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雍正单色釉瓷器?
一、如何鉴定雍正单色釉瓷器?
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其纯正、简约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独有的美感。但因为它的纹饰简洁,往往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就要从造型、胎釉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近年来,由于雍正瓷器高昂的市场价格,作伪者在造假的过程中也费尽心机,使得仿品与真品相差无几。
二、宋代单色釉瓷器鉴定方法?
鉴定单色釉瓷器的方法有几种
1、红色釉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颜色。红釉瓷早在北宋初年就开始出现了,到了北宋末年钧窑烧出了铜红、海棠红和火焰红等色。到了元代出现了朱红色,但产品不多。到了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出了鲜红色,又称为“宝石红”,明代皇室用来祭祀的红釉瓷称为“祭红”。明代中期烧制红釉的技术失传,到了清康熙后期红釉色才得开始恢复,其中以督窑官郎廷极监烧的红釉瓷最为著名,称为“郎窑红”。同时期著名的红釉品种还有豇豆红,高级的称为“大红袍”。康熙时还新创了胭脂红,这一时期还烧造了珊瑚红、盖血红和抹红等瓷器。
2、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
3、绿色釉包括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磁州窑还烧制了孔雀绿釉,这种颜色到了明代正德时期达到了很高水平。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4、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黄釉瓷始烧于唐代,主要的产地有安徽的寿州窑、萧县的白土窑、河南郏县窑和密县窑,河北曲阳窑,山西浑源窑。明代宣德至弘治年间的浇黄釉(俗称“鸡油黄”)较为杰出,明嘉靖、万历年间黄釉颜色比较深,釉色肥润,黄釉中多有暗刻花纹或含有“血丝痕”,在明代黄色是宗教祭器的重要颜色。清代的黄色釉主要有鳝鱼黄和蛋青釉两种,蛋黄釉是康熙时创烧,黄釉微重,到了雍正和乾隆时,釉中掺有玻璃白,颜色浅淡。
5、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清代除了仿烧祭蓝外,还烧造了洒蓝、天蓝釉,洒蓝始烧于宣德,到了康熙才得以成熟;天蓝釉是从天青釉演变而来的,始烧于康熙,盛行于雍正和乾隆时期。
6、白色釉有牙白、月白、甜白、青白、鱼肚白等。
7、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8、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9、炉钧釉是由高粱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组成的,乾隆时期最多。窑变釉主要是由红和蓝两种颜色组成,雍正最好的窑变釉叫火焰青和火焰红。
10、茶叶末釉就是像茶叶的颜色一样。
三、怎么鉴定老瓷器?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论,对瓷器的新老认识也不例外。瓷器英文叫CHINA,它是我们中国人的独创,是我们老祖先把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其他少量金属氧化物,用手工加简单机械烧制而成的器物。
从材料学来说,无论新瓷器、老瓷器,它们都是由胎、釉、气泡三部分组成。
胎称钢玉晶相,釉称玻璃相,气泡称为气相。
胎、气泡为稳定相,要降解需很长时间;而釉为非常稳定相,他要朝稳定相过渡,地表状态下一、二百年就会发生细微变化,它的本征时效特征,侵蚀时效特征,疲劳时效特征就会显现出来,这些特征统称为古瓷釉面自然老化微观特征。
之所以称作微观特征,是因为人眼是不容易观察到这些特征的,必须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到。
而本征时效特征是釉内的,侵蚀时效特征是釉表的,疲劳时效特征是整体的,在它们共同作用下,新老瓷器就会呈现不同的特质。
而这些微观特征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差异是很大的,这些古瓷釉面差异很大的自然老化微观特征,注定是人工不可复制的,只能是时间和大自然所为。
事物的区别,就在于微观特征差异性。
因此,从痕迹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时间留下的印迹)和材料学(古瓷三个相及釉面三个自然时效)入手来辨别新老瓷器,如同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及心电、化验、B超、CT等技术手段诊断病情一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对瓷器的玻璃相,既非稳定相也就是釉面用80倍放大镜观察,来寻找其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观痕迹,即本征时效,也就是非稳定相向稳定相过渡所产生的各式结晶体,也叫析晶,这些晶体放大镜下是有差异的,有的如白雾,有的如白点、冰碴、棉絮、松枝、雪花等。
侵蚀时效是指釉面长时间受周围酸、碱、卤素离子的侵蚀而产生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坑凹斑痕。
疲劳时效是指釉面老化,分子结构酥松及相互置换而产生的相关变异,如有的老瓷釉面长期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浆光润如玉,一些釉面放大镜下,光线的折射使釉内已不清晰,变得混浊,结构的酥松使一些釉面脱落,一些老瓷片也变得不割手。上述本征、侵蚀、疲劳时效特征,都是古瓷釉面老化内在的本质的客观反映,就如同医生看病找到了病灶一样。
而这些古瓷釉面自然老化的微观特征,是人工制作不出来的。
因此,这些微观特征,也就成为我们区别新老瓷器的有力证据。
再结合不同瓷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胎、釉、工艺、纹饰、韵味、老相等要素,运用掂、摸、弹、听、嗅等方法,做到经验与仪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成本与市场相比较,物质与精神相印证,综合分析判断,排除人为作旧因素,即可基本判断出器物的新老与朝代。
因此说新老瓷器是可认可辨的,这也是目前识别新老瓷器科学的、可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藏家普遍认可的。
这就是:宏观断朝代,微观定真伪。
四、如何鉴定老瓷器真假?
