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瓷器(中国古瓷器图片)
一、中国古代瓷器排名?
中国五大瓷器排行榜
1.钧瓷
2.汝瓷
3.官瓷
4.定瓷
5.哥瓷
二、中国古代瓷器之首?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著名陶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三、中国古代瓷器名家作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艺作品包括: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宋代唐三彩等。
1、唐宋时期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瓶,六方形瓶体,造型周正,釉质肥厚润泽,青花色泽青翠。纹饰以肩为界,上部绘折枝花卉纹,下部绘折枝佛手、石榴、寿桃及花开纹,寓以"福禄寿"三多之意。绘画工艺精湛,图案雍容华贵。是乾降时期官窑青花的典型器物,瓶底有纹。
2、元粉彩蝠桃福寿纹懒揽瓶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揽,故此又称"橄揽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桃枝一枝,枝上绘有寿桃及盛开的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褐彩,寿桃施粉红彩,桃花施白彩。主题纹样选用寿桃,寓意多福多寿。
3、清汝窑天青釉水仙盘冰裂文瓷器
汝瓷胎质细腻,像燃烧过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汝瓷独特之处在于其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色彩,并且釉面莹润如玉,有玉石般的质感。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由于汝瓷贡器以玛瑙为釉,形成特殊色泽,将器物迎着阳光看,隐约可见肉红色。器表开片密布细小,形成鱼鳞状,更加独特别致。釉内气泡周边之玛瑙结晶体,形成星光闪现,寥若晨星,具有宝光内润而又高雅素净的风采。
4、宋代唐三彩
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1905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四、中国古代瓷器文化的开端?
原始瓷器自商代开始,由西周进入发展阶段,又由春秋战国到东汉,经历了千年的锤炼打磨,逐渐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中国瓷器紧跟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由陶器发展至瓷器,又从瓷器不断繁荣,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伴随中国手工业不断进步,瓷器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一大标志性文化。
东汉以后到魏晋时期,青瓷逐渐发展起来,此时期的青瓷不论是在加工方面还是色泽质量方面都有着非常精细的水平,其在制作工艺上有着很大的进步,这种高水平的制瓷艺术标志的瓷器进入了新的高层次发展阶段。而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制瓷艺术更加精细,且出现白釉瓷器并逐渐发展成熟,至此我国瓷器又有了新的高度。
瓷器不断发展,到唐朝,我国的陶瓷制造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新产品——白瓷。唐代以后,在五代十国时期所出现的越州秘色瓷器更是当时瓷器中的上等品,这种瓷器在当时仅供王室使用。
宋代是瓷器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制瓷业的规模日渐宏大,其烧瓷技术也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在工艺方面也有了非常明确的分工。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名瓷名窑,堪称是中国瓷器的大发展时期,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各式瓷器,这些瓷器还兼具成熟的工艺与精巧的技术,这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的名瓷器,为中国手工业发展增添了浓厚的一笔,还为中国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辽朝的制瓷业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制瓷传统,其瓷器还被称为“辽瓷”。到元代,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发展,瓷器的种类繁多,制瓷规模也不断扩大,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其中青花瓷广为人知。
继元代之后,到明朝时期,景德镇仍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是中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釉彩方面尤为突出,瓷器十分精美。
瓷器的繁荣——宋朝
探析中国瓷器文化,越不过去的便是瓷器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宋朝。瓷器在北宋和南宋时期都处于发展与繁荣的阶段,北宋与南宋的瓷器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其制瓷工艺也在前代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打磨,并逐渐精细,制得的瓷器愈发精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是收藏爱好者所热衷的收藏,更是国内外贸易的热销商品。
前期制瓷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到北宋时期,瓷器不论是在产量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后世所称道的五大名窑就是产生在北宋时期,分别是河南开封的官窑、河南禹州的钧窑、河南汝州的汝窑、河北曲阳的定窑还有浙江龙泉的哥窑,这些窑口所造的瓷器各有千秋,非常有特色,不过在这些瓷器的底部都印有“景德年制”的字样,这就是中外所闻名的景德镇瓷器。在北宋时期的瓷器不仅仅是日用品,还是生活中精美的工艺收藏品,同样也是这时期畅销国外的工艺品,国外出土的北宋瓷器可以为此佐证。
