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一、大明宣德青花瓷器有什么特点?
这下面是,宣德年间官窑的一个特点 宣德时期的瓷器盛行题写款识,最多见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也有“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单色釉器上多用阴文印制或阴文暗刻款。款识常外围以单、双线圈框。款识位置一般多在器底。除此外在器心、器口沿、器腹部、器肩也都曾书有款识,故有“宣德款识遍器身”之说。宣德官窑款由名家书写,有晋唐笔意,浑厚拙朴,宣德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几乎没有年款出现。。
二、如何鉴定大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 ,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三、大明宣德青花碗特征?
宣德青花碗 高11厘米,口径30厘米。大口、园腹,圈底,周身饰缠枝牡丹,碗下部及圈足饰花纹图案, 碗口沿外侧横书“大明宣德年制”6个正楷字,造型厚重古朴,青花釉润浓重,是青花瓷器中之代表,亦是明代青花瓷之珍品。经省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1975年建房时发现。
四、大明宣德青花凤凰特征?
1、造型特征
明宣德瓷器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皿增多,相对于盘、碗、碟类器物来说制作难度要大得多,胎体均为上下分段制作,然后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大盘底足浅,足下部内敛。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
2、胎体、底足特征
明宣德瓷器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中小件器物是釉底。民窑器胎体使用瓷石加高岭土制成,白净,瓷化程度好,与永乐民窑器相比胎体减薄。
3、釉面特征
明宣德瓷器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民窑釉色多为淡卵青色,釉质肥润光亮,釉面有气泡和橘皮棕眼。
4、青花用料
明宣德瓷器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为主。绘制纹饰时既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纹饰的不同而决定使用那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常使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5、纹饰图案特征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
6、款识特征
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
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字体结构布局都很规矩,字与字之间距离、笔划粗细适中,模仿晋唐小楷的笔法,颇有颜体书法之韵味。
五、如何鉴别宣德青花瓷器?
一,胎土
有看过笔者写的元明青花都了解,明前期的胎土都是使用麻仓土。但是此时的麻仓土又要比元代的麻仓土更为精制,为什么那么说呢?因为当时国力强劲,不惜工本,淘洗到位,陈腐时间长,所以瓷胎多数洁白无瑕。
至于火石红的问题,少数保管不当的宣德瓷器也出现了火石红,这是因为它形成于二次氧化的结果,胎里的铁在还原气氛中应呈现青白色,在炉内接触到氧,才能产生火石红,这是火石红形成的机理,但不能成为定例。
二,釉面——亮青釉,橘皮釉
宣德青花釉面分为亮青釉和橘皮釉,亮青釉釉水肥厚,白中闪青,特别是瓷器的底部和积釉处,多有一种淡湖水绿色,肥厚滋润、光泽均匀柔和,而且宣德瓷多有橘皮纹,就是釉面有一种类似于橘子皮的细小棕眼。一般无款带橘皮纹者为宣德瓷器。
三,青料——苏麻离青,国产青料
我们都知道宣德青花的特点发色浓艳,并且釉面看上去带有黑色的斑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在盘上青料浓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铁锈疤痕,下凹深入胎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咬胎现象。这也就成为我们后面鉴定宣德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当然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四,画工纹饰
我们了解到明成化青花瓷器它的色泽明显感觉淡雅一些,用我们现在画家来讲是有水墨画风格,因为使用的是双勾平涂技法。而宣德瓷器青花因为采用绘画手法是小笔触,由于笔小蘸料有限,需不断重新蘸料绘画,这样就使得纹饰留下许多深浅浓淡的笔触痕。出窑的作品具有浓淡的层次感。
在纹饰上宣德青花瓷一直都是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纹饰取材范围比较广阔,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无所不有。主要纹样是缠枝和折枝花卉。人物纹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烧造的不是很多。
五,釉面气泡老化
宣德青花瓷的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呈乳浊状。琢器的器里釉汁流淌不均,可见垂流痕。清代仿宣德器中,特别多乳浊现象。雍正时仿宣德器最多,但釉色青中泛白,釉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
六、大明宣德瓷器底足特征?