鉴别老瓷器的真假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鉴别。可以通过检测的方式识别。可以通过品鉴的方式鉴别
五、老瓷器鉴定的九大诀窍?
1、轻重感。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2、干湿感。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3、润涩感。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而且是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4、软硬感。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5、温凉感。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6、生熟感。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烧成温度低,在1150度以下,则其声若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则其声类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则其声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则其声像金,回声悠长,余韵悠然,为熟。
7、滑滞感。滑滞感既是润涩感的延续,又是润涩感的结果和原因:润则滑、润必滑,滑就润、滑定润;涩必滞、涩定滞,滞则涩、滞才涩。
8、粗细感。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不同。
9、凹凸感。凹凸感对甄别、鉴定元代和明代中期以前的青花、釉里红的真伪意义重大。
另外,宋官钧窰所独有的蚯蚓走泥纹也有凸起、凹陷和平展的三种形态和手感。在民国以前,曾被作为判断钧釉的唯一标准。
六、颜色釉和瓷器的区别?
颜色釉,五光十色,种类繁复,它在中国古陶瓷中占有恰当重要的方位。所谓颜色釉瓷,是指在瓷器的釉猜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从而使釉料在不同的温度及焰 性中出现出不同的色泽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上色剂的青釉;以铜为上色剂的红釉;以钴为上色剂的蓝釉。历史上,许多年代都有颜色釉的出色代表作,如宋代的青 釉和钧红,明代的霁红,清代的郎窑红、乌金釉、茶叶末釉等。颜色釉与一般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别烧制工艺和配方。
黄釉
瓷上色釉,源于商代陶器黄釉。汉末晋初,创青釉瓷器。到唐代,则又发明晰以黄、紫、绿为主的三彩,宋代又出现天青釉、粉青釉、红宝釉、紫宝釉和黑釉。到了明代,便有了钧红、祭红、郎窑红、胭脂红、佳人醉等宝贵色釉。
明清两朝,颜色釉展开到了极致,同时皇家对颜色釉陶瓷的出产和运用进行了严峻的规矩。明清两代官窑出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出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 杀头。《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命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 赀,丁男放逐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格的法则,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独占,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高4.4cm,口径23.3cm,足径16cm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运用,也有严峻的等级之分。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洲紫龙器;常在用绿洲红龙器。由此可知颜色釉的运用,在等级上是多么威严。
黄地紫绿龙葡萄纹碟 清光绪 高2.3cm,口径13cm,足径8cm
官窑严峻操控着颜色釉瓷器的出产,为防治技术外传,甚至连残次品都送往京城处理。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曾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 折”,主张黄釉及五爪龙瓷器的残次品,押运京城处理。乾隆朱批:“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残次品押运京城,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浪费,但却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独占。
釉里红
以上可以看出威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约束了它向民间展开,另一方面由于皇帝的严峻要求,促进颜色釉瓷器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翠青釉
翠青釉是明代永乐时景德镇官窑创烧的一种色泽温润、釉色翠绿如嫩竹的青釉,为永乐朝所独有。
黄釉
明代黄釉瓷器造型以盘、碗居多,罐则稀有,且为弘治朝所独有,除双兽耳罐以外,还有绶带耳罐。
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上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端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展开。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
康熙瓷器中杯碟成套的 用具久副盛名,其间最典型的是黄釉器和淡绿釉器。此套杯碟细巧秀雅,这种淡绿釉是跟着康熙时画珐琅料从欧洲的传入而发作的。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斑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可谓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
仿朱漆菊瓣式盖碗是一件仿照漆器釉色的盖碗。盖内金彩书乾隆御题诗一首:“制是菊花式,把比菊花轻。啜茗合陶句, 浥露掇其英。” 乾隆皇帝嗜茶,常作诗品茗,在许多陶瓷茶具上都留有乾隆帝的御题诗句。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
同治时期出产的“囍”字瓷器是同治皇帝的大婚用器,其间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怀碗、黄酒碗、酒杯、羹匙、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这批大婚瓷器是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烧造的,共计120桶,计7,294件。
七、如何用水鉴定老瓷器?
