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三孔布有哪几种?

一、三孔布有哪几种?

三孔布是有三个孔的圆足布,是战国末期由秦铸行的一种圆足平首布,其特点非常显著:圆肩、圆首、圆裆、圆足,与圆足布特征相似,不同之处是在其首部和两足之上各有一个圆形的穿孔,因此而得名三孔布或称三窍布。三孔布正面铸有地名,背面铸有数字,如一、二、廿、四十、七十等,背的腹部铸有记重文字

二、三孔布是那给地区流通的钱币?

三孔布的特征是圆首、圆肩、圆档、圆足,首及两足各有一个圆形穿孔。这是为了减轻磨损而对原来布币的改造。三孔布现在发现30余品,正面有铸造地名,背面铸有两或铢以标重。经裘锡圭〔22〕、何琳仪〔23〕、黄盛璋〔24〕诸先生考证:这些钱面的地名大都在赵国东部,个别在赵国西北部,有些是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后属赵的,有些是赵从燕国、 魏国手中夺来的,总之在战国晚期都属赵国。因此,他们肯定这些三孔布是战国晚期赵国东部地区铸行的货币,绝不是秦币

三、战国时代的三孔布钱是什么铜造的

战国三孔布的材质是青铜,实际上从先秦到明代嘉靖年间,铜钱的材质基本上都是青铜,嘉靖开始以黄铜为材料。

战国时期刀、布、圜币基本上铜含量在60%以上,铅含量20%左右,锡含量10%以下,属于铅铜合金。秦汉指隋唐的铜钱,铜含量增加一般在80%,铅含量4%—12%,锡含量10%以下,属于铅锡青铜。宋代以后因铜材缺乏,铜含量降为在60%—70%,铅含量20%以上,品质下降。

币将此古泉名珍收入囊中,也创下古钱拍卖的新纪录。

战国时期赵铸币三孔布是由圆首圆肩圆足布发展演化而来,因其首部与两足各有一圆形穿孔,故名之为“三孔布”,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古泉名珍之一。对于三孔布的铸造国别,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主要有赵铸、中山铸、秦铸三说;根据其出土区域、地名、形制等因素考证,目前泉界大多倾向于赵铸说较确。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除存世罕见外,主要是采用“朱(铢)两制”纪重。三孔布分大小二等币值,大者一两,小者十二朱(铢)。据出土报导资料载:1983年,在山西朔县北旺庄露天煤矿工地八号墓葬中,曾出土了一枚“宋子”小型三孔布,其背文“十二朱”,首部有数字“一”;通长55毫米,重6.8克。宋子是古邑名,战国时为赵地,在今河北赵县东北。从现存文献资料上看,这枚宋子三孔布,是目前唯一有准确考古出土记载的实物,其意义重大,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