,但也不失与时俱进,生产蒙古人喜欢的高足杯。但其质量已是日薄西山了。

胎:该高足杯胎色土灰,胎壁较厚,烧结瓷化程度差,敲击声音发闷,没有清亮的金石声。

釉:该杯为高温釉,由于釉料配方达不到北宋绿定的标准,含铁量过高,在高温下产生流淌和窑变,出现酱褐色釉与绿釉混杂的花绿釉。釉中无气泡,无冰花。釉面无冰裂纹,釉面泪痕过厚如堆积。无黄纱夹层。

形:该高足杯,平口,浅腹,喇叭口底,为典型的元代高足杯器形。

足:足为喇叭口底足,足内外施釉,足圈底部刮釉为涩圈。

由此可见,元代定窑瓷器质量之低劣,已无市场可言,更谈不上再梦想入宫,加之元代景德镇瓷业的兴旺与发达,迫使定窑在元代破落,停烧消亡。这已是歷史发展的必然。

七、元代瓷器真品特征?

从现有的出土和传世器物看,元代瓷器的工艺有以下主要特点:

1最明显的是底足不上釉,露胎

2器物底足呈乳钉状突起,有旋纹

3器物圈足修胎草率,较粗糙,大多是圈足内斜削。

4釉层中的气泡,没有元代以前的瓷器那样疏朗,显得比较密集,也能看见气泡中的大小不同层次。

5底足都是圈足,少饼足和玉璧足。

八、麻仓土烧制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首先麻仓土具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等特点,烧制成的瓷器底部火石红自然而明显,同时还有小鼓包现象,或者釉面有炸裂或豁口,有的出现棕眼!以麻仓土为胎土烧制的元瓷,胎色以白为基色,微显鹅蛋青,显青白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应该是窑温不均造成,底胎有明显的铁元素积聚而成芝麻黑点,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都有明显的体现,火石红与麻仓土关系密不可分,元瓷器物底部不上釉,胎土中铁的成份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集中往没有上釉的方向挥发,所以元瓷的火石红是从里往外渗出,显得非常自然,有的元瓷肉眼看不到火石红,但用高倍放大镜还是能看到一些自然的火石红,另外,我最近做了一本关于黑瓷建盏的电子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存起来看看!百度网盘网页链接

九、元代瓷器底迟特征?

1、不上釉

元代瓷器底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元代瓷器足底一般是平底或者是浅窝底,旋削成型,呈裸露状态,有的会上护胎汁,有的连护胎汁也不会上,仔细观察和其它朝代的瓷器足底有明显不同。

2、修削平整

元代的瓷盘虽然底足不上釉,但是修削十分干净且也极为平整,就算有螺旋状的切削痕迹或者是其它刀痕,大多也比较浅,不过瓶、罐之类的修削的较为潦草,甚至在制作过程中粘上瓷土也不会掸干净。

3、附着杂物

元代的瓷器底足经常粘附有杂物,而且粘的很牢固,难以擦洗干净,这足以说明,元代的瓷器在底足的处理上都是非常马虎潦草的,这些痕迹沉淀之后,就会显露出各种各样的痕迹。

十、元代瓷器凤纹特征?

元青花瓷器上的凤纹非常有特色,凤首如鹦鹉,圆形眼,身体有鱼鳞片,尾部分叉,多以凤穿牡丹等形象出现。

元代凤纹分为雄凤纹和雌凤纹,雄凤纹凤头上尖锐,身上有排列整齐的鳞片,双翅膀展开呈飞翔状,翅膀上的长羽毛每一根都交代得很清楚,由大到小排列整齐,四条巷火焰的尾巴灵动飘逸,每根尾巴一侧有整齐排列的小三角,也有三条尾巴的凤纹;雌凤头上没有尖锐小齿,颈部有一处飘动的头发,身上有整齐的鳞片,呈飞翔状,和雄凤纹不同的是,雌凤有卷起的像花朵一般的两条尾巴,显得灵动感很强,而且凤凰动感极强,全部成飞翔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