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清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

一、清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

最漂亮的清康熙蓝釉打底,白花冰梅纹葫芦瓶,是新是老各位猜猜看?

二、清代霁蓝釉瓷器什么特征?

清代霁蓝釉瓷器

早期瓷器表面蒙雾状特点十分明显!气泡个头大!中晚期和祭蓝等越来越象分别不是那么明显了!有些乳浊感觉,

三、清代霁蓝釉瓷器放大特征?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经1280~1300℃高温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四、清代霁蓝釉瓷器稀缺吗?

清代霁蓝釉瓷器稀缺,因为霁蓝釉瓷器是我国瓷器一类非常珍贵的传统瓷器,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等。其釉色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这种釉色的美丽,犹如是取了一抹深海或夜空的颜色,十分的梦幻而又沉稳,凝视它是甚至能感受到心被它吸引从而静了下来。

五、清代蓝釉属于官窑吗?

康熙霁蓝釉釉面匀净滋润,色泽稳定,深沉又有薄厚之分,薄者玻璃质感强烈,厚者光泽度不强,釉色深者类似茄皮色,传世品以仿明宣德器物较多,民窑也有生产,康熙时恢复了宣德后中断的洒蓝釉生产,官窑洒蓝釉器物呈色稳定,釉面匀净,做工精细,民窑洒蓝釉器物色泽略为黑暗,缺乏官窑器物的艳丽之感,器表多有五彩描金纹饰民间称之为“鱼子蓝”。

六、清代天蓝釉笔筒特征?

清朝笔筒一改前明器型较大,变化多样之形制而渐趋定型,通常见到的多为大口的笔海和小口的笔筒。

早期笔筒一般口径稍宽,底径稍小,也有撇口造型的。中期上下口径趋向一致,偶见或有扎腰的,底足常见为玉壁底,中心有一凹陷的圆心,内有釉,有的在圆心内写有堂款。器壁与器足转折较硬,感觉起折角。

晚期向雍正过渡,转角起圆,底足平,中心稍下陷。

七、霁蓝釉瓷器特征?

一般所见到的霁蓝釉有以下几点特征:

①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②造型碗、盘常见,瓶、壶等其他造型传世品少见。

③不少霁蓝釉有浅刻纹饰,但呈现并不立体,主要为龙凤、云龙、缠枝花卉纹饰。

八、蓝釉堆白瓷器特点

蓝釉是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色釉堆白瓷器,也称釉上堆雕,属高温颜色釉瓷系列之一。始创于元代。它是在通体色釉基础上,饰以白色纹饰,经过高温煅烧,底色釉烘托出白色纹饰,呈现出一种典雅厚重之美。

九、古代雪花蓝釉瓷器都是霁蓝釉吗?

不是

因为蓝釉,又称“霁蓝”,是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石灰碱釉,最早用于唐代唐三彩陶器上,到了宋代又出现了蓝色钧釉,其色彩丰富

十、清代霁蓝釉底足特征?

康熙时期 多数是仿明宣德时期的品种,器型 款式均依照明代的样式,也有署康熙官窑款的作品。常见盘碗之类的作品,釉色深沉,胎骨致密,釉质不如宣德肥厚润泽,桔皮纹及釉泡过于密集 均匀 细小, 足内白釉过于匀净且均泛青色。薄胎下凹过甚,厚胎较宣德平整。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釉色均匀润泽,釉面蓝中泛紫,款识外有双栏圈线的青花楷书以六字双行体式为主,小器皿多署有四字或六字篆书款,外围有方框,字体清秀公整青花色泽纯正深沉。

霁蓝地描金粉彩诗句花卉纹大瓶,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霁蓝釉瓷器多采用描金地加彩绘的工艺,工艺复杂,烧制难度较大。设色华丽,纹饰繁缛。器身优美圆润,釉面不如雍正时期莹润有光泽。色调为纯净的蓝色,不如雍正时期艳丽。民窑中细砂底也不及雍正光滑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