继北宋瓷器,到南宋时期,景德镇仍然保留其制瓷中心的地位,在这个时期制瓷业规模很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瓷窑,这些名窑所烧制的瓷器十分精美,色泽清透,为人们所喜爱。景德镇以及其周围地区,各种官窑、私窑达300余所,所制造的瓷器更是吸收了各处名窑的工艺长处,而在这些窑中,“影青”十分出名,在国内外皆受欢迎。
宋朝时期的瓷器在之前瓷器工艺的基础上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其规模与创新也是不断扩大与增加,此时期的瓷器不仅仅是国人日常所用,有许多精美的瓷器被当做工艺品。宋代的瓷器在国外也非常受欢迎,不论是北宋瓷器还是南宋“影青”,这些瓷器在国外当代都有文物出土,这充分地证明了瓷器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甚至对国内外的经济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的生活或者收藏增添了物什。
结语:
瓷器起源于中国,最初是陶器,而后有了瓷器,瓷器在陶器形态的基础上赋予了更精细的工艺,自此,瓷器开始了漫长而又悠久的灿烂文明历史。
瓷器归于手工业的一部分,瓷器在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发展中都有所体现,而手工业隶属于封建经济的一部分,瓷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手工业的发展,而手工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这就表明了瓷器的发展紧跟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发展脚步,反映了封建经济的进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对外的经济往来,这些从国外出土的瓷器中有所说明。
瓷器不仅仅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还是我国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各朝各代的艺术家都需要一种表达形式来抒发自己的艺术抱负,瓷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各种花色的设计,颜色的挑选,甚至于选材,这些都是严谨艺术家所考虑的问题。这其中的门路也绝不比作画写赋简单,瓷器艺术家不仅要考虑到瓷器的色泽、花样、形状等外观,还要注重选材,最重要的是烧制的火候把握要精妙得当,由此看来,瓷器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难以捉摸并且深奥的艺术。
中国瓷器同样也象征了各个朝代的帝王统治风格,仔细研究各个朝代的瓷器,我们能发现不同朝代的瓷器在风格上是有所差异的,同朝代的瓷器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有的朝代瓷器风格简约,有的朝代瓷器雍容华贵,有的朝代瓷器清丽儒雅……,瓷器融汇了各个朝代的风格,以不同的姿态向世人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带着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气息,将中国的历史代代传承,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除此之外,中国瓷器还是一种文化,各朝各代所出土的瓷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文化不再局限于本国,已经渐渐推向世界。“瓷器”的英文名是“China”,与“中国”共用一个英文名。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为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瓷器的起源、发展与繁荣,不仅是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还是世界文明的一个进程。制瓷业是中国手工业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手工业的一份子,制瓷业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标杆。
五、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分为?
瓷器发展的三大阶段,我个人认为可以,分成第一阶段后汉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可以说是被学术界普遍承认的瓷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以作为坟墓随葬品,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
第二阶段我认为是在宋代,这个时期的官窑极为出色,器形和色调等特质,都很有艺术感和意境,是当时瓷器的最高水平,这时山西的景德镇进入历史的舞台。
第三阶段是在明代到清代中期,这个时期景德镇生产的大量民窑,出口海外各国,绘画的装饰陶瓷品,珐琅彩的创造,和施釉技术的成熟,都让陶瓷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站在了历史的巅峰。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都比较有优势的,所以陶瓷技术有一定的成长,古代人民,在国泰民安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技能增长,那时的人,更注重精神的修养,相信人定胜天,手工艺人地位很低。而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不变的,这也是瓷器在现代繁荣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长久的世界和平,和中国国力的增长,这几个因素,让不仅是瓷器业,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只不过偶尔有市场不景气的声音,其实,现代已是历史的巅峰。
六、中国古代瓷器外销的影响?
精美的瓷器
既是工艺品中的瑰宝
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自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
海路运输以其更加安全、便捷的特性
愈发受到外销瓷等商品出口贸易的青睐
瓷器的引入
改变了海外国家对中国的认识
促进了中外文化之间的融合
甚至改变了一些国家的生活方式
当中国的外销瓷走向世界各地
这条由先行者开辟的海上贸易之路也随之熠熠生辉
七、中国古代的瓷器窑都有那些?
