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色瓷器(瓷器胭脂红是什么颜色)
一、清代胭脂釉瓷器特征?
特征:
①、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碗撇口,深弧壁,圈足。
②、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在涩胎上以胭脂红彩作地,设三个花形开光,开光之间隔以缠枝花纹。
③、三个开光内均以黄料彩作的,各绘牡丹花一朵。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体“康熙御制”四字方款,外围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
④、牡丹花以工笔技法绘就,极具写实感。
二、胭脂红瓷器故事?
在中国古代,单色釉瓷器的烧造,一般都是围绕着帝王个人喜好及朝廷祭祀供奉所需。大清盛世的雍正朝也是如此,可以说,世界瓷艺吏上登峰造极的单色釉瓷器非雍正朝莫属!但谁也没想到,在雍正朝烧制的那么多单色釉瓷中,雍正这位铮铮铁汉,却对胭脂红这种釉色有着特殊的嗜好,因此而幻化出粉红、胭脂水、胭脂紫等釉色瓷,竟然让乾隆等后世无人能超越。或许,正因为这种色系所散发出的青春与活力的气息,正是雍正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吧…
三、胭脂红瓷器配方?
在介绍胭脂红釉瓷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种常见单色釉瓷的烧制机理:
1.黄釉瓷:在釉料中加入铁氧化物,利用氧化铁在窑炉氧化气氛中可使釉呈现黄色的呈色反应而制得黄釉瓷;
2.红釉瓷:在釉料中加入铜氧化物,利用氧化铜在窑炉高温还原气氛下能使釉显现红色的呈色反应而制得红釉瓷;
3.蓝釉瓷:在釉料中加入钴蓝料,利用氧化钴在窑炉1280°C左右的高温下呈现蓝色的呈色反应而制得蓝釉瓷;
4.绿釉瓷:在釉料中加入铜氧化物,利用氧化铜在窑炉氧化气氛下能使釉显现绿色的呈色反应而制得绿釉瓷;
综上可见,不同釉色瓷器的制作源于其釉料中所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这些金属氧化物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呈色反应,从而烧制出了不同釉色的瓷器。
四、豆沙色胭脂做法?
1.
首先,将玫瑰花瓣撕下,放到研钵之中。
2.
下来,加入少许清水,将玫瑰花瓣捣碎。
3.
将捣碎的玫瑰花瓣放在纱布上,用力挤出汁液。
4.
将小片化妆纸放在汁液中浸泡,取出晾干。
五、胭脂色怎么调?
水彩这样子调出胭脂色:深红加褐色。
六、胭脂是什么色?
【词语释义】 亦作“臙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月燕)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七、雍正胭脂红瓷器特征?
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特征是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烘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
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八、胭脂红瓷器的特征?
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露胎处可见金属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红色;清康熙瓷胎质纯净、细腻、坚硬。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九、海棠不惜胭脂色下联?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十、海棠不知胭脂色下句?
下句是:独立蒙蒙细雨中
全文: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宋朝陈与义的《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