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大清康熙年制的底款瓷器怎么鉴定?

一、大清康熙年制的底款瓷器怎么鉴定?

清代康熙瓷因珍稀而名贵,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扶摇直上,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各种层次的赝品也铺天盖地而来。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

二、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堪称“白璧无瑕”。

四、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藕荷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可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六、绘画与纹饰:多为工笔画,画工精致。如康熙大多为色地,有花无鸟;雍正彩料更为丰富;

七、款识:康熙时期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

二、清康熙冰梅绞瓷器怎么鉴定真伪?

如果掌握了特点就不难坚定了。冰梅纹又称“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地,并于其上画朵梅或枝梅的装饰纹样。特点:以不规则的短线组合,表现冰裂纹。 景德镇窑冰梅纹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画,尤以青花作画者最见格调,多饰于瓶、罐、盘等器物上。康熙冰梅纹盖罐为最典型的冰梅纹作品,其通体以青花浓料画冰裂片纹,以青花淡料略加晕染,其间勾画白色梅花,蓝白相映,寒梅吐艳尤显芬芳,颇具文人画风韵。晚清、民国窑瓷上,亦多有摹绘。 冰梅纹为康熙时期创烧的一种装饰纹样,其时代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康熙民窑梅纹较为写实,花形饱满,高雅别致,冰梅勾画细腻,富有变化,艺术成就最高。二、雍正民窑梅纹构图疏朗,画风豪放,层次分感较好。三、乾隆民窑冰梅冰裂纹复线勾描,走向规矩,缺乏自然变化,画工艺术成就不高。四、清嘉、道民窑的构图饱满色彩艳丽,疏朗者淡雅精致。五、咸丰民窑梅纹图案化倾向较严重,绘工不精,色彩缺乏变化。六、同治民窑的冰梅器物不多,但画工好于同时期的其他花卉纹饰,梅花色彩淡雅。七、光绪民窑梅纹线条生硬,缺乏变化,虽有层次,但不流畅。谢谢

三、大清康熙年制官窑款识鉴定?

康熙青花年款主要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其排列形式有:单行横书、双行竖排和三行竖排,双行款与三行款又分无圈和双圈。六字横排多书于器物口沿,双行款与三行款则多书于器底,也有少数书于器心。年款的字体端庄,刚劲有力,笔意浑成,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大。

四、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器价值多少?

您说的这个款识是康熙时期的官窑款识!如是当时的民窑落这个款的价格从5000-10万不等根据工艺和美观程度,如果是官窑那要在50万以上了! 后朝寄托款也不少但是也一样有价值!都不低! 如果是咱们新中国仿制的价值在几百到2000左右!

五、大清康熙年制款瓷器怎么辨别真假?

清代康熙瓷因珍稀而名贵,近年来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价格扶摇直上,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各种层次的赝品也铺天盖地而来。

  

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     

二、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堪称“白璧无瑕”。     

四、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藕荷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可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六、绘画与纹饰:多为工笔画,画工精致。如康熙大多为色地,有花无鸟;雍正彩料更为丰富;   七、款识:康熙时期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雍正时期的款识也有两种方式,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

六、大清康熙年制瓷器古文是怎么写的?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中康字的写法有变化水康是晚期,小康是早期

七、大清康熙官窑瓷器底部修足是怎样的

一般是平圈胎,玉币低,带六字楷书款识

八、瓷器气泡鉴定,最新瓷器气泡鉴定方法?

1、宋瓷五大名窑中,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2、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3、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宣德气泡少。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4、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5、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6、专家对汝、官、哥、钧、定几大窑的瓷品进行了全面测试(在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600倍下观察),发现这些宋代名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釉下没有气泡,即便有也只是极小的一两个气泡,堪称“寥若晨星”。这一点对宋瓷最有说服力。

7、总的来讲,鉴定古瓷(指宋代瓷)应全面比较。有釉色的“柔和美丽”、“玉质感强”、“光泽不刺眼”,有湿润“冒汗”的现象和看不到气泡等原则。有的宋瓷釉面有斑点或小麻坑均须放大200倍方可看到。

8、凡仿品或元代以后任何朝代制品均不可能没有气泡,只要发现釉下气泡便可证明非真正宋瓷。例如雍正的炉钧釉、明代的“广钧”和现代的“仿钧”都充满了气泡,达不到“宋钧”的特点

九、清康熙青花提篮瓷器底足特点?

在做胚、垫烧、出窑的时候,由于胚土原料的配比不同,就显示或红、或灰、或白的胎色; 修足时因各代工艺方法有异,就产生乳丁、跳刀、同心圆、旋挖痕的不同状况;装窑时由于垫饼或垫沙,器底也留下不同痕迹;入窑后又由于胎土含铁元素随水汽外泄使露胎处显示桔黄、桔红的窑红色;

十、老瓷器鉴定的九大诀窍?

1、轻重感。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2、干湿感。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3、润涩感。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而且是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4、软硬感。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5、温凉感。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6、生熟感。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烧成温度低,在1150度以下,则其声若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则其声类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则其声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则其声像金,回声悠长,余韵悠然,为熟。

7、滑滞感。滑滞感既是润涩感的延续,又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润则滑、润必滑,滑就润、滑定润;涩必滞、涩定滞,滞则涩、滞才涩。

8、粗细感。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

9、凹凸感。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

另外,宋官钧窰所独有的蚯蚓走泥纹也有凸起、凹陷和平展的三种形态和手感。在民国以前,曾被作为判断钧釉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