中国古代的瓷器窑,唐代:邢窑:,今河北省临城县,刑窑白瓷,胎质细洁,釉色白润:越窑:,唐,五代至宋初,今淅江省余姚县青瓷,刻划有花鸟,人物或几何图案。:柴窑:,五代,文献记载,器物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定窑:唐代烧白瓷至宋而著名,今河北曲阳县,除白瓷外兼有黑,酱,绿釉器。:钧窑:北宋,金,元均烧,今河南禹县,结晶窑变釉,蓝中带红或蓝中带紫,釉细而润,器底刻有數字:汝窑:今河南临汝县,天青釉,烧制时间短质高物精。:哥窑:宋代名窑,浙江省龙泉大窑,传世器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官窑:宋代名窑,今河南开封和浙江杭州,天青釉专烧宮廷和官府用器。:龙泉窑:,宋代著名民窑,今浙江金村等地,以粉青,梅子青为代表,除烧制一般日用器皿外,还烧制各种仿古的陈设器。:磁州窑:,宋元时北方民窑,今河北省邯郸,除烧制盘,碗等日用瓷外,还烧制有瓷枕及玩具。:耀州窑:宋代名窑,今陕西铜川,北宋后烧制青瓷。:建窑:宋代名窑,今福建省建阳,烧制建盞称为:免毫盏:。:德化窑:明代名窑,今福建德化县,德化白瓷,所烧佛像最为著名。:景德镇窑:今江西景德镇,我国著名制瓷窑场,经唐,宋,元,明,清至今历代官窑。这是古代主要窑口,还有很多地方窑,由于篇幅有限,只能作个大概陈述。仅供参考,謝謝编辑!!
八、为什么说宋代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最高峰?
答:宋朝是中国科技、文学和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沉静素雅,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像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色质地之美,南方生产的瓷器还从沿海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北宋时期制瓷业传造了一个匣钵内放置数件瓷器同时烧制的技术,质量上乘在我国制瓷业发展史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九、历代中国古瓷器上龙纹有哪些特点?
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
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
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
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
五代龙纹,龙作兽状,身体粗壮,身上为网状鱼鳞纹,颈细而长,尾似狮子尾,头小口角深,张口,上下颚长,咀尖似鹰咀,头有分叉双角,四肢粗壮有力,三爪。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龙纹少见,多为堆塑,捏塑,范印以及龙首壶等,而且此时的龙纹常常和人物,走兽,花鸟,花纹等堆塑组合使用,与道教,佛教相关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到宋辽朝时期,基本上以堆贴,捏塑,模印为主。龙纹经常会出现在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
宋代龙纹的特点是矫健雄奇,看似异常迅猛,龙犄角分叉较早,龙角曲度大,多云纹环绕,龙嘴大张,露齿,吐舌,眼睛不明显,龙发龙须均为几缕,飘向脑后。
宋代龙凤纹在宫廷用瓷上大量采用,民间则不得使用,特别是在定窑瓷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元代龙纹特色很鲜明,元龙纹龙形蜿蜒细长如蛇,头比身躯小,头呈扁长形,上头鼻梁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两种。
平整行鼻尖两侧有龙须,但是很短,尖挺形则无。
龙光头无发或者有几缕飘在脑脖处。
龙张口,露齿,吐舌,额头高凸,两眼凝视前方,角和发朝向后方,龙角与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状如火舌,四足肌肉结实,关节弯曲,爪张而有力。
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见。尾部渐细而尖,也有少数火焰状尾,一部分龙纹腹部呈环节状,犹如蛇腹,鳞片有多呈鱼鳞状,网格状,胸部和身躯间绘有火焰状条带纹。双龙戏珠纹珠子比较小。
五爪的
明朝的龙纹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的,其总体的特征是龙的形态整体看起刚烈凶猛,龙纹极具威严之气,散发出浓重的皇家气息。龙爪呈风火轮状,五趾间距几乎相等,第一趾与第二趾呈蟹钳状,后四爪同向。龙鼻多数上翘,特别是表现在夔龙上,夔龙鼻高翘并且翻转。
龙发明显,有一簇清晰可量的长竖发,状如火焰,有的倾斜,但是很僵硬。鼻端有两根龙须飘扬,少数龙的龙睫毛比较明显,并且上扬。龙眼睛渐渐的清晰起来。龙嘴一般,上颚要长于下颚,俗称猪嘴,龙大多是尖尾,并且五爪龙居多。前期多数龙纹的龙角描画模糊。
