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瓷器的胎是什么(瓷器的胎是什么意思)

一、道光瓷器是什么胎?

清代道光时期瓷器胎体细白,多数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大件器物胎体厚重,小件器物胎质比较轻薄。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荡釉”,是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民窑中,有大量的胎质洁白,制作规整,口沿俏薄的薄胎圆器。

二、瓷器薄胎是什么材质?

瓷器薄胎是薄胎瓷材质。

薄胎瓷是景德镇汉族瓷器中最负盛名的一种,它又被称为是“脱胎瓷”或者是“蛋壳瓷”。薄胎瓷是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它的得名是由于瓷胎薄如蛋壳。

1、薄胎瓷的制作十分有特点,它需要经过40几道工序,并且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来完成的,一共要分三次才能够烧制成功。比较典型的工序有配料、拉坯、利坯上釉、绘画等等。其中,利坯需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步骤,要反复修琢,数量更是要达到数百次,才可以把原本有2、3毫米厚的粗坯修成0、5毫米,因为利坯是非常精细的一道工序。

2、薄胎瓷是景德镇的传统艺术名瓷,它的胎体非常薄,通常来说都保持在1毫米之内,有人这样形容薄胎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薄胎瓷整体风格秀丽、轻巧,拥有非常好的透光性,并且做工十分细腻、精巧。

三、糯米胎是什么时候的瓷器?

只要是糯米胎的瓷器,至少应该在清三代以前,1796年以前

糯米胎是指胎骨以其细腻,而称“糯米胎”。

自胎及釉在工艺技术方面都极力追求玉器质感的温润凝重。

窑炉装烧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匣钵,一钵一器不易落入窑灰,器物外观干净。也有利用托座叠烧的,所以一些碗盏底足或内心,遗留泥钉间隔的疵点。烧成后的瓷,胎骨细柔坚致,俗称"糯米胎",带有晶莹的光泽。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紧密浑然一体,呈色温润剔透素实雅观,器体在光线照耀下可映见指影;敲击时发出清悦悠扬的金属声

四、白胎哥窑瓷器是什么年代的?

宋代。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瓷器的胎裂原因?

因为陶瓷是黏土烧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受热不均匀,含水量过高等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瓷器的胎骨发裂,釉面未裂。也称阴裂。原因在瓷器未烧制前胎体有裂痕、被修补过,或者在瓷器烧制中预热带升温太急所造成的裂纹,经烧成后裂缝崩开,但又被釉层覆盖,则裂口断面光滑。

六、瓷器生胎熟胎之分?

生胎就是和好的瓷土没经过揉捏,熟的就是和好的瓷土揉捏好了就等塑型

七、绞胎釉瓷器是什么朝代?

搅胎瓷仅见于唐、宋时期, 唐代搅胎瓷以黄色为主调,宋代则以白色为主调

八、蒋胎瓷器是什么窑口?

是景德镇窑口。

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陶瓷产业体系,广泛的国际影响,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也是一座“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的深度开放城市。

九、瓷器胎骨是什么意思?

瓷器胎骨的意思是指瓷器的胎和烧结的瓷器轮廓

十、瓷器干胎与湿胎的区别?

在鉴别瓷器的新老时,观察瓷器的露胎处,一般是底足,非常重要。

与“胎质干老”对应的是“胎质显湿”,所谓,一“干”一“湿”,也就是一“老”一“新”,“干”就是老,“湿”即是新。

注意,这里的“干”与“湿”并不是指水份,瓷器烧制完成后都不会含有水份。而是观察瓷器底部胎质一种直观的感觉(或者叫“观感”),也就是所谓的“老气”。

老的瓷器其露胎处给人的直观感觉是“干”,而新瓷的胎给人的观感是“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