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清代瓷器上的狮子特点(清代瓷器上的狮子特点是什么)

一、清代狮子的特点?

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二、清代瓷器开口特点?

开口特点:

1、瓷器表面的纹路特征,叫做“开片”。简单按照尺寸比例可分为“大开片”和“小开片”,按照工艺可分为自然开片和人为开片。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带开片特征瓷器传世。

2、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片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

3、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

三、清代瓷器竹子特点?

由于清代在制瓷工艺、彩料提纯、审美情趣上的变化,松竹梅纹在此时变得更为写实,松干斑驳有穿插的树洞,竹叶还能见到叶脉的描绘,在绘画风格上显得精细而具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顺治康熙时期出现了一种梅花的新绘法,梅花线圈外渲染,圈内留白,花中间点蕊,蕊心向外有一圈细密的黑线,这类画法应为后期康熙时期流行的冰梅纹的前身。

到了清代中期后,珐琅彩、粉彩等各类色彩明艳、样式讨巧的彩绘瓷大行其道,隽雅清新又颇具文人审美情趣的松竹梅逐渐式微,在乾隆之后并不多见,但也出现了珐琅彩松竹梅纹、粉彩松竹梅纹、豆青地松竹梅纹等多种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清代中后期的松竹梅纹在民窑器上多见,且大多色彩浓艳,纹饰堆砌,有时比例构图还有些失真。

但是,光绪时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器物,但松叶已不做细致描绘,基本是成片渲染,没有层次。总体说来,松竹梅纹在清代已失去了明代中早期的主流审美地位,时常做为辅助纹饰出现,并且也不多见。

四、清代水晶狮子的特点?

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五、清代狮子灯特点?

特点:

①狮子灯上场舞者十八人,头戴面具,手舞兵器,服装也各有特色。舞蹈中间有独舞和一部分武打动作。

②动作粗犷幅度大,具有晃胯、扭腰等特点。有些动作属于即兴表演,转身、走步、武打等动作均有一定的随意性。

③舞者高兴时,只要鼓声不停,可随意反复,有时要长达两小时左右才能跳完,直至舞得精疲力尽。为烘托气氛,伴奏采用民间打击乐,舞蹈时只须合上鼓点节奏即可。

六、清代仿成化瓷器特点?

成化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 成华瓷器在明朝各代中是拔尖的 成华时期瓷器有2个主要品种,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 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眼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淡。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七、清代瓷器上的龙爪特征?

清代瓷器上,龙爪特征官窑的瓜为五爪,民窑的龙爪为四趾。这是区别官窑,民窑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清代瓷器上的老鼠代表什么?

清朝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大减,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太平、长寿和子孙繁衍的问题,“多福(太平是福)、多寿、多子”的纹样图案开始流行,老鼠的十二生肖是子,而且老鼠的繁衍能力极强,所以还是寓意“子孙满堂、家族兴旺、长盛不衰”。如果希望别人家多子多孙,可以送鼠纹饰的瓷器。

九、清代粉彩瓷器人物眼睛特点?

1、人物脸上带红彩为民国。(包括弥勒佛,三星人物,观音,童子等)

  2、器物上带洋金边为光绪末年,民国初年器物。

  3、粉彩人物眼睛橄榄形无眼珠为同治器物,现代仿同治彩的纹饰人物皆有眼珠,并色彩明亮,没有同治时期柔和的光泽。

  4、粉彩器物底部有一只寿桃花样的为道光东西。

  5、粉彩柿子形小坛或盖缸,绘粉彩蝴蝶纹,海燕图,或瓜果类即为同治年代东西。

  6、任何盖碗和盖缸有瓜楞的装饰,瓜楞越密越深为道光或咸丰东西。瓜楞稀疏而浅为光绪时代的日用瓷。

  7、任何彩器或一道釉器物的盖纽,圆顶的为嘉庆道光,尖顶的为光绪。

  8、粉彩器物底部成化年制四字楷书款并红笔书写的为嘉道器物。色深为嘉庆,色浅为道光。

  9、盖茶碗凡是三连套(盏托,碗,盖)为光绪民国的东西。同治粉彩盖碗下面的托盘是空的,瓜楞细窑。

10、粉彩带色有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俗称轧道粉彩。都是同治器物。

  11、软彩三水(即浅绛彩)旁边带诗句的器物为同治年代。

  12、粉彩东西中间红色越红,年份越高,为嘉道东西。如果红色越淡为光绪年代。

  13、粉彩日用器:盆,碟,碗,盖缸等画美人如玉字样,而且仕女画得草率彩色淡雅,为民国东西。一般有洋金边饰。

十、清代瓷器上常用的四种鱼?

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四鱼粥罐纹饰绘鲭、鲌、鲤、鳜四种鱼,取谐音“清白廉洁”之意。四周辅水草、蟹、虾等,画面生动,具富贵相。圈足底可见胎骨质地洁白、缜密、坚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