大明宣德瓷器的器足部分的特点:
1、琢器多是采用细砂平底的样式,比较宽,没有釉色,也没有旋转痕迹,最重要的是,大明宣德瓷器底部泛有火石红斑。
2、一般瓶装或者是罐装的大明宣德瓷器,底部都有台阶式的底座,连续上凸,这是大明宣德瓷器独有的特点,有釉色,着有款式。
3、如果是斜坡式盘底,则盘心位置略微下凹,足圈很浅,而且外墙内软,呈斜坡庄,足椎部位可以看到棱角,也有外直墙内斜坡足的
4、齐平足的大明宣德瓷器,足椎就像是刀切的一样,比永乐时期的瓷器要矮一些。
5、卧足大明宣德瓷器,底心是向上拱起的,没有足圈。
6、外墙内敛式足圈,足壁是外墙内敛,内墙陡且直,这样的大部分都是盘子类的瓷器。
七、大明宣德瓷器款识怎么辨别?
一是辨胎釉,宣德时期瓷器的胎,由于瓷土的选择讲究,加上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好,所以胎质细腻、洁白、坚硬。细砂底器物,手感极其细腻滑润,有时可见杂质,呈褐色斑点。宣德瓷釉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
二是辨纹饰,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
八、大明宣德瓷器真品鉴定?
一是辨胎釉,宣德时期瓷器的胎,由于瓷土的选择讲究,加上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好,所以胎质细腻、洁白、坚硬。细砂底器物,手感极其细腻滑润,有时可见杂质,呈褐色斑点。宣德瓷釉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橘皮纹,不十分平整;
二是辨纹饰,宣德时期纹饰风格题材大致与永乐时期相同。纹饰画法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纹饰的安排、布局、留白都非常注意,使画面更加疏朗清新、端庄稳重。
九、大明宣德瓷器底胎特征?
大明宣德瓷器的器足部分的特点:
1、琢器多是采用细砂平底的样式,比较宽,没有釉色,也没有旋转痕迹,最重要的是,大明宣德瓷器底部泛有火石红斑。
2、一般瓶装或者是罐装的大明宣德瓷器,底部都有台阶式的底座,连续上凸,这是大明宣德瓷器独有的特点,有釉色,着有款式。
3、如果是斜坡式盘底,则盘心位置略微下凹,足圈很浅,而且外墙内软,呈斜坡庄,足椎部位可以看到棱角,也有外直墙内斜坡足的
4、齐平足的大明宣德瓷器,足椎就像是刀切的一样,比永乐时期的瓷器要矮一些。
5、卧足大明宣德瓷器,底心是向上拱起的,没有足圈。
6、外墙内敛式足圈,足壁是外墙内敛,内墙陡且直,这样的大部分都是盘子类的瓷器。
十、大明宣德青花双耳龙纹特征?
这时期的龙纹多凶猛,一般为比目眼,猪形嘴,怒发前行,爪形团成团形,似风火轮,有三爪、四爪、五爪不等。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与前
不同。永乐、宣德民窑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嘉靖龙纹 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崇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龙纹有:变龙、穿花龙、云龙、海水翼龙、穿花翼龙、团龙、荷塘龙、双龙、五龙、海水龙等。
永乐龙首比元代变大,上下颚较长,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咀之分,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咀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的发多。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龙爪有三、四、五趾之分,趾甲成三角形,略微内弯,显得锋利刚劲。
明永乐朝可谓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又一个新的创新及突破,烧制出很多前所未有的精品陶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宣德时期的龙纹,从造型到描画,都是成功的艺术佳作;身上的鳞片,早期绘工精细,后期简单粗糙。宣德时的张牙舞爪、威猛的龙少见了,这时龙纹的特征是:闭咀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首垂直成90°,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到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龙纹又有所不同。龙的身体“左盘右蹙如惊电”,这是凶猛、神威的体现。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