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瓷器

瓷器发展的过程(瓷器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瓷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瓷器经过漫長时代,由陶演变到原始瓷,考古发现商周时就有瓷的出土,还处於原始状态,不吸水,半釉,到汉代有了一个大的进步,及唐宋基本完善。唐晚出现了柴窑,宋出现了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十二大地方窑,花瓷、单色釉争奇斗艳,天青、天蓝丶秘色丶月白、钧釉的窑变丶定窑的纯白。百舸争流,发展到一个崭新时代…

二、瓷器上釉的过程?

1、浸釉法。这种上釉的方法,就是可以把釉药很均匀的敷于坯体表面,即使再复杂的形体也不例外。同时具备了省时,和容易操作的好处。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为了使坯体能整个的浸入釉浆中,需要较多量的釉浆,因此并不适用与大型坯体。至于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的时间,该是多久才合宜呢?通常是等整个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若是嫌釉药上的太薄。可以等到釉药干后,再来一次;但是千万不要在釉浆中浸泡过久以致釉上得太厚,形成烧成品时的釉层缺陷。这一种方法是陶瓷上釉方法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一种方法

2、淋釉法 如果坯体较大,在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势必会遇到容器体积不够大,或是操作程序上的困难。而上釉者又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太费事的方法,得到釉层均匀的效果;此时,便可以采用淋釉法来上釉了。同时,淋釉法更能制造出具有流动感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广被先民所采用的上釉法,尤以唐代三彩器为其中翘楚,现代的许多陶艺家也喜欢采用这种方法,在陶坯上淋下数种不同的色釉,或是利用泼洒的手法,或是不同厚度的釉层变化,来制造出独特的趣味

3、刷釉法。这种上釉法,最适合于小面积的涂布,或是用釉色来作画时采用,但也同样的可用于制造特殊效果。可是在选择刷釉的工具时,最好选择能吸附较多釉浆的羊毫毛笔。当我们在采用这种施釉法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因为工具的运用不当,而在器表上产生刷纹,或是因担心釉面不匀、太薄而多刷数次后,造成釉面过厚,导致在未烧之前,釉就开裂脱落了。通常,有经验的陶艺家,在解决刷釉法涂釉不均的问题时,大多采用在釉中加入少量的胶水;或是遇到吸水性较强的坯体,便将它浸入水中后立即取出让坯体在略呈潮湿的状况下,再行刷釉,这样都可以改善釉药涂刷不均的现象。

三、烧瓷器过程?

1、练泥:采取瓷石,用铁锤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2、拉坯:把泥团摔在辘轳 车的转盘中心,顺着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基本模样。

3、印坯:印模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把晾到半干的坯,覆盖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再脱模即可。

4、利坯:把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边转动车盘,边用刀旋削,当坯体的厚度适当即可。

5、晒坯:把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进行晾晒。

6、刻花:使用竹子 、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干坯体上刻画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一般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是用吹釉。

8、烧窑:先把陶瓷制品装进匣钵里,烧窑时间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还要测看火候,由此决定停火时间。

四、瓷器火焰纹的发展?

瓷器火焰纹从东晋开始,火焰纹就逐渐固定下来,与回纹相似,火焰纹也重视瓷器纹饰的前后连接,一般来说,是由两个类似反向回纹的火焰纹组合起来,顶端前后相连,弧度自然、线条流畅、对称性强,这也决定了火焰纹瓷器的风格偏于端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瓷器发展史?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够烧造原始瓷器了。

而瓷器的真正成功烧造,也并非很晚,出现在东汉。烧成陶器、原始瓷器、瓷器,三者之间有个最为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温度。

东汉,是瓷器真正烧造而成时,这段时间,还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很单调。

东汉末年分三国,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家族终于迎来了一位新人,白瓷。

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并非是完全单指一种颜色。青瓷里面包含了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酱等;白瓷也有可能略黄或略青。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就是白瓷;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超过4%,那就是黑瓷。