明代早期:龙身比元代要粗大,龙爪如鹰爪雄健有力。龙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纸背之感。在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上,龙纹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独龙、双龙,还有九龙、十龙、团龙等,这些龙在海水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明代中期:目光呆滞温驯得像宠物。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明朝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统治阶级糜财无度,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明代晚期:龙纹简化用笔草率马虎。这一段的历史情况是,嘉靖、隆庆、万历皇帝即位之初,明朝的政治颇有中兴之势,可惜好景不长。这段时期,龙纹在瓷器上,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早期尚能属阳刚之形,后期则属阴柔之态,龙身更细长,龙首变小,上颚伸出。龙纹简化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马虎的程度历史上罕见。
进入清朝,清朝的龙纹整体特征比较秀美,端庄。龙头的龙发增多,长披发或者多簇短发。龙的睫毛形态多样,不少被画成倒竹叶形,龙身依然雄壮,但是更显得平和,没有明朝龙纹的那种威压霸气。
龙爪与明朝龙爪截然不同,第一趾和其他四个龙趾距离较大,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呈直线型,趾尖比明朝短,非常尖锐,看起来特别有力道
龙的下颚普遍比上颚要长,鼻子也没有明朝的那么翘了,比较平整(夔龙纹和羽翼龙除外)。
龙身多为鱼鳞片纹,并且腹部多有明显的环节纹,形似蛇腹,饱满充盈。
龙须大多数向两侧伸展,长且翻转,乾隆以后,眼睫毛现象普遍。
龙身曲度大,题材有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海水龙纹,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等其中,蟠龙戏珠纹和双龙抢珠纹在清代尤为盛行,与民间传说“龙爱珠宝”相契合,宝珠一般个体较大,状如火球,尤如火珠。
清朝早期龙的形体和形态具有明朝的遗风,比较威严。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龙怒目而视,龙身健壮,头骨高高隆起,毛发蓬松,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其栩栩如生之态也毫不逊色永乐、宣德。
乾隆时期,龙的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多见于凤合画,意为龙凤呈祥,多二龙抢珠纹。乾隆晚期以后的龙,下颚低垂,状似威严,但实则毫无神韵,感觉上只有一个躯壳,已经没有了龙的精髓。
清朝中晚期龙纹:状似威严实则毫无神韵。当嘉庆爷从他父皇手中接过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时,悲剧注定无法避免。这个时期的龙纹装饰更多的是粗劣的继承前朝,龙爪仿效康乾,龙趾更粗糙。
清朝中晚期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龙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龙舟、比如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皇权形象也逐渐式微。
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以前的龙盘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腰体有硬直之感,体上的鳞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绘上去,而是绘成网状,再在其中加上小点。有的更粗糙得只绘网纹不加小点。龙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节清楚,此时的龙爪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没有动的美感。 中国龙纹图案各个时期的造型风格是承上启下,代代相传,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和各自特点。我们鉴定的时候不要教条,应学习古人的创作构思、装饰技巧、造型特点,开阔思路。
十、中国古代瓷器上的釉最初是为了?
商周先民在用火(窑炉)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出窑的个别陶器的表面有一些星星点点发亮的东西。这些东西如玻璃体般富有光泽、不吸(沾)水,明亮好看并且还能擦拭。于是,人们就开始留意这些闪闪亮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经过多次观察,人们发现造成“闪闪亮”的原因,是窑内的草木燃料经燃烧后其灰尘落到了器物表面所形成。根据这一发现,人们尝试着把燃烧过的草木灰调成浆状并将它们涂抹到陶坯的外表上,然后入窑烧制。
果然,陶器的表面形成了一层闪闪亮的东西——釉,就这样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