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釉的原理?
宋代建窑油滴的斑纹是由釉中氧化铁在该处富集,冷却后因过饱和状态使得赤铁矿和少量磁铁矿晶体析出而形成的。其形成机理的过程为:
1、釉中产生气泡
油滴是气泡自釉中出现的痕迹,以此作为中心由三氧化二铁结晶而成。陶瓷烧成时在釉中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出在釉方和坯体方面,或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气泡是釉及胎料所含的空气及烧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气体构成。釉料中含有的微量杂质,特别是Fe2O3与气泡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对黑釉来说,由于其中所含Fe2O3成分较高,当窑温达到1000℃以上时,Fe2O3开始分解成Fe3O4类型的氧化铁与氧气,1200~1250℃左右大量产生氧气。Fe2O3在常温下时稳定的,在高温下有转变为低价氧化物的倾向。
浅谈建窑建盏的油滴烧成技术原理和化学组成
南宋建窑油滴香炉型建盏
在釉中,铁质只有一部分是纯氧化物,另一部分结合在其他化合物中或溶解在釉里,其稳定范围与纯氧化物稍有差别,但温度提高后总具有二阶铁转化为三价铁的倾向。这种分解随着温度升高而剧烈增加。
从油滴建盏的烧制过程可以了解到,油滴釉即热高温熔融后,釉面开始起泡,温度持续升高,釉料的鼓泡增大,紧接着起泡破裂形成凹陷,若此时停止加热,冷却后会得到一个遍布坑洞的釉面。随后必须持续升温,让表面恢复平坦。油滴釉面起泡,即是氧化铁分解形成氧气的过程。
2、气泡长大
油滴釉中的Fe2O3分解反应,一般要在Fe2O3含量较高及分散度较大的地方进行,并产生气泡。因此,油滴釉的含铁量必须高达6~8%,否则含铁量不足,无法形成油滴斑点。分解产生的气泡周围,熔融釉层的铁氧化物浓度要高于其他部分,随着分解反应的继续,气泡会逐渐长大,或者由较小气泡逐渐汇集形成较大的气泡,周围氧化物则不断提高。
浅谈建窑建盏的油滴烧成技术原理和化学组成
现代建盏油滴晶体
3、铁氧化物上升至釉面
当气泡长大到一定程度,由于周围铁氧化物的富集,从而改变釉层熔融液体的成分,釉层粘度变小,气泡的表面张力也随之减小,气泡排除或冲破釉面,随后釉面再度平整。在此过程中,气泡周围富含铁氧化物的熔体在冷却后,从中析出赤铁矿与磁铁矿,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见的油滴斑点。
浅谈建窑建盏的油滴烧成技术原理和化学组成
现代建盏油滴晶体
三、油滴的烧造工艺
1、胎土泥料的选择与处理
由宋代建盏残片的胎土与水吉周边泥料的化学组分来看,现代油滴建盏的泥料可以由黄泥、红泥构成。红泥提供胎土必要的氧化铁,在还原条件下才可以形成建窑的“铁胎”。黄泥,具有高岭土性质,称为“南山高岭土”,可以提高胎土的耐温性能,防止坯体发生变形、起泡等工艺缺陷。二者的比例控制在5:5附近,根据所用油滴釉料、烧成温度以及烧成效果的追求,可以在此比例附近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泥料选择也可以添加田泥,替代部分黄泥,可以改变油滴斑纹的呈现效果。
浅谈建窑建盏的油滴烧成技术原理和化学组成
泥料在山上挖运回来后,应进行淘洗,去除大颗粒的石英砂以及其他杂质,然后过筛,筛网的适宜目数为80目。筛网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泥料过细,烧制出来的建盏胎底过于细腻,失去宋代建盏的粗胎风韵;过粗,泥料的石英颗粒过大,烧制出来的建盏胎底尽管粗犷了,但口沿过于粗糙,不适合作为日常的饮茶器具,另外也容易导致釉面的缺陷。
事实上,过滤后的泥料应在放置半年,进行陈腐。陈腐后的泥料,即易于拉胚造型,也利于烧成。
2、釉料的配制与处理
如上所述的油滴釉烧成原理中,含铁量是要时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