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窑紫金釉瓷器底足特征?
我国宋代定窑紫金釉瓷器底足特征有以下这些:
定窑紫金釉瓷器底足除黑釉器外多数都有花纹装饰。装饰手法从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后有划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种。早期划花系用竹签类工具在瓷胎上划成。所划线条比较细,坡度很小,图像自然豪放。
定窑瓷器紫金釉底足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
辽代定窑瓷器鉴定方法?
一、定窑瓷器鉴定方法:造型定窑造型品种较为丰富,盘、碗、灯、炉、盒、瓶、枕、乐器等,几乎应有尽有。盘、碗生产量最大。窑址遗存的瓷片中,约有80%均为盘、碗。盘、碗有尺寸较大的,如碗有口径近30厘米的,则为其他窑中少见。瓶的种类亦较多,有直颈瓶、净瓶、梅瓶等多种。枕有白釉孩儿枕、剔花腰形圆枕,壶在传世品中比较少见。
2
/8
二、定窑瓷器鉴定方法:胎釉定窑瓷器釉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宋代白釉颜色偏黄,这是因为,宋代定窑改用煤作燃料,用氧化焰烧成,釉中所含微量铁元素生成三氧化二铁所致。唐代定窑使用木材作燃料,用还原焰烧成,釉中所含微量铁元素生成氧化亚铁,故呈色偏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这是区别唐宋定窑白瓷的重要依据。其中酱釉、褐釉、黑釉、绿釉等品种,在定窑瓷器中占的比例不大,完整的传世品更是稀少,故收藏价值较高。所谓紫定,其实就是酱釉。宋代流行漆器,酱色釉当为仿酱色漆器产品。所谓黑定,则指黑釉。定窑黑釉不同凡响,其呈色均匀,光可鉴人,同样有漆的质感。绿定则不见文献记载,且无完整传世品,但故宫博物院在定窑遗址采集到两块绿定瓷片,其中一片上有龙纹。绿釉当为绿,呈色均匀而青翠,从而确认定窑曾有绿定产品。定窑另有褐釉产品,呈色近金黄色。曾见人在定窑窑址里采集到一枚印花褐釉盘残片,色泽金黄,颇为喜人。定窑颜色釉品种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系白胎,即与白瓷所用胎料完全一样,只是外罩色釉不同。这是紫定、黑定、绿定与其他窑口区别的重要标志。
3
/8
三、定窑瓷器鉴定方法:泪痕泪痕是指定窑瓷器表面的流釉表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表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皎白,胎釉结合十分严密,无流釉表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动,构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选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今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有些定窑白瓷的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新鲜。
4
/8
四、定窑瓷器鉴定方法: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瓷器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定真伪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
5
/8
五、定窑瓷器鉴定方法: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很难烧出玉质感来。一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有火爆之感。
6
/8
六、定窑瓷器鉴定方法:纹饰
定窑瓷器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画花、剔花、金彩等。定窑印花装饰出现于北宋中期,一出现即十分成熟,似乎没有什么发展阶段。这种艺术现象并非定窑印花独有,在中国陶瓷史上尚有其他实例,如后来元代青花的突然成熟出现等等,均与其特定的环境有关系。古定州石刻艺术发达,缂丝艺术也很有名气。石刻的工艺基础,缂丝成熟的图案,遂使定窑印花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布局工整,成为定窑瓷器中首屈一指的产品,并对南北瓷窑产生较大影响。
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飞禽、走兽、游鱼为主,人物纹比较少见,仅见于少量的婴戏纹。花卉以牡丹、莲花居多,菊花次之。飞禽以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为主,多与花卉组合成布局工整的图案。如鹭鸶、鸳鸯多与莲花组合,孔雀多与牡丹组合,走兽以龙纹居多,狮子纹较少见,游鱼多为成对的双鱼,人物纹非常少见。曲阳出土过印花狮子舞纹盘。婴戏纹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宋代婴戏纹较为流行,各窑均有婴戏纹饰,而婴戏三果纹则为定窑独有。其三果为桃、石榴和枇杷,三果与三婴间隔排列,器上满饰缠枝,三婴姿态各异,双手拽树枝,分别骑、坐、立于枝上,赤身跣足,婴孩天真顽皮的姿态颇有神韵。
印花、刻花、画花中均有大量龙纹,似与为皇宫烧贡瓷有关。宋代诸窑中,饰龙纹最多的当属定窑。盘、碗、瓶等造型上,均有龙纹出现,其构图多呈圆弧状的盘绕姿态,瓶上龙纹则龙体弯曲,龙爪狂舞,凌空飞行,颇有腾云驾雾之感。剔花产品在定窑瓷器中产量不大,主要品种是枕和瓶。在窑址曾采集到剔花枕残片,纹饰为几何菱状花纹。瓶有传世品一件早年流散国外。金彩在文献中有明文记载,据宋人周密《志雅堂抄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故宫博物院藏有白釉描金彩云龙盘三件,可惜金彩已伤脱,仅能依稀辨其云龙痕迹。
7
/8
七、定窑瓷器鉴定方法:覆烧定窑瓷器于宋代曾采用覆烧工艺,其目的一是增加窑内装烧量,二是防止一些大件器皿主要是碗、盘变形。采用此工艺烧造的瓷器,其口缘部位一周均无釉,文献中称其为“茫口”。定窑瓷器传世品中有口、银口和金口的,其中镶铜口的最多。
8
/8
八、定窑瓷器鉴定方法:铭文定窑瓷器底款有刻文字的,其中有“官”“新官”“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食官局正七字”“易定”等多种。上述款识,均是未烧之前刻于上的,其中“官”和“尚食局”“五王府”均在窑址中出土过瓷片。此外,定窑传世品中还有宫廷玉工刻款的,其铭文均与宫廷建筑有关,如“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其用途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