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瓷器和古代瓷器的区别(现代瓷器和古代瓷器的区别是什么)
一、古代瓷器和现代瓷器有啥区别?
1、造型。一般来说古瓷器的造型都是非常古朴、自然的,并且不同时代的古瓷器都有那么时代鲜明的特征。比如康熙年间的观音瓶就是那个时期所特有的瓷器器形。现代瓷从造型上来说更加的多元化一点,特别是现在有很多艺术瓷,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瓷器造型了。
2、釉面。观察釉面主要是观察它的光泽度,古瓷器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釉面通常都会有一种湿润的感觉,一些瓷器还会有蛤蜊光,比较典型的就是唐三彩了。而现代瓷器上面的光很多都是浮光,和古瓷器相比会感到有点刺眼。
3、色料。古瓷器所用的色料和现代瓷是不一样的,比如康熙时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的浙江料。
4、画工。古瓷器的釉面是非常有层次感的,上面的飞禽走兽、人物花卉都是栩栩如生的,并且也都是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5、底足。古瓷器的底足很多都是露胎的,并且胎质十分坚硬,在胎的表面还可以看到护釉胎,因为年代久远所以会有自然的磨损痕迹。如果是仿古的现代瓷痕迹也是人为的,底足规整得并不是十分自然。
6、气泡。古瓷器的釉面气泡是大小不一的,气泡与气泡之间的距离也是比较疏朗的,而现代瓷更多的是气泡细密。
二、现代瓷器与古代陶瓷有什么区别?
古陶瓷材料和现代民用陶瓷材料的成分、组织几乎一样。
胎的成分都是以AL2O3为主,釉的成分以SiO2为主加少量金属氧化物颜料。组织都是晶相、玻璃相和气相混合物。古陶瓷和现代民用陶瓷在工艺上有很大差别。 首先是材料的纯度差异。古陶瓷受限于原料选矿和提纯的工艺与设备,胎和釉里都含有大量杂质,如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等,杂质元素都在10余种以上,因而瓷器的呈色单色性较差,都是呈过渡色,绝无艳丽的单色。即使同窑烧制的相同配方的一批瓷器,每件呈色并不相同。现代日用陶瓷胎、釉的纯度很高,即使是质量很差的原料,杂质含量也远低于古陶瓷。现代陶瓷的胎色纯白,釉无色透明。 其次是材料的颗粒度差异。古陶瓷原料的粉碎、研磨和过滤工艺与设备都很落后,都是人工或简单机械作业,陶瓷原料的粒径大约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尺寸跨度达3个数量级以上。粒度不均匀导致古陶瓷的胎不能做得很薄,壁厚也不能很均匀,表面凹凸不平,棱线不直,挂釉厚薄不均,露胎处较粗糙,致密度不高。不管刮胎成型操作如何精细、手艺如何高超、胎面刮得多平,胎料粒度不均匀都会导致烧结时局部隆起或塌陷,凹凸不平和釉的厚薄不均不可避免。现代陶瓷原料的粒径可以控制在同一数量级,质量最差的原料粒径差也达不到2个数量级。因此,现代陶瓷中的气相和玻璃相占比很低,细润致密,烧结变形很小,厚度非常均匀,表面是标准的几何弧度或镜面,釉的润湿性很好,很薄且均匀,绝无不挂釉的狭缝或露胎点,胎釉结合十分牢固。 第三是颜料的差异。古陶瓷所用颜料都是天然矿料,纯度低且粒度较粗,呈色如前述。釉下彩边际发散(有毛边),有立体感;釉上彩堆釉较厚,难以描绘细微笔画,覆盖性较差,有通透感,色彩过渡变换复杂,各不同部位颜料呈色存在较大差别。现代颜料都是化工产品,单色性好,覆盖性强,无通透感,呈色艳丽,边缘界限分明,细微笔画绝无浸染过渡,颜料层很薄,无立体感。在化工颜料中掺杂也不能掩盖这些特征。 第四是烧结缺陷的差异。由于胎釉材料成分、粒度、杂质的差异和炉内温度分布的差异等,古陶瓷基本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胎裂、釉裂、气泡、脱釉、意外呈色、表面不平、釉厚薄不一且有堆釉等缺陷,只有个别品种古陶瓷少有或没有可见气泡。现代陶瓷可以完全消除这些缺陷,人工制造这些缺陷很容易识别。三、清瓷器与现代瓷器有什么区别?
关于清瓷器与现代瓷器的区别有以下这些:
1、清瓷器的釉面是非常有层次感的,上面的花鸟鱼虫、人物造型都是栩栩如生的,并且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环境和人们的所思所想。清瓷器用的色料和现在的瓷器是不同的,不如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年代久远清瓷器釉面通常会有一种湿润的感觉,清瓷器还会泛出蛤蜊光,比较经典的器型就是唐三彩了。
而现代瓷器釉面的光都是浮光,由于火气重,光面比清瓷器看来更耀眼。
2、清瓷器的造型比较古朴,而且不同时代的瓷器造型有所不同,比如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瓷器就有很大的差别;再比方说乾隆时期的粉彩瓷玉瓶是那个时期特有瓷器器型。而现代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元化,尤其是景德镇的很多艺术瓷器,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瓷器造型,这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
四、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
对于分辨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轻重感。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在于轻重是相对的、比较的、动态的存在,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最终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在于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也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2、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在于年龄不同、衣着不同,新旧瓷器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好瓷器和次瓷器的区别不止是有着观感上形制和做工方面的圆润感、釉质和釉色方面的温润感、胎体和胎质方面的湿润感,而且手感上也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
五、元代瓷器和宋代瓷器的区别?