如何用水鉴定老瓷器
将瓷器泡入水中数分钟到一天时间,水的渗入会把空气挤出形成水泡而新瓷则基本不会出水泡。
水泡试验法的依据是:古瓷器历经千百年,胎釉内已基本干透并充入空气。
注意
一、本方法很适用于宋金代及以前的北方多数青瓷,如汝窑、官窑、南宋米黄釉哥窑、磁州窑,唐(辽)三彩。耀州窑大致也可判别。也就是说,对于烧成温度较低的瓷器,这个办法判别的效果较好。
二、本办法对于高温烧制的瓷器,如南方多数瓷器和北方的钧瓷,效果不明显。包括越窑、景德镇麻仓土和掺高岭土瓷器(露胎的可以大致判别)、龙泉窑。所以,多数明清瓷器尚不能用这种方法判别。
三、水泡试验法的关键,是要在容器内注水以后,放置一天,待水中自有气泡凝聚到容器壁以后,用抹布擦去气泡后再将被测瓷器浸入。否则,水中自有气泡会附着在瓷器上造成假象,致出现错误判断。
八、老瓷器鉴定最简单方法?
步骤/方式1
气泡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气泡,将老瓷器放入水中浸泡一天时间,真正的老瓷器在被水渗透后,会将里面的空气挤出去,形成气泡,假的老瓷器则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步骤/方式2
光泽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光泽,真的老瓷器表面光芒内敛,有如薄雾覆盖其上的“如雾状膜皮”,这是老瓷器所独有的特点。假的老瓷器光芒较为柔和,但却并不是很刺眼。
步骤/方式3
结晶
辨别老瓷器可以看光泽,用放大镜观察老瓷器表面,真的老瓷器上有天然的“塑膜状老化斑”和“结晶斑”,人为无法仿制,假的老瓷器表面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九、单色釉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单色釉的特征是指一种颜色均匀、无斑点、无条纹、无暈渍等变化的釉色。其鉴定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釉色的明暗度和均匀度,应该是颜色单一且均匀的。2.观察釉面是否有明显的斑点、色带或者变化,应该是釉面光滑、细腻,没有明显的花纹和条纹。3.观察釉面的厚度和质地,厚度过薄或厚重、有明显的斑点或气泡,或者有流程现象都是不正常的。4.进行特殊的实验,如对釉色进行腐蚀试验等,以判定釉的性质和成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釉色及材质的器物的鉴别方法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十、如何通过气泡来鉴定老新瓷器?
清代青花瓷气泡 在收藏中,鉴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气泡也是鉴定瓷器年代、窑口的方法之一。
不过,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瓷器肯定有气泡,哪些瓷器肯定没有气泡。1)有气泡的瓷器 青花瓷、釉里红、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话,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气泡的。
2)绝对没有气泡的瓷器 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话,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没有气泡的。
3)凡是电驴烧的瓷器,应该没有气泡 如果是应该有气泡的瓷器而没有气泡,肯定是现代电驴烧的瓷器。瓷器气泡,与瓷器窑口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窑口瓷器,就是什么样的气泡。宋代钧窑瓷器气泡 宋汝窑瓷器气泡 宋代哥釉气泡 元代釉里红瓷器 元代釉里红瓷器 元青花气泡照 玛瑙釉气泡 清代青花瓷气泡 现代青花瓷现代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