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紫定瓷器的底足特点? 什么叫紫口铁足?

一、紫定瓷器的底足特点?

定窑圈足底有大小两种类型,较大的圈足上会有竹丝刷痕,小圈子就没有这样的痕迹,很多人偏向于大圈足的定窑,认为这种竹丝刷痕更能体现定窑的特点。

二、什么叫紫口铁足?

紫口铁足是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由于施有乳浊性厚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则呈现胎的颜色。它和青釉配合,既能衬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产品具有挺拔秀丽的质感。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称谓“紫口铁足”。

三、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与龙泉窑紫口铁足区别?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

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

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四、宋官窑紫口铁足特征?

宋官窑紫口铁足的特征包括:

1. 紫口:官窑紫口器物采用的是高级紫砂泥,经过高温烧制后得到一种独特的紫色釉料,因此器口呈现出紫色。

2. 铁足:铁足是官窑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其采用的是精铁材质,经过高温烧制后制成。铁足与陶体呈完美结合,为器物增加了一份坚硬、稳重的气质。

3. 色泽素雅:宋代官窑艺术以素雅见长,紫口铁足器物同样如此。其釉色不艳丽,而是清雅素净,给人留下淡泊静谧的美感。

4. 纹饰朴素:宋官窑紫口铁足器物的纹饰同样以朴素为主。以云、水、山、林等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简单而富有趣味的描绘方式,展现出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五、宋代官窑紫口铁足是怎烧制的?

宋代官窑紫口铁足是官窑和哥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形成是由以下几点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胎中由于配入紫金土而铁含量特别高,露胎处的铁质在冷却时被氧化,生成棕红色的紫口和棕黑色的铁足;

(2)制备胎料和釉浆时所用的水是一般的河水,其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和铁质,釉浆中所配入的釉灰也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在干燥时,这些盐类和铁质随着水分的蒸发而一起跑到生坯的表面上,在生坯的口沿和棱角处特别集中,在釉和露胎的交界处也很明显。在烧成过程中,这些可溶性盐类和铁质有一定的助熔作用和着色作用,使口沿露胎处成棕红色;

(3)装烧时所用的垫饼往往用含铁量很高的耐火土制成,在高温烧成时,铁质从垫饼扩散到底足处,形成铁足。

六、宋官窑紫口铁足形成原因?

宋代官窑紫口铁足现象不是因为夹碳胎的原因,是因为胎为紫金土,烧制出来后显黑色,因底足和口沿釉薄而显示出这样的紫口铁足现象。

七、瓷器卧足的鉴定特点?

明成化仿哥窑卧足碗通高4.1厘米、口径10.2厘米,足径6.2厘米,敞口,圆腹,卧足。内外施仿哥釉,布满不规则的开片纹,仿哥窑“紫口铁足”,外底书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是景德镇仿哥窑瓷器的精品。

八、乾隆瓷器玉璧底足的特点?

玉璧足,严格来说叫“拱璧底”,与唐明初的宽厚平足有异,下面简称玉璧底,是明中后期至清三代时期广泛运用的一种民窑削足方式。其实从字面上来看,玉璧底,就是跟玉璧相关的。玉璧作为古代社会重要的玉礼器,是玉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厚重的古代玉器之一。玉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若是边宽大于孔径的就是璧;孔径大于边宽则为瑗;若边宽与孔径一致则为环。乾隆玉璧足在胎质及制作工艺上远不及康、雍,只能从釉质、发色、描景绘图、器形来分析。

嘉道的小酒杯多见,从削足就能辨认出年代。毕竟到嘉、道以后玉璧足逐渐消失,清代的削足还是以带釉底的削足为主体。

九、黑定窑瓷器的底足特点?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定窑瓷器的底足特点有两种:大圈底的瓷器,表面一般不是平滑的,而是会有凹凸的装饰和花纹。小圈足就没有这样的痕迹,并且足底较狭窄。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

十、雍正时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点?

雍正官窑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青花双圈款,也有双方框款,其次是多用于单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书款。

从字体上分析,雍正款识由专人题写,所以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楷书款早期为三行双圈,晚期为双行双圈或双框。“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炉均和茶叶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四字楷书堆料款仅用于珐琅彩瓷。雍正细路民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正谊书屋”、“百一山房”、“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如用灵芝、香炉、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雍正时期被认为是清季盛世之一,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制作之精冠绝于各代。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这一时期的粉彩最为突出,大肆盛行,从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仅白地彩绘,还有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红、淡绿、酱地以及墨地等。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在于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仰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青花和釉里红在同一种气氛中烧成,两种色泽都十分鲜艳。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青釉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也非常成功。出之于康熙时期的茶叶末、铁锈花等铁结晶釉,在此时达到极盛。稍后,唐英所作的《陶成纪事》中,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五十七条之多。许多颜色釉也在这一时期成熟起来,如祭红、祭蓝、粉青等等。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早期流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