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一、大明万历的瓷器有什么特点?
万历窑瓷器的胎体比较厚重,釉泡细密。瓷器的造型,与嘉靖时期无很大的变化。制作大器之风盛行,尤喜烧制大龙红、大花觚、大缸等,器型多种多样,几乎所有的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器都可以在瓷器中见到.万历窑瓷最突出的装饰手法是镂空与雕塑
二、大明万历年制瓷器?
大明万历年制是瓷器年号款。
【大明万历年制】①明代万历官窑瓷器年号款。常见青花、三彩器,以青花楷书、色楷书、楷书填彩及刻写等方法题写,横竖皆有。款字外常饰以双圈或双方框。
②明代崇祯年间景德镇民窑瓷器伪托款。
③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寄托年号款。分别见于五彩云龙纹小盒和青花五彩人物纹方花觚。
三、大明万历瓷器龙纹特征?
万历瓷器龙纹饰的时代特征极为明显,大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受当时版画的影响,其次是承袭传统,其三是创新。
明万历年间徽派及金陵派版画的崛起,不仅是明代版画艺苑中的大事,
同时也给景德镇瓷器纹饰带来了变革,使瓷器纹饰走出了一味承袭传统的窠白,拓宽了瓷器装饰题材。
徽州(今安徽歙县)版画制作始于明天顺时期,但真正成为流派则是在万历初期, 至万历中晚期到崇祯年间达到极盛。
可以这样讲,没有万历徽派版画的崛起,就不会有明末清初景德镇瓷器纹饰的繁荣丰富。
万历时龙纹器物较为常见,瓶、罐、炉、碗、盘上均有装饰。
造型变化较多,或立龙,或行龙,或海水龙,或正面龙,或应龙。
装饰方法或勾线填色,或青花淡描,或色地留白,反映了当时窑工高超的装饰技艺。
四、大明万历笔洗特点?
大明万历年制官窑青花花卉纹笔洗,高21.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0.6厘米,釉色白中闪青,内外以苏麻离青钴蓝料绘花卉纹,青花发色宝石蓝色,深沉浓郁,结晶斑成片深入胎体,眼观及 手摸釉面凹凸不平。
釉水肥厚,气泡叠叠,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青花晕散,层次色泽令人赏心悦目
五、万历瓷器底足特点?
万历瓷器质地多数较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有不规整及变形。由于瓷土淘炼不精到,器物多数制作马虎粗糙,常有扁歪、翘棱窑裂等现象出现。
胎体壁大多略厚而整体笨重,大件器修胎不仔细,为砂底底足。碗、盘底足有明显刮削、跳刀痕,底心多下塌,有的塌到圈足不能着地。但部分官窑仍见精细,其修胎规整,胎体薄厚适度。万历期间,官窑、民窑中仍有胎釉细腻精美之器, 也有些薄胎美瓷。
六、万历斗彩瓷器特点?
清中期的《南窑笔记》的作者说道:"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七、明万历瓷器山水特点?
明代万历瓷器的山水题材特点是:1. 题材广泛,主题多样。
万历时期的山水万花筒釉瓷器器形多样,题材也非常丰富,既有大胆简练的抽象花鸟题材,也有空灵幽深的山水田园题材。
2. 色彩浓艳鲜明。
明朝万历瓷器的颜色饱和度高,颜色又多样,瓷胎与釉面相得益彰,画面纹饰流畅细腻,能体现出瓷器的质感与艺术效果。
3. 线条流畅,笔画圆润。
万历时期的瓷器山水纹饰、图案多采用细笔写就,但不失线条的流畅圆润,从而体现出瓷器工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总体而言,明代万历瓷器的山水题材表现出多样化、艳丽鲜明、线条流畅、笔画圆润等特点。
八、万历粉彩瓷器特点?
万历粉彩瓷器画工精湛,而且还要入窑复烧才能将粉彩图案烧在器身上而不脱落,釉水肥厚,糯米胎质底足,摸上去不扎手像小儿皮肤一样。
九、万历蓝釉瓷器特点?
万历蓝釉瓷器特征是蓝色较为暗淡,亮度不足,呈现出蓝中泛灰泛紫的色调,尤其是嘉靖朝蓝釉器物在接近底足处往往有流釉和聚釉发黑的现象,有的釉面有细小开片,有的有棕色斑点,而万历朝蓝釉器物则没有这种现象。
在纯蓝釉之外,还见有蓝釉白花器和蓝釉戗金器,后者是用细线堆出纹饰轮廓,然后戗以金彩,往往大都脱落了。嘉靖时期的蓝釉还有一种是以进口的回青料为之,称之为回青釉,色泽浅淡而光泽不足,蓝中泛灰,则较万历蓝釉逊之远矣。
十、大明万历五彩瓷器真品?
万历五彩瓷器真品特点: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