历史的车轮滚向了隋代,在此时的瓷器家族里面,青瓷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是刚来的白瓷不甘示弱,它正在慢慢积蓄能量,让自己越来越白,厚积而薄发。发展到了唐代,白瓷终于成功地站起来了,达到了可以跟青瓷抗衡的地步,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北方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宋代,瓷器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在这个朝代,有着我们最为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汝、官、哥、钧”都是属于青瓷系的,而“定”主要是烧白瓷的。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在宋代,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宋真宗赵恒有5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是不是发现其中一个有一点点熟悉?

宋真宗在他用景德年号的期间,赐一个烧造青白瓷的原名叫“昌南镇”的地方为“景德镇”。在后来,这个地方以这个名字成为了全中国,甚至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六、烧制瓷器的温度过程?

 这是在烧制瓷器时窑内温度变化过程。谢谢 

1、低温阶段:排除干燥过程中不能排粗去的自由水,提高坯体强度。  

2、氧化分解阶段:主要是让坯釉料中的一些分解物能充分分解,气体能排解。  

3、高温阶段:包括氧化保温阶段、强还原期、弱还原期三个阶段,其中强氧化保温这一阶段主要是为了使得坯釉料里的一些分解物能够充分的分解,使得气体能充分的排出。  

4、高温保温阶段主要作用:缩小窑内温差,使得产品的坯釉料反应时间充分完全,是的釉面更加平整、光亮,使整个产品性能趋于稳定。  

5、冷却阶段:正压还原气氛。 负压 氧化气氛。

七、潮州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潮州瓷器发展过程: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

八、瓷器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瓷器发展有一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商周秦汉阶段。商周秦汉时期的瓷器为原始青瓷,没有达到真正的瓷器标准,但是和陶器相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两晋时期瓷器发展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摆脱了原始青瓷落后工艺,为唐宋瓷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唐宋元瓷器。唐代瓷器的发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南青北白”,就是南方的青瓷越窑和北方的白瓷邢窑形成了唐代当时的两大窑系。除这“南青北白”的两大窑系外,还有鲁山窑、长沙窑、郏县窑等等。瓷器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官窑”和“民窑”,官窑瓷器主要由宋王朝控制,生产最好的瓷器,北宋有汝窑和钧窑为皇宫烧造瓷器,南宋官窑有修内司和郊坛窑。

在宋代南方窑口和北方窑口非常之多,形成了宋代的“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元代把景德镇作为制瓷中心,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可见当朝政府的重视,元代景德镇除青瓷外,还创烧了青花瓷器、釉面红瓷器、青花釉里红瓷器,龙泉窑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质量和颜色不如宋代漂亮。

第三个阶段是明清瓷器。明代瓷器的生产更是以景德镇为,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专门为皇宫生产瓷器,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成化时期的斗彩瓷器,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弘治时期的黄釉瓷器等等,都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精品。

清代瓷器更是在明代瓷器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传统的瓷器品种外又创烧了很多的新品种。如康熙时期的珐琅彩,雍正粉彩瓷器,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洋彩瓷器等等。都达到了一个不可攀登地步。

九、高足瓷器演变过程?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它同于高足碗,上为碗形,下有高柄,盛行于元代。成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至于这种器型创制于哪个朝代,说法不一。但从龙山文化的八角星纹彩陶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高足陶豆、以及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高足玉杯,这种造型一直演变而来了。

唐代、五代、宋代时期更是有不同的演变,但基本形制只能在大小高低上变换。

一直演变到元代,高足杯的演变与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十、瓷器制作过程简写?

瓷器的制作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工序:炼泥、制胚、上釉、烧窑、彩绘。制作瓷器的原料一般是石英石、瓷石等石料,制作好瓷胚之后再进行上颜料和上彩釉,在瓷器断烧好之后,做最后的色彩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