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馆藏洪武釉里红瓷器底足特征?
一、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青花釉里红是极品,传世罕见,特别是郎窑。
二、馆藏洪武釉里红瓷器底足特征?
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风。这种器足的处理,在当时处于主流地位,成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兴起各种型制的圈足,种类繁多。另外,民窑青花碗一类,则底面无釉,圈足高深,有的挖足过肩,残留有削痕及同心圆跳刀痕。
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黑点状或大片的火石红斑。其形成原因有两种:
一为胎体本身含有铁质,经窑火烧结转为氧化铁而呈现红色;另一为工匠着意旧刷而成。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中期,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通常是火石红斑越浓重,表明器物制作年代越早。
三、洪武釉里红特征?
洪武釉里红的釉面呈青白色,白中微闪青,釉稍厚、肥润,柔和悦目,釉厚处显乳白,最突出的一大特点就是釉面缩釉现象严重。
大盘底部施有一种釉浆,薄厚不均,薄处浅黄呈火石红色,并有油亮的光泽,形成洪武瓷器独特的釉面。
四、洪武釉里红大盘如何鉴别鉴定,怎么鉴别鉴定真伪?
釉里红瓷器大多指的是元代和明代的单色红釉瓷器。鉴定釉里红还是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逐步分析和评估。可以简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鉴定。
一、器型: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瓜棱罐。
二、胎体: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瓷质坚实厚重、致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常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中心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三、釉色: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四、纹饰:元釉里红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对釉里红所产生的历史和年代有熟悉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古代瓷器烧造的方法和技术要深刻的了解,必要是需借助科学仪器进行科学鉴定。从而断定是否是真正到代的釉里红瓷器。
五、釉里红瓷器的铁锈铜锈斑鉴定?
元釉里红瓷器釉有铜锈斑,比较典型的;明釉里红瓷器釉有铜锈斑,比较少的。
六、釉里红瓷器各时期特征与鉴定?
回答如下:釉里红瓷器是中国陶瓷的一种,以其独特的红色釉料而闻名。它的特征和鉴定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来区分。
1. 宋代釉里红瓷器:宋代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胎体细腻,釉面光滑细腻,釉色红艳而有深浅变化,常常呈现出橘红色或红褐色。鉴定宋代釉里红瓷器时,需要注意胎体的细腻度和釉面的光滑度,以及釉色的红艳和变化。
2. 元代釉里红瓷器:元代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胎体厚实,釉面厚重,釉色较为淡雅,呈现出红褐色或红棕色。鉴定元代釉里红瓷器时,需要注意胎体的厚实度和釉面的厚重感,以及釉色的淡雅和颜色的变化。
3. 明代釉里红瓷器: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胎体细腻,釉面光滑细腻,釉色红艳而富有变化,常呈现出明亮的红色或红褐色。鉴定明代釉里红瓷器时,需要注意胎体的细腻度和釉面的光滑度,以及釉色的红艳和变化。
4. 清代釉里红瓷器:清代釉里红瓷器的特征是胎体细腻,釉面光滑细腻,釉色红艳而鲜明,常呈现出明亮的红色或红褐色。鉴定清代釉里红瓷器时,需要注意胎体的细腻度和釉面的光滑度,以及釉色的红艳和明亮度。
在鉴定釉里红瓷器时,还需要注意其胎体的质地、胎釉的结合程度、釉面的光泽度和纹饰的形态等因素。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历史文献和专家的意见,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
七、红釉镶铜瓷器鉴定特征?
康熙郎窑红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康熙郎窑红具有玻璃质光泽,所以虽然仿造的是宣德红釉瓷器,但是但比宣红釉更鲜亮,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
2.郎窑红因为施釉汁厚,所以在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脱口垂足郎不流”也成为鉴定康熙郎窑红的一种常见方法;
3.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4.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
八、如何鉴定釉里红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釉里红瓷器是用氧化铜着色后烧制而成的,用三十倍放大镜可以看出问题,特别是老瓷的浓重线画,涂绘部位是可以看出绿色和深绿色,老瓷釉里红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虾青色,由于用铜做色釉的原料,在过去对釉的厚薄和温度掌握不标准〈那是没有温度计〉对釉里红的处理不均,又因用铜做釉时在红和绿时烧制温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现泛绿的斑点,那时的技术釉里红非常均匀是不可能的。
釉里红瓷出现年代与绘画方法:
釉里红用铜烧造,釉下彩瓷要知道。唐代出现元烧成,高温还原铜红造。
装饰方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到。有款多
写至正款,元代明初图同套。
仔细可分元明器,断代器形纹饰靠。纹饰认证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确很多,元明清朝断代妙。
注解:釉里红在长沙窑发现,是唐代产品,到元代才成功,属釉下彩高温烧成,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有款的在元代多书至正,1330~1339年元末顺命帝的年号为至正。明代早期的产品和纹饰是以元代延续而成,不易区别,要靠器形,纹饰区别。元明的釉里红纹饰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样的,可以借鉴,如:元代足粗而滑润,有滴釉。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细辨别才行,润度也好。
釉里红纹饰的窑变:
瓷窑出彩常用铜,低温出绿高温红。釉厚釉薄影响色,红釉底色米汤情。
注释:釉里红用铜在千度以内可以出红绿色等色,高温出红色,过去不易控制,因没有测温设备,如:没有温度计。足有火石红,有多数产品红中泛灰。有的釉厚泛黑绿。常有红釉器足口显绿,也有米汤底的器件。釉里红非常均匀的要注意,假的多。
九、如何鉴定大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 ,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经1250C~1280C的强还原焰气氛,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呈现娇妍而沉着的红色花纹。
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 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十、如何鉴定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釉里红瓷器?
1、根据瓷器造型鉴定雍正瓷器:
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根据纹饰来鉴定雍正瓷器:
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抚媚。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绘画纹饰有:缠校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由雍正开始珐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3、根据胎釉来鉴定雍正瓷器:雍正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4、根据底足和款识来鉴定雍正瓷器:雍正瓷器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5、雍正瓷器鉴定中青花和彩瓷特点: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3个深浅颜色。彩嚣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珐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