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镶铜瓷器鉴定特征?
一、红釉镶铜瓷器鉴定特征?
康熙郎窑红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1.康熙郎窑红具有玻璃质光泽,所以虽然仿造的是宣德红釉瓷器,但是但比宣红釉更鲜亮,釉色鲜红浓艳宛若初凝牛血;
2.郎窑红因为施釉汁厚,所以在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脱口垂足郎不流”也成为鉴定康熙郎窑红的一种常见方法;
3.郎窑红釉在高温下流动性大,器物口沿处因釉薄而呈现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浓甚至釉凝成堆。
4.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
二、瓷器上铜釉是什么时期的瓷器?
从考古资料看,我国唐代已开始利用铜烧出红色,山西省交城窑即出白釉红斑器;宋代河南禹县钧窑已大量烧制铜红斑钧釉瓷;元末明初景德镇始烧一色红釉器,其中以明初永乐、宣德的鲜红(又称“霁红”、“祭红”)最著名。
明中期铜红釉曾一度失传,改烧矾红。清康熙朝得以恢复,烧成郎窑红,豇豆红等名贵品种。所以严格说来铜红釉是由唐朝开始的。
三、铜红釉和铁红釉的区别?
在烧窑时火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性质。火焰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种: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不同性质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我们今天主要将前两种:
氧化焰烧出铁红釉: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空气供给,也就是把炉门大开,这样窑中的氧气充足,CO较少,铁元素充分氧化成为红色的Fe2O3。所以,理论上讲窑内温度越高,则氧化越充分,颜色越红。
还原焰烧出铜红釉:还原焰是不完全燃烧的火焰。也就是将炉门部分封闭或全部封闭,这时窑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多,没有或者极少游离氧的存在。由于还原焰能使釉体内的高价铜得到充分还原变为低价铜,而呈现出约带紫意的红色。未完全还原的则呈现出绿色或蓝色等。
经过元素分析对比可以看出:铁红釉的含铁量大于铜红釉的含铁量(2.120% > 1.860%),铁红釉的含铜量小于铜红釉的含铜量(0.818% < 0.935%)。
四、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青花釉里红是极品,传世罕见,特别是郎窑。
五、宣德釉里红瓷器特点?
1.器形特点
洪武釉里红瓷大件器物较为多见。器形主要有梅瓶、玉壶春瓶、盖罐、执壶、军持、盏托、大碗、大盘等。风格浑厚大方,尤其是外销瓷器以军持较为多见。
2.胎釉特点
洪武釉里红瓷的胎体厚重坚实,胎土淘炼不精,器物底足涩胎无釉,泛火石红,大多数器物颜色不太鲜艳,有种浅淡和偏灰的感觉,甚至有些器物还呈现了黑色或者褐色,釉面多有开片。
3.纹饰特点
洪武釉里红瓷的纹饰主要采用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装饰方法以线描为主,富有时代特色,尤其是红地白花在洪武时期之后很少见到。
二、明代宣德釉里红瓷
明代宣德时期,釉里红瓷的烧造技术更上一层楼。此时已经摆脱了釉里红瓷的晦暗色泽,釉里红瓷的色泽十分纯正,而且难度最高的青花釉里红瓷也有烧造,只是传世器物少之又少。
1.器形特点
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瓷主要有高足碗、高足杯、高足盅、梨形壶、罐、瓶、盏、盘等器形。
2.胎釉特点
宣德时期釉里红瓷的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带有明显的橘皮纹特征,大小气泡分布疏朗,发色纯正,犹如美丽的红宝石一般鲜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纹饰特点
宣德时期,有些会以白釉剔花填红料作为纹饰,器物烧成之后图案凸出白色釉面,效果极佳。
4.仿制特点
宣德釉里红瓷的仿制从清代已经开始,其中以康熙时期和雍正时期仿制的效果最佳。康熙时期的仿品与真器十分接近,但是胎体厚重。
雍正时期的仿品多带有本朝器物的特色,雍正仿品胎体厚重,大小气泡分布均匀,而且红釉没有深浅斑驳的特征,以及无晕散等。仿制的款识多以“大明宣德年制”或者书雍正本朝款,仿制的字体非常工整,挺拔而秀丽。
现代仿宣德釉里红瓷的效果可以说几乎与真器无异,但是有些器物的青花落款色泽较真器更为艳丽。
六、真品釉里红瓷器特征?
1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七、瓷器如何区别郎窑红釉和霁红釉?
霁红釉和郎红釉区别釉面不同、流釉不同、有无灯草边、釉色变化、气泡大小不同、有无纹片、底足及内部釉色不同;釉面不同:郎红的釉料极其光滑明亮,引人注目,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祭红釉面深色不透明;流釉不同:朗红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脱口垂足郎不流”;祭红是一种不会脱口而出的颜色,釉面也不会垂下来,即使底部有一些积釉,也是很薄的一层,而且很规这与郎洪的明显不同;
有无灯草边:所谓“灯草边”,是指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烘烤过程中,器皿上部的釉汁向下流动,器皿的口部沿着釉层的一部分变薄,使口部苍白,就像口部周围的一圈突起,因此称为“灯草边”或“脱口”;
祭红在器口和足跟处,有非常明显的“灯草边”,相对而言,永渲祭红釉口部或底部的“冲边”较宽,从3~5毫米到5毫米不等,清代的红釉大多颜色较厚、较深,而口部或底部的“冲缘”较窄,约为1~2毫米到2毫米;郎红没有灯草的边缘,或是一层粉状白釉或人工绘制的膏状白釉。
釉色变化:郎红有很多变化,由于釉料的流动性,更加灵活,厚的部分像牛血的初凝,薄的部分像鸡血一样鲜红,祭红祭红颜色均匀,变化少,更均匀;
气泡大小不同:通过放大镜观察,郎红釉中的气泡非常小且稀疏。祭红的釉体的气泡更大、更密,永宣祭釉中气泡更大,肉眼可见;
有无纹片:郎红釉层中有大小不一的图案,但祭红中没有图案,而且,祭红釉橘皮纹,但鲜红的釉面光滑,偶尔会出现橘皮纹。
底足及内部釉色不同:郎红的底足和器物内部为黄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釉、苹果绿釉。祭红器物内外都没有这样的特征。
八、什么是青花釉里红瓷器?
青花釉里红瓷,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以色彩绚美著称。始于元代。由于烧成难度大,青花釉里红器,被视为古瓷珍品。
九、元代釉里红瓷器龙纹特征?
此件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高2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0厘米。此器为多段接成,短颈丰肩,鼓腹渐收底,广底矮圈足沾釉,见旋纹,底足中间有支钉痕。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红。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绘红花花卉。瓶身纹饰布局繁密,主题纹饰为釉里红龙纹,采用留白手法装饰这条矫健有力的游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飞舞翻腾,这条红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
。龙为多角,头小,颈部细长,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异常凶猛生动,是典型的元代龙纹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一改唐宋以来瓷器纹饰布局疏简的传统,且形象对比鲜明,白地红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件釉里红瓶形制规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艺。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釉里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接近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十、红釉双耳鹿头尊瓷器?
红釉双耳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像牛头或鹿头而得名。
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