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瓷器文化? 什么是瓷器压窑?
一、什么是瓷器文化?
土与火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条件,中国的瓷器这一“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大智、大悟、大巧、大美的智慧结晶.我们知道,瓷器开始在世界各地流通是在唐代,当时各国的上流社会无不以拥有中国的这种特色商品--陶瓷收藏为荣耀,这使得中国瓷器成为了带动那个时期手工业制作及工艺美术产品交流与发展的一道亮丽无比的风景线。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这个时候的中国陶瓷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出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陶瓷之路》一书中写道:“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的纽带,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往来桥梁。” 正所谓“千度成陶”,伴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日趋益进和我国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国陶瓷在其造型、手绘、釉下及工艺制作等流程方面也在不断的丰富、成熟、推陈出新中,因此,雄浑大气、既厚重深沉又轻盈剔透的现代瓷器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远的文化意蕴和前卫强烈的现代审美观,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鉴赏性和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手工制作技术和现代艺术完美相接、实用与装饰的相互交融、生活与创作的和谐统一等等双向辉映、传世的意义。二、什么是瓷器压窑?
瓷器压窑指的是一种制作高质量瓷器的工艺流程,主要用于生产高档的青花瓷等名贵瓷器。它通常包含两个步骤:压泥和烧制。
首先进行压泥,也称压坯,这是瓷器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压泥是将陶土通过在模板上施加压力的方式,压制成形,使得形状逼真、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并且没有缺陷。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操作,以保证泥块的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接下来是烧制工序,该工序会让已成型的瓷器在高温下进行烧制。在压窑之前,通常还需要对瓷器进行涂料工艺处理。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将瓷器置于高温窑内进行数小时的煅烧,使其变得非常坚硬、通透、白净,同时还需要对烧制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瓷器不会出现破损或变形等缺陷。
三、什么是瓷器的款识?
瓷器的款识也就是瓷器的标记,有管款和私款之分。官款多是当朝年号款有四字、六字之分,还有篆书与楷书之分;私款有堂名款、花押款之分。瓷器的款识就相当于瓷器的身份商标。
四、什么是瓷器沁色?
瓷器出土沁色是水碱、水锈、土锈这几类现象都是在出土瓷器身上表现出来的痕迹,这些痕迹有的是呈灰白色、灰黄色的土沁情况,或是铁锈状斑痕等等。
无论是铁锈还是土疤,这些瑕疵由于地下环境潮湿,环境复杂,泥土中的瓷器内部元素与釉面产生化学反应,土沁深入釉面,锈迹坚实,不会轻易洗刷掉。
五、什么是瓷器小米胎?
正确说法是糊米底,是指瓷器胎里面含铁,在不挂釉的底上出现像大米糊了的样子。在不同时期都有出现,明代瓷器较为突出。
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很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才行,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六、什么是瓷器的细路子?
这个说的是老瓷器,老古董,老物件,因为普通民用的瓷器一般制作工艺要求低,表,面纹饰也简单,花纹显得过于粗糙,而一些大户人家对品质的要求可能就要高一些,画面就画的要细致,瓷胎细腻,这种瓷器就是民窑细路
七、什么是瓷器的包浆?
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
不止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文玩、书画碑拓等纸绢制品都有包浆。
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
由于成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鉴可以照人了。
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愈加明显。
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八、什么是瓷器的釉把子?
瓷器的釉把子是圈足满釉的俗称。因涩胎圈足瓷器使用时,会摩擦台面留下擦痕,所以从清代开始,景德镇的陶工就尝试制作圈足有釉的产品。
但圈足有釉的制作要在圈足内边修出一道凹槽,槽的内沿起弦纹一道,略低于圈足,如同双圈足,还要在装烧时有专门的垫圈,费工费料,只有高档产品才做。
九、什么是瓷器的游丝毛线?
是指瓷器釉面受外力作用,多年自然磨损,所产生而留在瓷器上如牛毛似的微小痕迹。牛毛纹在日常用器的多,摆设器的少;年代久远的多,年代近的少;传世品的多,出土的少。总之,使用频率越密集,牛毛纹越多。
十、什么是瓷器年款的歌诀?
为了便于初学者尽快掌握从款识方面鉴定明清瓷器的方法,我国著名瓷器鉴定大师、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孙瀛洲先生经过反复推敲,将自己在这方面的鉴定窍门编成歌诀。
这些歌诀句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可谓一字千金,故深受人们欢迎,被广征博引。
如关于永乐宫窑瓷器年款:永乐篆款确领先,印刻暗款凸凹全。 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确知不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