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种类有哪些
陶瓷的种类有哪些
大致分为普通陶瓷和先进陶瓷,
传统陶瓷产品如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瓷等是用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烧结等过程而得到的器皿。陶瓷也可以说是粘土工业的通称,它包括粘土或粘土的混合物经原料加工、成型、烧结制成各种制品的制造工业,从普通的陶器到精细的瓷器都属于这个范围。由于它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硅酸盐矿物,所以归属于硅酸盐类材料。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从古老的工艺与艺术进入到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这些陶瓷的新品种,如氮化物陶瓷、压电陶瓷、金属陶瓷、复合物陶瓷等常称为特种陶瓷。他们的生产过程基本是原料加工、成型、烧结这种传统方式,但采用的原料已扩大到其他化工原料和合成的矿物原料,组成的范围也延伸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范畴中。基于这种情况,可以认为,凡是传统的陶瓷生产方法制成的无机多晶产品均属于陶瓷之列。
陶瓷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尺度,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陶瓷最初是指粘土质产品,后来又包括特种陶瓷。在美国和日本,陶瓷称硅酸盐或窑业产品,他不仅包括陶瓷和耐火材料,还包括水泥、玻璃、搪瓷与珐琅再内。从产品的的种类来说,陶瓷系陶器与瓷器两大类产品的总称。陶器有一定的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泽,不透明,敲之声音粗哑,有的无釉,有的施釉;瓷器的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通常都施用釉层(某些特种瓷并不施釉,甚至颜色不白,但烧结程度仍是高的);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类产品,坯体较致密,吸水率也小,颜色有深有浅,但缺乏半透明性,这类产品通常称为炻器,也有称为半瓷,在我国科技文献中常称原始瓷器,或称为石胎瓷。
我国瓷器分别那几类?
我国是“瓷器大国”。历代烧造的瓷器种类繁多,因而其分类和命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基本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主要有这四种:
<1> 烧制时间: 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划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划出“年代”,一般用于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窑、明宣德窑等。
<2> 烧制地点: 指总的烧制区域.如“越窑”泛指浙江余姚、上虞、绍兴地区的窑址,“耀州窑”泛指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景德镇窑泛指景德镇.
<3> 烧制特征: 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过程。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钧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釉中彩)
<4> 烧制窑别: 是我国封建等级制度最生动形象的反映。官窑器泛指官办窑厂专为皇室烧制的产品,始于唐五代,明清时盛况空前。民窑器则是民间窑厂烧制的各种产品。官窑器工艺精美、端庄华贵,民窑器则显得洒脱、生动,无拘无束.
总之,对我国古瓷的命名,最好应将时间、地点、窑别和器物特征这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明永乐景德镇官窑青花瓷”,这样才显得科学、全面、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