1.元代瓷器
元釉里红是元代中国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2.宋朝瓷器,即宋代的瓷器,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
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六、易定瓷器和定窑瓷器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易定”瓷的紫色釉(雪青色)是红、蓝矿物调剂烧制的紫色釉,是北宋首创,后朝再也见不到此种紫色。
2、 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
3、“易定”瓷的釉色与本朝官服颜色同步。紫色是三品以上官员,红、朱、绯色是三品至下五品,五品以下至九品是蓝、绿色。
4、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
七、古代瓷器标志?
1、纪年款
该款表示瓷器出产的年代。有序数纪年款,如“咸平二年”、“崇祯五年监制”、“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孟春月榖旦”等;有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年”、“道光戊戌年制”等;也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特殊纪年款如“大明年造”、“大清年造”等。
2、堂名款
系以所产窑之堂名署的款,官窑民窑皆用。款名有雅俗之分。雅者如“雅雨堂制”、“挂月山庄”等;俗者如“项记”、“张家窑”、“宋家”等。
3、姓氏款
署著名瓷工的姓氏,如“张南山”即乾隆年间的制瓷名匠。还有如“莫十二”、“查小山制”等款。也有只署一个姓的一字款,如“张”、“许”、“郑”等。
4、一字款
除姓氏款里有一字款外,常见的还有只署一个字的款,如“舍”、“太”、“国”、“利”、“龙”等。有的是堂名款的简称,有的是吉祥语简称。尤以元代龙泉窑一字款为多。
5、吉语款
系指瓷器上所题的吉祥用语,如“福如东海”、“状元及第”、“洪福齐天”等,明清瓷品多见。
6、数字款
该款为宋代钧窑特有的款识,从一到十共10种于器物底部。陶瓷界认为这些数字系宫廷定烧陈设瓷的编号,表示器物的尺寸。编号越小,器物越大。
7、图案款
瓷器上刻、印、绘制的纹样或记号,亦称记号款。如太极、八卦、灵芝、八宝、双鱼、海螺等。多为民窑所用,明清两代最为流行。
八、为什么古代瓷器比现代做的好?
古代瓷器都是手工制作的,比如北宋景德镇湖田窑的刻花,它的胎非常薄,只有一毫米,在这么薄的胎上,北宋的工匠还能用刻刀去刻花,刀工细腻、纹饰流畅,最重要的是没有刻穿。这样的工艺,现在的工艺美术大师我想没人能手工刻得出来。宋瓷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举个例子,古代建窑瓷器现在的拍卖价格都非常高,当代有很多人还原建窑油滴盏。但我发现,很多大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表现方式上,把建窑油滴盏做得很靓丽,但这恰恰忽略了其文化内涵。宋代的主流文化是雅文化,对艺术品的要求是要自然纯朴,不能有人为后加的因素,而且要内敛不张扬。但当代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张扬,就是用俗文化的观念去做雅文化的器。为什么很多工艺美术大师仿古代瓷器总是仿得不到位,就是因为忽略了它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审美的定位,一件古陶瓷的价值有多高,这是要综合其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来评价的。在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古陶瓷具有现代陶瓷无法比拟的优势,唯一就是艺术价值上可以比个高低。可能现代的瓷器在工艺、艺术表现方法上比以前的更进一步。但我觉得,有很多技术,现代的工艺还比不过古代的。
就绝大部分来说现今人们的工艺完全超过古时候人的工艺,比如高仿瓷器和仿制瓷器,人们之所以认为是仿制瓷器,是因为我们是以古瓷器为标准,这个标准不是以质量为唯一标准,而是以古瓷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为标准,单就质量而言有的仿制可能超过古瓷。另外有的古瓷标准我们确实达不到了,因为今天我们已经失去了当时的制作条件,所以就瓷器的神韵而言人们无法复制处当时的条件,因而无法复制出当时瓷器的神韵。
九、南宋瓷器和北宋瓷器的区别?
一、釉色上的差别。北宋时期的龙泉窑最初受到越窑与瓯窑的影响,釉色为青黄或淡青色,南宋时期则出现了梅子青和模仿汝窑的釉色;而元朝的龙泉青瓷的釉色则有青中带黄或青灰色。这种釉色上的差别是因为釉的成分与工艺差别导致的: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的釉含钙量较高,是典型的灰釉,而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多种釉色则是通过控制含铁量、瓷器的烧成温度计气氛进行调整的。
二、底胎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的胎为瓷石烧制而成的灰白胎,南宋时期则为瓷石与紫金土混合烧制成的“黑胎”。
三、纹饰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普遍装饰着刻划花,花纹有莲瓣、牡丹、菊瓣、龙纹等;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则以刻花为主,划花为辅,有时也会出现花口,花纹与北宋时期基本相近。
四、器型上的区别。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有盘子、碗、执壶、梅瓶等,从器型上来看相对优美。而南宋时期的器型则更为丰富,此时除了日常器皿之外,还出现了文房用具和陈设供器等,同时也烧制了一些娱乐用品。
五、整体风格上的差异。如果说北宋的龙泉青瓷仍然受到越窑等其他瓷器种类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则宋朝生活的那份典雅与细腻。
十、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的区别是啥?
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的方法:
1、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2、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3、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4、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5、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6、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睿嘉四季)以及私下藏品出手,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7、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8、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9、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10、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