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无曲的简介
一、尤无曲的简介
尤无曲,著名山水画家,书法金石家与盆景艺术大师。尤氏是有史以来从事艺术创作时间最长的艺术家之一,他先后师事黄宾虹、陈半丁,以数十年时间在绘画中研究与实践中国山水画,七十岁后三上黄山,晚年变法,创独开生面的泼墨写意山水,倡“笔墨水融”之说,将水墨山水画中的“水”法引用,提升到与笔、墨同等重要的角度,强调笔、墨、水三者之间的“融”合,时代精神与古代文化精神的相融,诗意与哲学的奥义的感性共融。
尤无曲也擅画花卉,尤以画松独步天下。尤无曲还是盆景大师,在长期的盆景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曲园盆景。出版有巨型画集《尤无曲画集》(荣宝斋出版社版)《尤无曲绘山水》(荣宝斋画谱之一)《尤无曲画松技法》《尤无曲泼墨山水技法》《尤无曲画花卉清供技法》《尤无曲印谱》等。
二、2018-09-19
黎化片言之764
前天夜间,妻身体不适。作为丈夫,只能取消昨天的新疆之行。
感觉挺对不起远方的朋友,他为我把机票、宾馆都已订好。
妻为我觉得遗憾,一天唠叨了好几次。但我不后悔,儿子不在家,老俩口相依为命。作为丈夫,我须尽到责任。
整理书稿。自今日起,从拙作《青山晚霞红》摘录有关南通的几个片段,以飨微友~
南通虽偏处一隅,却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走在僻静小巷,你说不定会听到一阵悠扬悦耳的古琴声。或为《平沙落雁》,翅羽轻舒徐展;或为《长门怨》声,旋律如泣如诉;或为《广陵散》曲,知音相和相应;或为《关山月》色,泼撒潋滟波光。
哦,抚琴的是古琴演奏家徐立荪的亲传弟子们。这位梅庵派的杰出代表和继承人,在南通执教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古琴演奏高手。
丁弘的忘年交黎化曾经评价:梅庵古琴曲一旦搬上舞台,也就韵味大减;它只宜于月下的夜晚于深巷的小院于临河的水榭轻抚慢拨,邀三五知己远远聆听,让琴声融入血液,随呼吸吐纳徐徐流淌。
换句话说,它能在“城包水,水包城”的南通得以传承亦并非偶然,因为这里的土壤和气韵适合它生存和蔓延。
踏进石街小院,也许你会在墙上看到一幅泼墨山水,线条漫漶,烟雨苍茫,令人顿生目中所无而意中却有的惊叹。南通文人墨客们一眼都能认出:这是本土老画家尤无曲的作品。
尤无曲,得黄宾虹、郑午昌亲授的丹青圣手,1914年就在北京举办过个展,齐白石亲自为其订写了润例。1952年,他回归故里不再外出,只潜心探索中国画之技法,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被公认为是中国画传统功力最深的画家。
2005年秋,中央电视台《人物》专门摄制了这位95岁高龄大画家的记录片。第二年,大师与世长辞。所幸的是,他的不少画作成为南通众多市民的珍藏。
丁弘曾随南通女作家黄丽敏在钟楼附近的老楼里拜访过一瘦小的老太太。
老人比丁弘年长十多岁,常常“辟谷”几天不吃东西,身体好得惊人。
交谈之下,丁弘才得知她竟然是当年关押在白公馆的黄显声将军的狱中恋人黄彤光。在狱中,“小萝卜头”宋振中就是由她照应的。
因为爱,她拒绝了戴笠的释放安排;因为爱,解放后她一直独身,颇有点“妾心古井水,波浪誓不起”的味儿,默默地蛰居南通几十年。
(待续)
三、尤无曲的尤氏论画
笔墨水融DD我的艺术观
从五岁习画至今已过九十载,我一直都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画笔,越画越感到中国画的博大,越画越能体验笔墨水变化的神妙和愉悦。我认为中国画是世界艺术的高峰,中国画还没有达到顶点,他需要并能够继续发展。
艺术的发展总会带着时代的印记和特色,对中国画发展的悲观认识只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并不十分清楚中国画发展的血脉,和真正领会体味中国画所能表达的语言有多丰富和玄妙。而社会的动荡、变革,带来的几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断层,认识的肤浅,和急功近利心浮气燥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也带来了对传统中国画的否认。因此对中国画发展前途悲观的论点,停止的论点,无所作为的论点都是不正确的。
就世界艺术的总体格局而言,中国画的地位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还需要中国的艺术家长期而不懈的努力。中国画在今后的岁月里,随着国力的强盛,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画了解的加强,将为中国画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但不管将来中国画如何发展变化,有二点是不能少的,一是笔墨、二是人文精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根本,人文精神是中国画的灵魂。因而讲究笔墨和人文精神是中国画永恒的课题。我是画山水画的,我认为山水画是通过画家的性灵把握自然灵性的一种艺术实践,一个画家想在艺术上达到一个相当的境界,他必须先从塑造自己的性灵开始,这就是中国画家必须先是个学识丰厚的文人的缘故,而传统高境界的中国画家要有隐逸情怀,淡泊内涵,其实质就是与自然之道暗合,因为天工造物自然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无法速成,一个集大成的中国画家,必须有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通过对诸家诸法的长期修炼,集众善以为己有,并使造化与心源自然交融契合,从而达到所谓天人合一之境界。
限于篇幅,我对画理讲三点。
1、书为画之本。书法为绘画之根基,书法功力的深浅直接影响着画家的最终成就。
2、笔墨水融。水是生命的本源,造化万物的生成都靠水来滋养,因而水与笔墨达到真正的相融,就能与自然之道妙合,夺天工造物之真魂魄,水是中国画生活之源。
3、繁而透,空而厚,画之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