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祭蓝釉鉴定口诀? 清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

一、祭蓝釉鉴定口诀?

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 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二、清代蓝釉瓷器怎么鉴定?

最漂亮的清康熙蓝釉打底,白花冰梅纹葫芦瓶,是新是老各位猜猜看?

三、洒蓝釉瓷器鉴定方法?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其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中。

四、孔雀蓝釉瓷器的鉴定?

“孔雀蓝釉”又称“法蓝”,瓷器釉色名。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是低温釉。生坯挂釉,或于白釉器上二次挂釉烧制。生坯挂釉者,釉层极易开片剥落。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坦言讲,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人们根据该类色釉的日常视觉发色不同而进一步划分所得,统称时可用“翠蓝”一词。限于“翠蓝”不太为人熟知,笔者在本文中就使用“孔雀蓝”统称该类色釉。

  孔雀蓝在制作初期种类并不丰富,随着它的呈色、胎釉结合等诸多特性慢慢被人掌握,在陶瓷界的应用也渐趋广泛。根据制作品种,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孔雀蓝单色釉、孔雀蓝青花、与孔雀蓝有关的混和彩瓷(包括素三彩、五彩等)。

五、元代霁蓝釉瓷器鉴定方法?

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六、宋代霁蓝釉瓷器鉴定方法?

宋代霁蓝瓷器釉面缩釉点比较多,开片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放射性分布,气泡大小不一,底足糯米胎且有跳刀痕。

七、清雍正洒蓝釉瓷器怎么鉴定?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谢谢

八、洒蓝釉五彩瓷器鉴定方法?

造型成莲瓣形,直口,深腹,圈足,口沿的处理流畅自然,形如莲花盛开。底部修胎是玉璧底,胎非常规则,自然耸立。旋纹痕是当时的工艺特征,虽然现代的仿品也能做出旋纹痕,但是区别在于仿品刻意做出这样的旋纹,所以深色较明显不自然。

九、宣德时期祭蓝釉瓷器有针孔特征吗?

在宣德时期霁蓝釉的记载没有描述有针孔的特征,你说的针孔有可能是瓷器上面的棕眼,棕眼是瓷器的瑕疵。宣德祭蓝釉瓷器特征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见圈足露胎。

4、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突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5、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谢谢

十、祭蓝釉和霁蓝釉的区别?

祭蓝釉瓷器也叫霁蓝釉,祭蓝釉瓷器多用于皇帝家祭祀苍天,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霁蓝釉是含钴百分之二左右的高温色釉。《大明会典》载:“洪武九年定,私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明嘉靖九年更定祀典,各坛所用的祭器也重新作了规定,登、簋、盏、豆等祭器皆以瓷盘代之,说明瓷器取代了青铜器用来皇家祭祀用品,此制一直沿用至清乾隆年间。

霁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现代。明代早中期霁蓝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优质霁蓝釉,是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泛紫),自然被官窑垄断。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民窑烧造一些质量差的国产钴料霁蓝釉瓷。万历中期以后至崇祯明末,尚未发现有官窑烧造的霁蓝釉瓷器。清代官窑和民窑继续烧造霁蓝釉瓷器,可是由于钴料不同蓝釉发色已非明代早中期苏料和回青料那种靓丽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